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由基本体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自由基本体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管式法所使用的引发剂是氧或过氧化物。反应器的压力梯度 和温度分布大、反应时间短,所得聚乙烯的支链少,分子量分布 较宽,适宜制作薄膜用产品及共聚物。单程转化率较高,反应器 结构简单,传热面大。主要缺点是聚合物粘管壁而导致堵塞现象。 因反应热是以管壁外部冷却方式排除,所以管的内壁易粘附聚乙 烯而造成堵管现象。
热,使聚合过程平稳进行。
第二节 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一、甲基丙烯酸甲酯浇铸(铸塑)本体聚合 1、浇铸(铸塑)本体聚合
在模具中进行的聚合,聚合和成型一次完成。随模具不 同有板材、棒材、管材等型材。 2、平板有机玻璃的制备总体工序
单体精制 → 染料处理→ 配料→灌模和排气→封边 →聚 合 →脱模 → 截切毛边和包装 →入库 →模具清洗 →制模
3、添加剂
• 防老剂:2,6- 二叔丁基对苯酚(抗氧剂264) ; • 紫外线吸收剂:邻羟基二苯甲酮; • 润滑剂:硬脂酸铵或油酸铵或亚麻仁油酸铵或三者混合物; • 开口剂:提高薄膜开口性、滑爽性和自动包装性能,高分散
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混合物; • 抗静电剂:聚环氧乙烷。
4、引发剂
• 氧气:适用管式反应器; • 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适宜釜
第三章 自由基本体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第一节 自由基本体聚合原理 第二节 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第三节 乙烯高压气相自由基本体聚合-----LDPE 的生产
课堂讨论内容
1、统计国内外聚合物生产过程中的爆炸、燃烧事故案例,并从 聚合物合成原理的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2、举例说明以可再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聚合物品 种,生产原理,产品特点,产品用途,前景分析。
提高反应系统压力,促使分子间碰撞,加速聚合反应,提 高聚合物的产率和分子量,同时使聚乙烯分子链中的支链度及 乙烯基含量降低,如图所示:
3、单程转化率的影响 一般选定在 15%-30%,聚合物在釜中停留时间 15s -1
20s。因为乙烯聚合热较高(95 kJ/mol),乙烯聚合时转化率 每升高 1% 反应物料的温度要升高 12 ℃ -13 ℃ ,因此为避 免反应器局部过热、保证产品质量、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单程 转化率不能超过 30% 。此外,乙烯的转化率越高和聚乙烯的停 留时间越长、则长链支化越多。
3、举例说明以回收聚合物材料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聚合物品种 ,生产原理,产品特点,产品用途,前景分析。
4、介绍目前有机玻璃的品种、特性及主要用途,合成原理及生 产工艺过程,国内外主要生产厂家简介。
5、介绍目前低密度聚乙烯的品种、特性及主要用途,合成原理 及生产工艺过程,国内外主要生产厂家简介。
6、介绍目前本体法生产聚苯乙烯的品种、特性及主要用途,合 成原理及生产工艺过程,国内外主要生产厂家简介。
反应器 外套管
设计压力 Mpa
300
3
试验压力 Mpa
260
4.5
设计温度 ℃
350
250
温度差℃ 120
120
使用介质
乙烯+聚 乙烯
第一节 自由基本体聚合原理 一、自由基本体聚合概述
1、定义:单体在有少量引发剂(甚至不加引发剂而是在光、热、 辐射能)的作用下聚合为聚合物的过程。 2、 均相与非均相本体聚合
均相本体聚合指生成的聚合物溶于单体(如苯乙烯、甲基 丙烯酸甲酯)。非均相本体聚合指生成的聚合物不溶解在单体 中,沉淀出来成为新的一相(如氯乙烯)。
3、根据单体的相态还可分为气相、液相和固相本体聚合。
4、采用本体聚合生产聚合物:高压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及一部分聚氯乙烯。
二、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 1、优点
组分简单; 工艺过程较简单(转化率高时,可免去分离工序, 得到粒状树脂); 设备利用率高; 产品纯度高。 2、缺点 体系粘度大,聚合热不易排出; 自动加速现象严重,工艺难控,易爆聚。
主要缺点是高压釜结构较复杂,尤其是搅拌器的设计与安 装均较困难,在生产中搅拌器会发生机械损坏,聚合物易于沉 积在桨上,因而造成动平衡破坏,甚至有时会出现金属碎屑堵 塞釜后的减压阀现象,使釜内温度急剧上升,导致爆炸的危险。
管式反应器: 管式反应器是细长的高压管。管式反应器的物料在管内呈活
塞式流动,反应温度沿管程有变化,因而反应温度有最高峰,因 此所合成聚乙烯分子量分布较宽。管式法早期的单程转化率较 低.大约10%左右,生产能力为3000t/a,近期单程转化率与釜 式法相近,即为24%,单线生产能力已达到 60000—80000t/a。 管式反应器的结构颇为简单和传热面积相当大。整根细长的高压 管都布置有夹套。
三、自由基本体聚合工艺 两段聚合工艺:预聚合、聚合
1、预聚合工艺的优点 聚合初期,转化率不高; 体系粘度不大,反应釜内设置搅拌,聚合热易排出; 反应温度相对较高,总聚合时间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体积部分收缩、聚合热部分排除,利于后期聚合。
2、聚合阶段的特性及措施 (1)特性:聚合中期,反应速率快,放热明显。 (2)措施:降低反应温度低、延长聚合时间,有效利用反应
却至40 ℃的
20
1.5
100
速度冷却
8~10
40
40
12~16
36
38
18~20
32
3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6
1.5
100
40
2~3
100 先冷至80 ℃
再按上述速
70
2~3
100
度冷却。
讨论:板材厚度与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的关系? 聚合后期为什么要高温聚合? 聚合结束为什么要有一定的冷却速度?
讨论: 1、温度、引发剂对聚合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烃密度( 0.5g/cm3 ),为近似不能被压缩的液体,属气密相状 态。分子间距减小,利于反应,但限于设备的气密性和耐压能 力,压力不能无限制升高。
以氧为引发剂时,存在着一个压力和氧浓度的临界值关系, 即在此界限下乙烯几乎不发生聚合,超过此界限,即使氧含量 低于 2ppm 时,也会急剧反应。在此情况下,乙烯的聚合速率 取决于乙烯中氧的含量。
三、乙烯高压聚合生产工艺流程 主要生产过程分为压缩、聚合、分离和掺合四个工段。
压缩、聚合: 来自于总管的压力为 1.18MPa 的聚合级乙烯进入接收器,
与来自辅助压缩机的循环乙烯气混合。经一次压缩机加压到29. 43MPa,再与来自于低聚物分离器的返回乙烯一起进入混合器, 由泵注入调节剂丙烯或丙烷。气体物料经二次压缩机加压到 1 13~196.20MPa(具体压力根据聚乙烯牌号确定),然后进 入聚合釜,同时,由泵连续向反应器内注入微量配制好的引发 剂溶液,使乙烯进行高压聚合。
式反应器,使用时与白油(脂肪族烷烃混合物)配制成溶液 ,注入聚合釜。
问题:为什么选用上述低活性引发剂?
二、聚合工艺条件分析
1、温度的影响
一般温度选定在 130℃ - 280℃,引发剂的半衰期为 1min 左右。因为,130℃ 以上是因为乙烯结构简单对称,偶极矩为 0 ,反应活性低,同时使生成的聚乙烯呈熔融态,便于出料; 280℃ 以下是因为乙烯在超过 350℃的更高温度下发生爆炸式 分解,产生生产事故。
3、单体纯度对聚合及产物性能的影响 若单体纯度不够.如含有甲醇、水、阻聚剂等,将影响聚
合反应速率,易造成有机玻璃局部密度不均或带微小气泡和皱 纹等.甚至严重影响有机玻璃的光学性能,热性能及力学性能。 所以单体的纯度应达 99% 以上。聚合前,可用洗涤法、蒸馏 法或离子交换去除单体中的阻聚剂。
琳琅满目的有机玻璃制品
讨论:(a)如何解决聚合收缩引起的板材表面凹痕等缺陷? (b)灌模后,在封口前为什么要排气?
4、水浴聚合及高温聚合工段
板材 厚度 /mm
1~1.5
2~3
4~6
保温温度/℃
无色 透明板
有色板
52
54
48
50
46
48
保温时间
高温聚合
/h
时间/ h 温度/℃
冷却速度
10
1.5
100
12
1.5
100 以2h~2.5h冷
厚度 8~20mm 的板材, 为防止料液过重使模板挠曲 破裂,而把模具放在可以倾 斜的卧车上,灌浆后立即垂 直排气封口。如图所示。
厚度 20~50mm 的板材,采用水 压灌浆法,先将模具放入水箱中,在模 具被水淹没一半左右时开始灌浆,随浆 料的进入模具逐渐下沉,待料液充满模 具后迅速密封,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水 进入模具内。如图所示。
平板有机玻璃生产工艺方框流程图
二、平板有机玻璃的生产过程简介 1、配料工段 (1)配方
讨论: (a)ABIN、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硬脂酸的作用,及其用量 与板材厚度的关系? (b)配方中加入少量甲基丙烯酸的作用?
(2)对染料的要求和处理 对染料的要求: 在单体中溶解性好; 耐光、耐热、不褪色。 染料的处理工序: 染料溶于少量单体 → 水浴加热 10 min ,搅匀 → 过滤→ 备用; 若是醇溶性染料,则先溶于单体总量 2% 的丁醇 → 加等 量单体,混合均匀 → 水浴加热 10 min → 过滤 → 备用。
注意:染料与颜料表述上的差异!!
2、预聚合(制浆)工段工艺流程
高位 槽
预热
预聚
器
釜
预
热
至
5
冷
0 -
却
6
釜
0
℃
转子流量计
预配制的原 料液
流量500L /hr-600 L、hr
90-95℃,1 5-20min,1 0-20%
冷却至 30℃,似 甘油粘度,1Pa s
讨论:铸塑本体聚合法生产有机玻璃为什么要预聚合?
缩短生产周期,使自动加速现象提前到来; 预聚物有一定粘度,灌模容易,不易漏模; 体积已经部分收缩,聚合热已经部分排除,利于后期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