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1)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1)

新兴力量的崛起
考点考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了解和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通过分析和理解所搜集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相关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史料,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相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并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客观恰当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相关知识;学生有实际参与课堂能力和自主、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表格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基础知识
一、“欧洲人的欧洲”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背景:①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③重振西欧的世界地位,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2)过程: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时间:国家:
意义: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统一的前提),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时间:(也称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又称为原子能联营)
③欧洲共同体:时间:________,主要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共体政治联合的加强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
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的主张,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
③1975年,共同体立法机构“”成立。

④20世纪80年代之后,。

3、欧共体形成的影响
①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维持了西欧内部的长期稳定。

②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有得于维护世界和平。

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1、经济高速发展:
(1)背景: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处于之中。

(2)原因:
①把作为立国方针
②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战略。

③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


⑤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3)表现;
①从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了时期。

②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大国。

③1987年,日本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4)影响
①提高了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国,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

日本还是世界上主要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国。

②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③资本主义世界局面开始形成,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2、泡沫经济时代: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1.中国的崛起历程:
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

②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1953年的胜利,
③“一五”计划完成年中国开始改变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⑤1971年重返联合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
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具体表现:
2.世界影响:
①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__________________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③中国始终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1、兴起条件:
①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赢得了民族独立
②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的推动。

2、诞生标志:年,召开了。

3、主要内容:①始终奉行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宗旨和原则,
②支持各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捍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
④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4、意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从此,在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

四、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⑴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是和平与动荡并存。

(长期抑而不发的矛盾显现出来。

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恐怖主义势力抬头。


⑵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⑶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提高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⑷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⑸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如中国)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总结固趣
1.学生自主总结。

2.教师总结:(知识结构)
欧洲共同体
日本
新兴力量中国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国际关系格局是一种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多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多种国际力量的出现,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3.课后探究:通过本课的学习,思考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质疑讨论、反馈矫正】
推动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①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外交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展开竞争,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

②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③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壮大,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力地冲击了两格格局。

⑤美苏对峙、争峰,使双方力量削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