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亲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限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2、变异:亲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3、受精:雄配子与雌配子融合为一个合子。
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这一方式也称营养体生殖。
有性生殖:通过亲本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随后进一步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
孤雌生殖:凡由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有机体的生殖方式,称孤雌生殖。
单性结实:卵细胞没有受精,但在花粉的刺激下,果实也能正常发育。
4、性状:是生物体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单位性状:植株所表现的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个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的相对差异。
5、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表现型:指生物所表现的性状,如红花、百花等。
6、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非姊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互称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的位置及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和排列次序。
7、连锁遗传: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完全连锁: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不完全联锁: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连锁群的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对数)连锁遗传图:通过两点测验或三点测验,即可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绘制成图,就叫做连锁遗传图性连锁: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8、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重组。
交换值: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重组型配子数/总配子数*100%)单交换:当3个基因顺序排列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如果每个基因之间都分别发生1次交换,即单交换双交换:对于3个基因所包括连锁区段来说,就是同时发生了两次交换干扰: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符合系数:描述干扰的程度,=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
9、自花授粉:同一朵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叫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不同株的花朵间授粉叫异花授粉10、性染色体: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常染色体: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除了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外,其余各对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单体:在二价体中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成为··非姊妹染色单体:不同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互成为非姊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组:生物一个属中二倍体种配子中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该生物属的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单个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11、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的个体。
同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得到。
异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12、回交:杂种后代与两亲本之一再次交配。
杂交:通过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近交:亲缘关系近的个体之间交配。
远交:亲缘关系远的个体之间进行交配。
自交:植物通过自花授粉方式产生后代的过程。
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用F1表示13、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14、群体:孟德尔群体:有相互交配关系,能自由进行基因交流的同种生物个体总和。
15、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某种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基因频率: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座上某种等位基因占该座位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也称等位基因频率)16、胚乳直感:如果在3x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想象称为胚乳直感果实直感: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17、纯合基因型:从基因的组合来看等位基因相同,在遗传学上称为纯合基因型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纯合体杂合基因型:从基因的组合来看等位基因不相同,在遗传学称为杂合基因型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杂合体18、致死基因:致死基因是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19、完全显性:F1所表现得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也叫半显性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为共显性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20、返祖现象:F1和F2的植株表现其野生祖先的现象。
22、缺失杂合体:某个体的体细胞内同时含有正常染色体及其缺失染色体缺失纯合体:某个体的缺失染色体是成对的,称为缺失纯合体23、罗伯逊易位:在一个易位杂合体的自交子代群体内,就有可能出现少了一对染色体的易位纯合体,这种易位称为罗伯逊易位24、个体发育:高等生物从受精卵开始发育,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长成新的个体。
这个过程通常称为个体发育。
25、同形异位基因:控制个体的发育模式、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的一类基因,主要是通过调控其它重要的形态及器官结构基因的表达,来控制生物发育及器官形成。
填空选择:1、胚 Aa 胚乳AAa2、染色体的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复位、异位。
3、非整倍体:单体(2n-1,少一条染色体);缺体(2n-2,少一对同源染色体。
)三体(2n+1,多一条染色体);四体(2n+2,多一对同源染色体。
)4、染色体数目:体细胞(2n),配子(n)5、马铃薯:同源四倍体;小麦:异源六倍体。
烟草:同源六倍体。
6、拉马克认为:生物是进化的,物种是可变的,生物进化机制是用进退废与获得性状遗传。
达尔文认为:1、不定微小变异广泛存在,,并且都是可遗传的。
2、变异导致生物个体间表型和适应性差异。
3、适者生存。
4、长期选择和变异积累导致物种演化,新物种产生。
7、减数分裂结果:是产生数目减半的性细胞。
8、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遗传,变异和选择9、性别决定的方式有:雄杂合型(XY型):XO型:雌杂合型(ZW型):10、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基因互作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11、基因定位的方法:(一)、两点测验:通过三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两两间交换值、估计其遗传距离;每次测验两对基因间交换值;根据三个遗传距离推断三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二)、三点测验:一次测验就考虑三对基因的差异,从而通过一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间的距离并确定其排列次序。
12、母性影响:概念: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
特点: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
母性影响所表现的遗传现象与胞质遗传相似,但其本质不同,因为母性影响不是细胞质遗传,而是F1受母本基因的影响,以后还要分离。
大题: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四个1)含量:DNA含量恒定。
体细胞DNA含量是配子DNA的一倍;多倍体DNA含量倍增,但细胞内蛋白质含量不恒定。
2)代谢:利用放射性与非放射性元素进行标记,发现:DNA分子代谢较稳定;其它分子一边形成、同时又一边分解。
3)突变:紫外线诱发突变时,最有效波长均为260nm;与DNA所吸收的紫外线光谱一致;证明基因突变与DNA分子的变异密切联系。
4)分布:①.DNA是所有生物染色体所共有:噬菌体、病毒、植物、人类等。
②.而蛋白质则不同:噬菌体、病毒、细菌的蛋白质一般不存在于染色体上,而真核生物染色体中有核蛋白组成。
直接证据【三个实验自己概括简明介绍】1)细菌的转化试验:格里费斯(Griffith F.,1928):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
从死鼠中分离出的肺炎双球菌是ⅢS型,其中含有某种活性物质,该物质只受DNA酶控制。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原理: P存在于DNA,而不存于蛋白质;S 存在于蛋白质,不存于DNA。
①.32P标记T2噬菌体;②.35S标记T2噬菌体。
结论:进入菌内的是DNA;DNA进入细胞内才能产生完整的噬菌体。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佛兰科尔-康拉特-辛格尔试验: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 ,TMV的蛋白质外壳和单螺旋RNA接种:TMV蛋白质→烟草→不发病;TMV RNA →烟草→发病→新的TMV;TMV RNA + RNA酶→烟草→不发病。
结论:提供RNA的亲本决定了其后代的RNA和蛋白质。
在不含DNA的TMV中,RNA 就是遗传物质。
分离规律及其实现条件:分离规律1)(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2)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实现条件1)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所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不同类型的配子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均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
3)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4)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1、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自由组合。
染色体组的特征:1、同一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都彼此不同,却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
2、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造成不育甚至性状变异。
基因工程的步骤:1、从细胞组织中分离DNA。
2、将目的基因载体DNA连接,构建重组DNA。
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并获得具有外源基因的个体。
4、转基因生物的检测与鉴定。
5、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征:1、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
2、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①.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