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验报告
题目: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完成日期:
实验内容
1、在面包板上搭接R、L、C的并联电路
电路参数:R=1K、L=10mH、C=0.1uF,正弦波Vpp=5V、f=1KHz,取样电阻R=51欧
2、将R、L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计算电路的功率因素。
3、将R、C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计算电路的功率因素。
4、将R、L、C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由相位差分析负载性质。
计算功率因素。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尔图形的方法;
2. 掌握R,L,C元件不同组合时的交流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
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i=I m sin(ωt+φ)
初相角:决定正弦量起始位置;
角频率:决定正弦量变化快慢
幅值I m:决定正弦量的大小。
2.电路参数
在正弦交流电路的负载中,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电阻器、电感器或电容器,也可以由他们相互组合(以串联为例)。
电路里元件的阻抗特性为Z=R+
)
j(X L−X C)=R+j(ωL−1
ωC
当采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和有功功率表对电路
测量时(三表法),可用下列计算公式来表述Z
与P、U、I相互之间的关系:
负载阻抗的模︱Z ︱=U I
;负载回路的等效电阻R =
P I 2
︱Z ︱cos φ;
负载回路的等效电抗X =√︱Z ︱2
−R 2=︱Z ︱sin φ; 功率因数cos φ=P
UI ;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φ=arctan
ωL−1ωC
R
=arctanX
R
当φ>0时,电压超前电流;当φ<0时,电压滞后电流。
3. 矢量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在电路电路里依然成立,有∑U =0和∑I =0,可列出回路方程与节点方程。
4. 功率因素cos ø=P/UI,电流电压相位差ø=arctan((wL-1/wC)/R)=arctanx/R
实验器材
示波器一台,信号发生器一台,导线若干,51Ω电阻一个,1k Ω电阻一个,电容以及电感,探头线两根
实验电路图 RC 电路:
RL 电路
RLC电路
实验波形图RC电路:
RL电路:
RLC电路:
数据以及分析
①RC电路:a=1.12V,b=2.5V
RL电路:a=1.20V,b=2.16V
RLC电路:a=0.96V,b=2.16v
② RC电路:sinø=a/b=0.448,相位差ø=26.62度,功率因素
cosø=0.894
RL电路:a=1.20V,b=2.16V,相位差ø=33.75度,功率因素
cosø=0.831
RLC电路:a=0.96V,b=2.16v,相位差ø=26.39度,功率因素cosø=0.896
实验心得
通过该实验,我掌握了李萨茹图形的观察方法,进一步了解了RLC 正弦交流电路的一些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