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汽化和液化
姓名:钱洪锋、范全军、田学臣、尹磊学校: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
二〇一三年十月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

二、教学对象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八年级)。

三、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沸腾的特点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过程中吸热(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可以感觉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交流,能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的过程是吸热的。

(2)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沸点的概念。

(2)通过与实际相结合,理解影响沸点的因素。

七、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一)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的教学重难点,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及编写的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本课时主要采用了以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

与之对应的学法有实验观察、合作交流和结合生活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蒸发过程吸热以及水沸腾的特点,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教学用具
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石棉网、烧杯、温度计、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水、秒表、注射器、橡皮塞、乙醚。

八、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一)教学课时数
2个课时(80分钟)。

(二)教学过程

学环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设计思路
汽化
引入新课
1、提问学生上节课
学过的从固态到液态以及
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有哪
些特点。

2、请学生思考气态
与液态之间能否相互转
化。

3、提出本节课的研究内
容从液态到气态以及从气态
到液态的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水
的湿布写两个字,如“好学”
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
消失。

教师提问:
黑板上用水写的字怎么
没有了这些水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顾上节课
所学的知识,积极回
答。

学生带着疑问进
行接下来的新课学
习。

仔细观察现象,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回
答:变成气体跑到空
气中了。

通过回顾上节
课知识点,温故而
知新。

设置疑问激发同学
们思考。

实验简单,现
象明显,能够培养
学生迁移能力,引
导学生透过简单的
现象来探究其本质
的能力。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同时
提出问题,引入课
题。

概念建立
引出概念:物质从液态变
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让学生经过思考举出生
活中汽化的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
类,引导学生说出汽化有两种
方式:蒸发和沸腾。

理解汽化的概
念。

学生进行交流讨
论列举出若干个生活
中的汽化现象。

通过实验,引
出汽化的概念。


过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汽化
的两种方式:蒸发
和沸腾。

实验探究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创设情景:你知道怎
么晒衣服干的快吗
2、通过对比图片引导
学生思考并说出影响蒸发
快慢的因素
通过观察上述三
幅图片,学生交流讨
论总结出影响蒸发快
慢的因素:
1、表面积越大,
蒸发越快;
2、温度越高,蒸
发越快;
3、表面的空气流
动越快,蒸发越快。

通过再现现实
生活中的例子,以
对比的方式在教师
的引导下,让学生
积极思考,自己发
现物理规律。

通过简单的
学生分组实验,充
实验探究
蒸发吸热
创设情境:
1、高烧病人可用酒精帮
助降温,这是为什么
2、在夏日的都市,洒水
车给人们带来一阵阵的清凉,
是什么原因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
主实验;
2、帮助学生分析得出
结论。

学生认真思考,
带着疑问进行下面的
分组实验。

1、学生分组实
验:取两支温度计放
在教室中,观察它们
的示数;在其中一支
温度计的玻璃泡涂上
酒精,过一会儿,再
同时观察两支温度计
的示数。

2、现象:发现涂
酒精的温度计示数降
低了。

分析得出结论:
蒸发的过程是吸热过
程(蒸发可以制冷)。

分调动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积极参与
课堂,合作的实验
模式,培养学生的
团队合作能力以及
与人沟通交流的能
力。

实验探究
水沸腾的特点1、利用水壶烧水的生活经验
引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水沸腾的实验,
并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
现象,带领同学填如下表格:
学生仔细观察实
验现象,分析总结实
验现象:
1、杯中水的温
度变化情况:烧沸腾
前,水的温度不断上
升;沸腾时,水的温
度不变。

2、烧杯中水的状
态的变化情况:沸腾
前,烧杯口有少量“白
气”出现;沸腾时,
烧杯口有大量“白气”
出现。

3、水中气泡的变
化情况:沸腾前,
水中有少量的气
泡产生,且在上升过
程中逐渐变小,消失;
通过该实验引
导学生认真仔细观
察实验现象,并且
让学生自己讨论总
结实验现象,这样
更有利于学生对实
验现象的理解和把
握。

1、创设情境:首先播放一段冰棒冒“白气”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顺利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1.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汽化和液化,体现了从现象到实质,从生活到物理。

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

2.本节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由实验或者是现象引出。

学生通过实验或者现象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总结评价,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同时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