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 - 副本

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 - 副本

《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复习参考
─按题型划分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2、限制因子: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

3、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耐受性范围,及生态幅。

4、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5、三相分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的比例关系称为土壤的三相分布。

6、土壤结构: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粘结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就称为土壤结构。

7、有效水: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

其范围是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持水量之间的含水量。

8、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大气空气之间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性能。

9、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帮助退化的受损的或损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二、填空题。

1、矿山污染源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噪声。

2、自生原理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和自我设计等一系列机制。

3、景观的结构单元为:缀块、廊道和基底。

4、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自然演替理论、集合规则理论、自我设计理论。

5、矿山类型:①、按照矿产资源种类分:煤矿、铁矿、采石场、采沙场、金矿、稀有金属矿山;②、按照矿井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地下开采、露天和地下综合开采;③、按照矿山生产状况:开采矿山、关停废弃矿山。

6、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动力、管线部分组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包括调蓄水池。

7、矿区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截水沟、汇水沟、急流槽、排水沟、沉沙消能设施等。

8、泄水建筑物的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的形式:底流式衔接消能、面流式衔接消能、挑流式衔接消能。

9、水跃衔接状态有:临界水跃衔接、远离水跃衔接、淹没水跃衔接。

10、消力池的辅助消能工:趾墩、消能墩、尾槛。

11、矿山开采形成的边坡包括:开采边坡、排土场边坡、尾矿库坝面边坡、运输道路边坡等。

12、矿区不稳定边坡的稳定措施包括削坡工程、阶梯状分级整理工程、坡脚拦挡和坡面防护工程等。

13、土质坡面的削坡分级主要有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分级马道等四种形式。

14、坡面生态防护技术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混凝土预制空心砖、浆砌石框架等形式。

15、整地的方式有: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

16、土地整治的实施程序是是:挖填方、土地平整工程(分为组平整工程、细平整工程)、覆土工程。

17、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常用的建植方式主要有播种和植苗两种方式。

18、保水剂的种类: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

19、一般主要的立地因子有海拔、土壤质地、坡度、坡向等。

20、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有水平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21、土壤温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热量的收支和土壤的热性质。

22、土壤热量的来源包括太阳辐射能、地球的内热、生物热及化学热等。

23、大量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
微量营养元素包括:铁、锰、锌、铜、硼、钼、氯
24、土壤水分对植物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土壤对水分的保持力和植物根系的吸水力。

25、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方式有气体分子的扩散作用、气体的整体交换两种。

三、简答题。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有哪些?
答:⑴复垦技术仅限于一些基本途径的研究,单一用途的复垦,没有根据整个矿区的条件,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多业、综合、协调并能控制水土流失的生态复垦研究,致使复垦区生态环境改善不明显,复垦环境效益较低。

⑵土地复垦途径研究多为生态复垦技术研究,生物复垦技术研究少,使农林复垦土地生产力低,经济效益较差。

⑶矿山废石或矸石、尾矿及废水、废气是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污染源,对如何减少土地破坏,减少剥岩数量;尾矿的综合利用和复垦;尾矿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和再利用技术等,没有从生态学理论高度,综合研究减少废石生产,抑制污染源,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是矿山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

2、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矿山类别多、分布广、治理难度大;
⑵权责不清,生态恢复业主不明;
⑶理念技术方面的问题:1、缺少科学理念指导和专业规划,2、技术形式单一、不能科学进行技术组合,并且技术模式经济可行性差,3、不能科学进行植物品种选配,4、缺乏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
⑷政策规范与环保意识问题: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政策、技术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2、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
⑸资金投入不足。

3、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几个部分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主要分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部分。

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连。

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破坏,而污染防治有利于生态保护,同时生态保护反过来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

4、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对大气环境影响2、对地形地貌影响3、对动植物生境影响4、对景观破坏影响5、对水土流失6、水系水资源破坏7、土地占压与土壤污染8、对防洪安全影响9、地质灾害5、矿山开采的污染源有哪些?
答:1、大气污染:柴油发电机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采石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以及道路扬尘等。

2、水体污染:各种废水包括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

3、固体废物:包括煤矸石、废石、尾矿及少量的生活垃圾。

4、噪声:爆破及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6、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的作用。

答:土地整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渣体和坡面的稳定性,便于施工作业;同时通过微地形的整理,增加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植物成活率。

通过土壤改良,可以提供植物生长的适宜土壤条件,克服或者避免限制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主要作用表现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层;调整土壤物理结构,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提高土壤有机含量和土壤
肥力;调整土壤PH值以利于植物生长;隔离重金属污染,避免对植物生长造成伤害。

)7、常用的局部整地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局部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带状、反坡梯田整地、水平阶、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块状或穴状整地坑、回字形漏斗整地坑。

8、矿区蓄水工程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在现有汇水地形的基础上人工开挖形成蓄水坑,再结合土工材料进行防渗处理,形成有效地蓄水空间,这种方式一般蓄水量大、投资少;
对露天开采形成的开采坑进行处理,蓄积疏干水、汇集地表径流;
利用矿区的排水、汇水系统,在空间合适部位设置蓄水池蓄积矿坑疏干水、地表径流。

9、砌石挡墙的种类及其断面形式有哪几种?
答:根据防护强度不同可分为干砌石、浆砌石挡墙,结构形式多为重力式,有仰斜式、直立式、俯斜视、图形折现式、衡重式等断面形式。

10、坡面植被恢复技术的种类。

答:生态植被毯、生态植被袋、岩面垂直绿化技术、生态灌浆、土工格室、三维网、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11、什么是菌根菌造林技术?
答:菌根菌造林技术就是在高等植物的根系受土壤真菌的侵染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系,然后用这种被侵染的菌根苗造林的技术。

12、养护管理技术有那几个方面?
答:1、水分管理2、肥力管理3、修剪4、人工调控5、保护管理。

13、植物种类选择的原则。

答:有:生态适应性原则;先锋性、可演替性及持续稳定性原则;和谐一致性;抗逆性;生物多样性。

14、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以水土保持效果为主,兼顾生态景观效果;2、遵从因地制宜,乔灌草相结合;3、遵从生态位原则,优化植物配置,坚持生物多样性;4、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

15、提前整地的优点有哪些?
答:⑴便于安排植物栽植、播种工作。

⑵有利于地形的基本稳定。

⑶有利于植物茎叶、根系残体的分解,增加煤矸石山的有机质含量。

⑷对于煤矸石等易风化废弃物,通过提前整地还能够起到促进风化,改善结构的作用。

16、土地整理的思路:因地制宜、近自然整理,“随坡就势,小平大不平”的方式。

对高陡边坡进行放坡处理,减缓地形起伏,保障安全,同时还营造了适宜植物物种的相对平缓的立地条件,便于植被恢复;此外,利用弃渣塑造地形,使排土场在植被恢复后地形起伏,接近自然,能与周边原始自然山体相融合。

17、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影响种子萌发;影响根系的发育与吸收水分养分的功能;影响养分的转化,从
而影响到养分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影响植物的抗病性。

18、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地形破碎、立地条件差、交通运输与供水受限、高陡边坡问题、排水问题、采空区问题。

19、生态恢复的特点:⑴安全稳定、行洪安全;⑵近自然生态植被恢复;⑶与矿山生产相
结合;⑷与区域总体规划相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