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敢岩通风竖井安全施工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1.5、《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1.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1.7、《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42 —94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9、本项目的合同、招投标文件、图纸等。
2、工程简介2.1工程概况赐敢岩通风竖井位于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的隧道中部黄柏乡附近。
考虑节约造价,左右洞共用一座竖井排烟,设置一处地下风机房,设置在隧道左洞左侧。
竖井洞口位置为: 左洞ZK53+845,左线路线设计线左偏80.45m。
竖井深度108.531 米, 竖井衬砌净直径为4.7 米,最大开挖直径为5.98 米,最小开挖直径为5.5 米。
竖井通过排烟联络通道与地下风机房及主洞相连,形成完善的排烟通风系统。
2.2地形地貌竖井场址区位于中低山地貌,地形呈起伏大,自然山坡坡度约25~30°,现在主要为林地。
场地表层为破残积层,其下伏基岩为侏罗系南园组( J3n)凝灰熔岩及其风化层。
2.3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工程地质测绘,物探资料及区域性地质资料,竖井场地未发现对竖井有影响的断裂构造通过,也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
竖井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风化带空隙裂隙水:赋存与第四系残坡积底部及基岩风化带为潜水,其富水性受地形地貌条件和风化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一般富水性弱但不均。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受季节影响变化大。
主要向下游地下排泄。
地表水一般不发育,但在雨季时,在场地地势低洼处易形成暂时的流水。
围岩为弱透水层,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C1-对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
2.4工程地质特征(1)通过本次勘察工作,查明了竖井位置的岩土层分布及地质构造情况和不良地质现象。
场地表层为破残积层,其下伏基岩为侏罗系蓝园组凝灰熔岩及其风化层。
场区内未发现有活动性断裂构造通过,未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现象,总体较适宜竖井建设。
(2)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沈海线扩容工程宁德蕉城至连江浦口段(含罗源湾北岸疏港路) 线路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国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01)福建省区域划一览表可知,拟建线路工程50 年超越概率10%的一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位于0.35s 。
建设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3)竖井洞身围岩级别主要以Ⅱ级为主,对竖井开挖较有利,但在近洞口地段为Ⅳ~Ⅴ级,在施工过程中易造成坍塌失稳,应加强衬砌。
竖井的断面、剖面、地质图详见附图。
(4)0-18mⅤ级围岩以坡积土,全风化- 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为主,围岩以破裂松散状结构为主,开挖后易产生变形,应加强支护,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7.5m,渗透系数为0.01m∕ d。
(5)18 ~21.5mⅣ及围岩为中- 微风化凝灰熔岩,为较坚硬岩,RQD=~0 20%,Kv=0.4, 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铁锰质渲染严重,岩体破碎- 较破碎,以碎裂结构为主。
渗透系数K=0.02m/d。
(6)21.5- 洞底Ⅱ级围岩为微风化凝灰熔岩,Rc=85M,P 为坚硬岩,裂隙不发育,RQD=7~8 92%,Kv=0.58~0.75 ,岩体较完整,围岩呈块状结构,赋水条件差,地下水贫乏。
2.5气候、气象柘荣县气候温和湿润,气温立体分布明显充沛,冬长夏短,霜雪冻害较严重的特征,由于境内各地海拔相差较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各地平均气温在13-18 °C 之间,一月平均气温5.6 °C,绝对温度-9.8 °C(1983年12月31日)。
七月平均气温25.1°C、35°C以上的酷暑极少见。
年总积温5000-6000°C,年平均稳定通过10°C 的平均初日期在3 月30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38 天左右,多年平均雪日7 天,年底最低气温低于0°C的日数28 天。
柘荣降水:该县年平均水量在1600-2400 毫米,降水充沛。
3-4 月春雨季,占年总量的16.5%,其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少,强度弱;5-6 月梅雨季,占26.3%,其特点是雨区广,雨量多,湿度大,雨时长而稳定;7-9 月台风雷阵雨季,占41.3%,其特点是降水量最多,降水突然,强度大,雨量变化大,极不稳定;10月-翌年2 月少雨季,占16.5%。
3、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和专职机构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项目分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经理担任组长,项目安全总监主抓安全,具体指导,实施全员、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为杜绝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把一般安全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特制定如下措施:3.1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框图》见下图:3.2安全保障人员的配备及职责范围3.2.1、安全保障人员的配备项目经理、副经理、项目总工、安全总监,是安全保障机构的主要人员。
安全总监是是安全生产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施工班组安全员,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直接人员。
项目部配备专职安全员。
3.2.2、安全保障人员的职责范围①项目经理:代表企业履行业主的工程承包合同,执行企业的安全生产计划,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和完善项目的安全组织机构,明确人员职责,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参与项目建设所有职工的安全意识。
主持项目工作会议,审定或签发主要的安全生产文件。
审核职工安全培训计划。
组织“安全生产计划”的实施及修改工作。
②项目副经理负责项目安全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负责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
统筹项目安全保证计划及有工作安排,开展安全教育,保证安全措施和制度的正常落实与运行。
负责安全事故的处理和事故方法的组织、编制及实施。
其他应由项目副经理担负的安全职责。
③项目总工程师在下达生产任务施工技术交底时,必须同时下达安全技术措施。
检查工作时,必须同时检查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
总结工作时,必须同时总结安全生产情况,提出安全生产要求,把安全生产贯彻到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中去。
④安全总监坚决执行定期安全教育,实施“安全生产计划”。
设立各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督岗,支持和发挥安全人员的作用。
对各施工作业队发生的事故隐患,要作好记录,限期改正。
施工中必须检查临时结构是否进行安全设计,对无安全设计的临时工程,不得使用参与经理部进行大型临时设施的设计,提出安全方案及意见。
⑤施工安全员执行安全生产计划,对所承担工程提出详细的安全措施。
经常巡回检查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安全设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发生安全事故,要及时上报项目分部。
对发生的事故,要及时召开班组事故分析会,找出原因,健全规章制度。
向项目分部定期写出年、季、月安全生产总结报告,并制定下期安全生产规划报项目分部。
⑥施工班组安全员召开班组安全会议,制定工序安全注意事项。
坚持班前讲话,提高全体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不安全的脚手架、脚手板拒绝使用。
落实各分项工程安全监督岗,做到各工序、各岗位都有安全监督人员、保证安全生产。
3.3 安全保障检查程序与保障措施3.3.1、安全保障检查程序①检查安全管理情况程序: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检查; 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侧重,开展活动;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健全,专兼职人员配备是否齐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开工前是否有审批的安全设计或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旬、月作业计划中是否有安全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是否落实,使用是否合理;施工中是否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临时设施是否有安全设计,使用是否合理;②安全教育检查:项目负责人是否按规定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持证率100%;新工及变换工种相应的安全教育面是否达到100%;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否落实,安全生产氛围是否浓厚;③安全检查检查落实定期安全大检查制度,对已查出的隐患是否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是否有信息反馈、有记录。
领导及管理人员是否做好日常巡回安全检查,对危险场所采取措施,实施控制。
④生产人员管理公司抽调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如使用劳务人员或临时工,应落实岗前安全培训及现场管理。
⑤事故处理检查是否严肃事故报告制度,对已发生和未遂事故,是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追查处理。
⑥检查安全奖惩情况检查是否严格执行项目分部的“安全奖惩办法”。
⑦交通安全监察检查司机人员证、照是否齐全、符合规定、认真执行《交通法规》。
车辆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落实、资料齐全。
车况是否良好,有无带病运行情况。
⑧检查内业资料安全及有关部门台帐是否清楚,资料齐全。
3.3.2、检查施工场所程序:①检查安全宣传是否有“工程简介”,“安全须知”,有关安全规程及安全警示牌。
危险作业场所是否设有醒目的警示牌。
是否有较固定瞩目的安全标语、现场安全气氛浓。
②检查施工用电电线路架设、配电、用电设施安装是否符合规定,闸刀是否完好,有箱有锁。
是否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
手持电动工具是否良好。
③设备、机具检查按规定是否安装安全保护装置,接零接地良好。
是否落实持证操作,定人、定机、定费及交接班等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是否齐全并挂牌。
是否按规定检修保养、保持设备完好状态。
起重设备及场内机动车辆是否按规定检验及使用。
④检查防爆防火易燃易爆处所是否按规定配齐防火防爆、避雷等防护设施并保持良好状态。
⑤安全防护检查按规定配备劳动防护设施,是否定期检修、正常有效。
进入施工现场,是否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是否避免和消除平行、交叉作业,危险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并落实。
4、安全保证措施4.1本工程安全生产目标4.1.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4.1.2、实现“五无”、“四落实”、“三消灭”、“二控制”、“一预防”的目标。
“五无”:无重大因公责任死亡事故、无重大、大行车事故、无特大交通责任事故、无多人伤亡事故、无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四落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或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三消灭”:消灭责任设备、火灾、爆炸等事故。
“二控制”:责任人身负伤率控制在每年10‰以下;责任人身重伤及以上人数负伤频率分别控0.8 ‰ 以下;“一预防”:对重点工程进行主动监控,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预防和消除职业及地方病危害。
4.1.3、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健全机制;强化管理,杜绝事故。
4.2安全教育贯穿施工全过程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保证体系,使安全管理制度化,教育经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