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杰弗里说:“创新是做大公司的唯一之路。
”没有创新,企业管理者肯定会毫无作战能力,也根本不会有继续做大的可能。
同样的道理,创新是一个核心员工纵横职场之本。
创新突破常规,能创造机遇,能找到新招。
创新往往创造奇迹几年以前,有个人卖一块铜,喊价是28万美元,好奇的记者一打听,方知此人是个艺术家。
不过对于一块只值9美元的铜来说,他的价格是个天价。
他被请进电视台,讲述了他的道理:一块铜价值9美元,如果制成门柄,价值就增值为21美元;如果制成工艺品,价值就变成300美元;如果制成纪念碑,价值就应该值28万美元。
他的创意打动了华尔街的一位金融家,在他的帮助下,那块铜最终制成了一尊优美的胸像——也就是一位成功人士的纪念碑,价值为30万美元。
从9美元到30万美元之前的差距,恰恰就是创造力的价格。
奥列佛·温特·怀斯曾经说过:“人的智慧如果滋生为一个新点子时,它就永远超越了它原来的样子,不会恢复本来面目。
”创造力本身并不是奇迹,人人都具备它。
但大多数人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这样,自然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也会产生非凡的效果。
日本东芝电气公司的一个小小职员,就因为一个不太起眼的创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实例。
日本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板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
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
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成浅色。
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石板董事长的重视。
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
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的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甚至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十万台电扇在几个月之内一销而空。
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这个事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就能让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在几个月之内迅速成为畅销品!谁曾想到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效益竟如此巨大!而提出它,既不需要有渊博的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的其他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有成千上万的电气公司,以前也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这显然是因为行业惯例使然。
电扇自问世以来就以黑色示人,各厂家彼此仿效,代代相袭,渐渐地形成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能成为电扇。
这样的惯例与常规,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形成一种心理定式。
时间越长,这种定式对人们的创新思维束缚力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所提出的建议,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在于,它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式的束缚。
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创新思考,这将是你成功的法宝。
要想成为一名更加出色的员工,除了具备创新意识,还应该做到以下五个方面:(1)进行自我能力评估自己评估自己不客观,你可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还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2)检讨能力无法施展的客观原因是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只好去辞职;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处,如果是,就要想办法疏通。
(3)不妨展示其他专长有时“怀才不遇”是因为专长错了,如果你有第二专长,那么可以要求上司给你机会试试看,说不定就此打开一条生路。
(4)开拓人际关系的新局面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应该以你的才干协助其他的同事。
但要记住,帮助别人切不可居功,否则会吓跑了你的同事。
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5)继续强化自我能力当时机成熟时,你的才干就会为你带来耀眼的光芒。
所以,最好摒弃“怀才不遇”的感觉,因为这会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
勤奋地做你该做的事,就算是大材小用,也把它当成人生一件乐事。
也请相信你的老板,他们是不会让有用的人轻闲度日的。
创新是最有效的竞争力微软公司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一些话总是会被重复地问道:“你对软件设计有兴趣吗?”“你认为软件的开发,对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根本性的影响?”这些是进入微软的员工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位微软的高级人力资源培训主管给出了解释:“软件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微软又是一个特别注重工作效率的公司,它需要的人,除了具备基本的软件知识外,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创造力,因为自由创造就是微软的企业精神。
”每个人都可以使自己的公司有所改变,公司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进步,都与个人密切相关。
虽然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概念,但是却对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公司都已经认识到发挥员工创造力的重要性。
美国惠普公司创建于1939年,该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知名的百家大公司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
惠普的创建人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成功,靠的是‘重视人’的宗旨。
就是相信惠普员工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
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
”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宣传画册上打着这样醒目的文字:“我们有全美国最出色的驾驶员。
”的确是这样,西南航空公司为他们的驾驶员感到十分自豪。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西南航空公司一年内在汽油上的花销大概是3 5亿美元,管理者想尽办法,都无法使这个成本降低。
但是西南航空公司的驾驶员们却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这一成本缩减了10%。
因为西南航空公司的每一位驾驶员都知道在机场内如何走近路,他们十分清楚走哪一条滑行跑道最节省时间,正因为每一个飞行员在飞行时都能有意识地主动节省时间,而节省一分钟就意味着节省8美元,这样算下来,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曾经有记者问爱因斯坦:“您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不是因为您充分开发了自己的大脑?”爱因斯坦答道:“不,我大概只利用了10%的大脑能力。
”记者十分震惊,继续问道:“那一般人能利用多少呢?”“可能4%左右。
”爱因斯坦平静地回答道。
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应对自己的创造潜力充满信心,就要唤醒自己心中潜在的创造意识,促使我们由普通人向创造性人格转化,重新重视存在于我们身上的宝贵的创造资源。
有一家小公司,每周都会评出一个“本周最佳创意奖”,虽然奖金不多,但员工因此得到的被重视的感觉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怎么样才能拥有改变公司的力量。
首先,你要知道,你拥有无穷的潜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你拥有的智慧与创造力,足可以改变这个公司。
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极小的一部分。
”人的潜能就如悬浮于海洋上的一座冰山,人们只看到了它露出水面的那隐隐约约的极小一部分,而它绝大部分都被海水淹没,被我们忽视。
几年前,英国的报纸传出一则消息,说英国打算取消国家专利局,因为他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应该有的东西都已经发明出来了,所以专利局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当然,这个消息更像一个笑话。
人的大脑有取之不尽的宝藏,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正是在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性的推动下完成的。
人类的每一个发明创造,都可能影响这个世界未来的发展。
敢于打破常规有一个哲学家说:“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必然会发生变化。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一定要反省自己:我变了没有?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新的关系中有了发展和变化。
在新的环境中,他们自身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如果你一成不变,那么肯定不能在社会里从容自如地生活。
从前有个读书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中规中矩,喜欢引经据典,并坚信古训不可违。
有一天,他家失火了,他嫂子气喘吁吁地对他说:“速,速!速喊你哥哥救火,他在隔壁李老爷家下棋。
”读书人出了大门,自言自语道:“嫂嫂叫我速速,圣贤书上不是说过‘欲速则不达’吗,我岂能速!”于是,他慢慢吞吞地走到了王老爷家,一见哥哥正在兴高采烈地下棋,便默默地立在哥哥身旁观棋。
等到一局下完了,他才说道:“哥哥,家中失火,嫂子叫你马上回去救火!”他哥哥一听,气得浑身发抖,骂道:“你在这里待了半天,为什么不早说?”读书人指着棋盘上的字说:“兄不见此棋盘上明明写着‘观棋不语真君子’吗!”他哥哥见他还在假斯文,举起拳头要打他,但又缩了回来。
他见哥哥缩回拳头,反而把脸凑了过去,说道:“哥哥,你打吧!棋盘上不是明明写着‘举手无回大丈夫’,你怎么又把手缩回去了呢?”故事中的这个读书人十分可笑,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呆子,这种人做起事来不去思考该怎么办,只会中规中矩地“照章办事”,结果不是闹笑话,就是惹麻烦,总之很难有什么作为。
循规蹈矩的人也没有什么错,但他们的那种做事的态度与方法不一定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
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老是想着以前怎么样是行不通的,要多看看现在,你变了没有。
因为只有拥有创新能力才会有核心竞争力。
大多数成就大事的人大多具有标新立异的特点,他们能从别人看来几乎是金科玉律的做法中发现不足之处,然后仔细分析,加以改正,并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机会。
这种人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专门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改变游戏规则》中指出:“在运动场上,很多选手创造佳绩,都是因为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
”杰出的运动选手普遍具有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特征。
根据罗伯特·克利杰的结论: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可以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命运,那就突破传统的思路,避免中规中矩的做事方法吧!如果困守常规的工作观念,你一定永远是一名最普通的员工。
最后连这种资格也有可能丧失掉,所以一切在于重新开始。
李某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人品很不错,做起事来中规中矩,但不知为什么在生活中却总是碰壁。
先说找工作的事吧,现在大学生很重视就业,所以很多学生从大四就开始找工作,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一般也都安排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这位小伙子却认为找工作是毕业后的事,于是当同学们到处面试时,他还在抱着圣贤书;同学们纷纷签约时,他还在忙着准备毕业论文,等到9月份毕业证书到手后,他开始准备找工作了,可已经没有什么好公司在招聘了,他只好去了一家小公司。
李某的恋爱也是一波三折,他喜欢上了公司的一个女同事,准备向她表白时,一个消息灵通的同事告诉他一个情报:这女孩不喜欢花,改送别的小礼物吧!小伙子犹豫了一下,却还是决定送红玫瑰,原因很简单:依照惯例,求爱就应该送花。
结果女孩勉强收下了花,却因为出疹子几天没来上班,原来她有严重的花粉过敏症,当然两人的好事也就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