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奇中药

神奇中药

神奇中药祖国医学中有许多祖传秘方,常有出人意料的功效。

古代医药一家,医师常兼作采药工作,如扁鹊,华佗等都亲自动手采药。

后来医药分工逐渐明确,许多异物同名的药物便渐渐混淆不清,这也是许多良方逐渐失传原因之一。

例如天名精这一药草,在《尔雅》称为“遽麦“、《神农本草经》别称“豕首”、《本草拾遗》称作”鹿活草“、”地菘“。

这些名称连一般的中医、中药工作者也很难全部掌握,又怎能普及推广呢?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此作了考证,说全草叫天名精,叶子叫地松,种子为鹤风,都可以入药,其余都是别名,其实都是一物。

沈括的考证为李时珍所采纳。

天名精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重视呢?《异菀》记录着一个传说:南朝元嘉年间,青州刘画射倒一只獐,剖腹后塞入天名精草,獐便可起立了,刘画后来用此草治愈了许多出血病人,天名精从此就有了鹿活草的美名。

天名精确有皮肤消毒作用,用100%的煎液作消毒剂曾成功地完成了胆囊造瘘术、腹部探查术、疝修补术等二百九十七例外科手术,伤口一期愈合的为98.3%,。

50%的天名精还可以湿敷慢性下肢溃疡,外洗荨麻疹和皮炎,漱口可以止牙痛,每天三十克至九十克煎服,还可以治疗口腔炎、喉炎、急性肾炎。

因此被人称作“微贱之药,极有灵验”。

《金峨山房药录》记录了天名精的尤为突出的功效——擅治黄疸传染性肝炎。

取鲜叶一百二十克(干品六十克)煎汁代茶,也可加入适量红糖,善退黄疸,功效胜过传统黄疸方茵陈蒿汤等。

笔者曾试治四十例,平均十五天左右黄疸即可退尽。

有一程姓老人患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疸半年不退,黄疸指数从三十上升到一百三十五,用了大量的中西药无效,被怀疑为肝癌,应用本方二十天,黄疸指数及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

天名精是菊科植物,山野荒坡到处丛生,有特异的臭味,人称臭草,叶片椭园形,有锯齿,上部光滑深绿,下部有细软的毛和腺点,花生在茎和叶子之间,花的外形有点象野菊。

六至八月开花,九至十月结果。

其主要成份是天名精内脂,有降温、退热、抗菌和抑制神经的作用。

天名精的籽便是驱虫中药鹤风,每天四十五克煎汤,临睡煎服,连服二三天可治钩虫、蛔虫和绦虫,牙痛时在痛牙中嚼上一粒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有些地区将伞形科药物野胡萝卜或窃衣的子也称为鹤风,有扩张冠状动脉及降压的作用,与前者有所区别。

药材上管天名精的籽为北鹤风,,将窃衣和野胡萝卜叫做南鹤风。

另有一种东北鹤风,是紫草科的植物,驱虫作用也不如天名精的子强。

以皇帝命名的药品——刘寄奴《南史》记述了南朝宋武帝刘裕微时的一个传说:深秋的一个黄昏,一个猎装打扮的少年在江边上收割芦狄,看到一条巨蛇,便顺手用箭射去,蛇便带伤逃窜了。

次日少年又去江边割取获草,听到附近榛林中有杵臼声,寻声看去,见到几个青衣儿童正在捣药,说是主人昨夜被刘寄奴射伤,等着用药。

少年问儿童:为什么不找刘寄奴报仇?儿童说:刘寄奴将来要做皇帝,不能报仇。

少年说:我就是刘寄奴!青衣童子便倏然不见了。

少年拿了药草治愈了许多在劳动中受伤的穷哥儿们,不久,少年当了兵,南征北战中更少不了这种药草,伙伴们亲切地把这种药草叫做刘寄奴,其间含有感激、信任的意思。

后来刘寄奴从士兵升到将领,北伐消灭了南燕、后秦,于公元四二0年代晋自立为宋武帝,成为六代豪华中的一个朝代——南朝宋的开国皇帝,现今南京城中仍有着这一时期的古迹。

刘裕固然是一代的风云人物,但人们现在却只对他贫贱时发现的药草——刘寄奴有着更多的怀念。

大蛇的故事当然是为“皇权神授”而炮制的,但刘寄奴确实是一种一千五百年前流行在江南地区的民间伤药,此药为刘裕所掌握,并借以上神话而进一步传播则是确实无疑的。

《唐本草》说,“刘寄奴,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指的是一种菊科植物杂蒿,含有黄色挥发油,具有消炎、杀菌、利胆等药理作用。

中医用做“疗金创、止血为要药”,外伤出血局部肿胀可用本品煎汤淋洗创口,能够消炎止痛,防止感染,这是刘寄奴的最早用法,至今仍有使用价值。

笔者曾用刘寄奴十克煎汤治疗外伤后血尿腹胀二十余例,三、五天内都能见到满意疗效。

神话中蛇的伤药,巳成了人的伤药了。

刘寄奴汁兑入香油,还是民间治烫伤良药,临床证实与其他中西结合的治疗措施相配合可以加速愈合。

刘寄奴的医疗应用在实践中是有发展的,宋代巳用于“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之经脉症结”等。

近人用治传染性肝炎,对降低转氨酶及麝香酚浊度、消退黄疸有效。

除了菊科的奇蒿叫做刘寄奴外,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还把玄参科植物铃茵陈(植物名为阴行草)称为刘寄奴。

药材上把前者称为南刘寄奴,后者称为北刘寄奴。

北刘寄奴含挥发油、强心甙,主要用于治肝炎、胆囊炎和妇女白带。

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植物,在应用上是应该有所区别的。

“六朝金粉随流水,千载奇蒿溢芬香”。

作为皇帝的刘裕并不为太多人所称道,而小小的,但有益于人民的药草却为人民千古传颂,这便是以皇帝名字命名的药草——神蛇的伤药,刘寄奴的历史。

伏波山薏苡珠脚气病”江如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形象写照。

漓江边有一“伏波胜境”,且不说其中有临江高台,可以远眺朝晖夕阴,也不说其中的重楼石屋佛书画林立,我们要说的是伏波山的还珠洞。

洞中宽若大厅,可容一、二百人,其中有一丈馀石柱下垂,离地仅寸许,这是大自然的化工,人们习称为马伏波将军的试剑石。

石前清潭,碧波荡漾,日出时潭与日光相激射,全厅生辉,金碧辉煌,月明夜静,银辉与水波相映,韵趣别具。

据说东汉马援平定了南疆凯旋回来,带回了一车薏苡子,说是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旁人诬告他搜括了大量珠宝,马援(即伏波将军)当众将薏苡子倒入漓江,谣言便不攻自破了。

人民热爱清廉奉公的将领,便把这山称为伏波山,山中的洞叫还珠洞,薏苡也就有了薏珠子的美名了。

伏波将军所指的瘴气是岭南的一种流行病,病人手足麻木无力、痛疼,甚至下肢局部水肿或全身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由于本病多从下肢开始,所以又叫脚气。

南北朝梁代末年南京城中笼城中军民多患此病,并有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的称为脚气冲心。

唐代从江南蔓延到长江以北,称为江南病,韩愈叫它软脚病。

《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都有论述,并提出用豆类进行辅助治疗。

至于病因,《汉书》早就指明,南方食稻易生此病。

国外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才有荷兰的埃克曼医生用米糠治疗此病,较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二十世纪初对此病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荷兰科学家方克从米糠中提炼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结晶——维生素B1,后来脚气病也叫维生素B1缺乏症。

其实米糠治疗脚气病在《本草纲目》中就巳有详细的记载。

薏苡是禾本科植物,种仁含有维生素B1、蛋白质、糖类、氨基酸、薏苡脂及素,有治疗脚气病、减缓肌肉萎缩、疼痛及解热抗癌作用。

中医认为有健脾化湿、补肺清热的功效,补而不留邪,利而不伤正,肺脓疡、阑尾炎、关节炎、脚气、水肿及肿瘤等病皆可使用,也可煮粥作病后调养。

民间常用薏苡五十克煎汤治疗青年扁平疣,有一定的疗效。

日本介绍W、T、TC合剂治癌,其中即有本品,作为辅助治疗是有一定帮助的。

薏苡的根也可供药用,通利作用较强,可治疗黄疸、小便不利、白带、闭经、关节炎和蛔虫。

薏苡的叶子可以泡茶。

《琐碎录》:“暑日煎饮,暖胃,益气血”。

中医说:“薏苡清宣而和,根则通利,叶则益中”,对薏苡不同部份的作用作了概括。

薏苡的来源有二:一种薏米,壳较薄而糯,可作食用。

一种壳较坚硬而厚,俗称菩提子,两者作用相似,都是禾本科植物。

薏苡与词坛也有不解之缘,《倦游录》载:南宋英雄大词人辛稼轩曾患疝疾,医生嘱其煮薏苡米成膏,服之而愈。

后来辛稼轩又以此方治愈了程沙的疾病,苏东坡、黄山谷等大诗人对薏米也有特别的爱好。

《桂香室诗抄》有咏薏苡一首,可作本文的小结:清流碧滟泛渔歌,龙隐宝珠夜浴波,词客英雄共不朽,咏叹不尽唱嘉禾。

人间色最先——茜草人类有爱美的本能,山顶洞人的陶器、原始人的壁画,处处流露出美的信息。

当人类有了衣着的时候,自然界万紫千红的色彩,便被用来美化人类的服饰了。

植物中的茜草就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染料之一。

《诗经》说:“如蘧在阪”,茹蘧在山东叫做茜,《史记.货殖传》:“蘧茜千石,也比千乘之家。

”原来茜草所含的茜素是天然的红色染料,这种染料在秦汉时代是异常名贵的,它可染色到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达官显人的绯袍朱衣以及闺阁千金的秀帷香衾都是少不了这一大红颜色的。

因此,大茜草商人自然也就富埒王候了,而茜也一度作为大红色的代称,这可在李群玉的《黄陵庙》诗:“黄陵女儿茜裙新”中得到印证。

也有人根据茜草的颜色,称它为红蓝和染绯草的。

现在茜草所含的茜素巳可用蒽醌人工合成,并广泛用于棉的印花和染色,或许你在不知不觉中早就与它交上了朋友呢。

茜草不但是最早的天然染料,而且还是中药最古老的处方之一,第一部中医专著《内经》中载有四乌贼骨一蘧茹丸治疗月经闭止。

笔者常用茜草一两、乌贼骨九克、童子益母草一两,兑酒共煎治疗室女经闭,收到满意的疗效。

《和汉药论》称茜草“于经闭为最有效之药”,确是经验之谈。

茜草又是血病的要药之一,有良好的升白作用,对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都有疗效,有效率在60%——75%之间,在提升白血球的同时,还能提升血小板。

从茜草提取的茜草片经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科研、临床单位的协作研究,一致肯定了茜草升白疗效。

在大协作中还观察到茜草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各种妇科出血,应用茜草片都见到出血量减少或何止的功效。

近代药理证实,茜草有明显的止咳、祛痰作用,曾有报导123例慢性气管炎病人服茜草制剂两疗程后,显效率达69.1%,且无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由于茜素对鼠、兔和人的毒性几乎小到难于觉察,所以茜素被用来研究测定肾功能、观察骨胳生长、检定与分离细菌及作免疫学的研究。

最古老的天然色素,将会在现代医学中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茜草是茜草科多年生攀援植物,茎方型,有四条棱,棱上有倒生刺,所以又叫拉拉秧子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