试戴架插片的优先顺序
镜片箱配备的镜片数量有限,千变万化的屈光度数需要不同的镜片组合来得以实现。
一个屈光度数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方式,不同的组合方式组合出来的实际屈光度数有一定的差别。
主要是因为:
1试戴片一般为玻璃镜片无减反射膜,单片透光率90%左右,多片组合透光率下降的更为明显。
2试戴片直径较小,导致镜片球差增大,多片组合更为明显(球差:由光轴上某物点发出的光束经过透镜系统后,交另一侧光轴于不同位置,使像成为一个分散的光斑。
表现为侧视时屈光度数的不准确,易出现眼胀头晕。
)
所以试戴镜片的组合应遵循的原则是尽量减少组和镜片的数量。
能用单片不用双片,散光一般不采用组和镜片。
既然试戴片可以互相组合,那就牵扯到组和镜片之间的前后顺序问题。
一般眼镜的镜眼距为12mm,试戴片与被检眼角膜距离也应尽量接近12mm。
多片组合的镜片必然有一些不在12mm这个位置上,由此有效屈光度数会产生改变,改变的情况和试戴片的度数成正比。
试戴片度数越高由镜眼距所产生的误差也就越大,所以,较大的屈光度数的镜片应放在距角膜12mm的位置既最小有效屈光度放置在最贴眼的位(最小有效屈光度说的是数值,例如-7.00<-3.00 -2.00<+2.00 散光折半计算)。
一般为试戴架的第一个卡槽(最里面那个),假如联合光度没有超过4D第一个槽可用可不用。
散光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现有的镜片一般散光都做在后表面,所以散光都是负散。
插片
时如果球镜柱镜的实际屈光效果一样(例如-1.00/-2.00*180 )柱镜放置在更贴眼的位置。
例子一 +2.00/-2.00*180 按照最小有效屈光度放于最贴眼的位置来算一个是+2.00 一个-2.00折半也就是-1.00 那么试戴架应该是柱镜-2.00在里面球镜+2.00在外面
例子二 -1.00/-2.50*180 按照最小有效屈光度放于最贴眼的位置来算散光折半为-1.25 小于-1.00 所以试戴架镜片应该是柱镜-2.50在里面球镜-1.00在外面
例子三 -7.75/-3.75*180 很明显没有-7.75和-3.75这个镜片他们应该是球镜-7.50 -0.25 柱镜-3.50 -0.25 组合而成那么按照最小有效屈光度放于最贴眼的位置来算-7.50小于-3.50 球镜-0.25小于柱镜-0.25(因为散光需要折半才-1.00多)所以试戴架从里到外应该是球镜-7.50柱镜-3.50球镜-0.25柱镜-0.25 例子四 -3.50/-2.00*180 联合光度超过4D 用必须用最里面的槽所以试戴架从里到外应该是球镜-3.50 柱镜-2.00 单散和单光插片尽量以镜眼距12mm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