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鲫水产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一、项目情况
以保护彭泽鲫种质资源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实现保护、科研、生产开发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建成集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全面加强太泊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保证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二、项目内容
设立彭泽鲫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知识强的职工队伍,实现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通过建设和保护,使彭泽鲫原种种群数量逐步增加,鱼类产卵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具体实施如下:
完成保护区的总体实施方案;
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编制经费,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完成保护区的勘界以及界标、界桩、界牌的设置;
完成保护区管理局选址征地和建设,购置办公、管理设备等;
建设彭泽鲫水产良种场,开展基础性科研工作;
配备科研仪器设备,建立完善标本室、资料室、化验室、病害研究防治室、技术培训室等;
完善整个保护区管理体系,行使保护、救护、执法、宣教等职能。
中、长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科研监测站,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强对水产遗传种质资源、特别是珍稀水产遗传种质资源的保护,强化相关技术研究,促进水产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
处理好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增进与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与交流。
建立比较完善、科学、规范的彭泽鲫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和管理体制,以及保护区资源监测体系和法规体系。
形成一套完整的保护、科教、综合利用等相互促进的科学体系。
通过加强保护和管理,使太泊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争取使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成为我国淡水优质水产种质资源的宝库
三、项目背景
XX是彭泽鲫的原产地,保存比较完整的适合彭泽鲫
原种生活栖息的流域性生态系统。
太泊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彭泽鲫,对其进行保护利用是对彭泽鲫的原种资源进行保护的需要。
在此建立彭泽鲫种质资源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生产意义。
太泊湖彭泽鲫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通过太泊湖与长江相通,地理环境独特,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其它经济鱼类种质资源丰富,科学研究价值很重要。
受三峡工程影响,长江渔业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太泊湖也成为长江鱼类繁育的重要场所,保护区的建设,将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存繁衍,使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得以较好的保存,从而实现流域内的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
保护好这一生态系统,对保护彭泽与太泊湖内重要经济鱼类具有重大意义。
建立彭泽鲫种质资源保护区可以更好的保护太泊湖水域,对稳定水源、水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还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促进降水等,形成流域内小气候。
四、项目总投资
整个项目总投资预计为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