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产业经济学、财政学、国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考试科目:经济学重要提示:考生必须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上的任何标记均不作判题依据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需求的价格弹性2、消费者剩余3、货币创造乘数4、税收乘数5、功能性财政6、边际效用二、简答、作图和计算题(每题10分,共70分)1、为什么完全竞争企业长期均衡时的经济利润为零?2、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有何不同?在什么情况下两者一致,在什么情况下两者不一致?3、假设一个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Q3-60Q2+1500Q,计算:A、推导长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函数;B、若产品价格P=975,计算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和平均成本;C、当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都实现了长期均衡,价格P=?4、请用四方图推导IS曲线。
5、请推导货币的投机需求方程。
6、用IS-LM模型作图分析,LM曲线为水平线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7、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如何使用三大货币政策?三、微观论述题(25 分)1、请利用一个2╳2 ╳2 模型来阐述总体均衡(也即一般均衡)状态所应该符合的条件?四、宏观论述题(25分,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多答无效)1、请用IS-LM模型如何混合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
2、试评述“乘数---加速模型”。
江西财经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复试试题专业:产业经济学考试科目:产业经济学重要提示:考生必须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上的任何标记均不作判题依据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世界经济发展经历的五次主导产业群更替中的主导产业分别有哪些?3.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市场绩效?4.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的途径有哪些?5.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它可以按照什么方法分类?分为哪几类?6.如何理解产业集聚的植根性?对企业组织有何积极作用?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述产业关联效应的现实意义。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江西财经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考试科目:经济学重要提示:考生必须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上的任何标记均不作判题依据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 扩展径2. 生产者剩余3. 公共物品4. 理性预期5. 结构性失业6. 通货紧缩二、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每题10分,共80分)1.请作图说明正常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第三级价格歧视与需求价格弹性有什么联系?并以图示之。
3.给定双寡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为,,双寡的边际成本为,其他假设如同古诺的传统模型。
①分别求双寡的古诺反应函数以及古诺均衡时的产量;②若厂商1成为产量领导者,厂商2为跟随者,分别再求厂商1和厂商2均衡时的产量。
4、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每天利润最大化的收益为6000美元。
此时,厂商的平均成本是8美元,边际成本是10美元,平均可变成本是5美元。
求厂商每天的产量是多少,固定成本是多少?5.推导自发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6、用四方图法推导水平的LM曲线并说明其经济含义。
7、在IS-LM模型框架中讨论在LM曲线斜率不同情况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请图示之。
8.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为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三、论述及证明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比较不同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2.结合中国国情,试论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依据以及凯恩斯对这些观点和理论的批判。
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专业: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民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考试科目:经济学重要提示:考生必须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上的任何标记均不作判题依据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2. 边际产量价值3. 帕累托改善4. 菲利普斯曲线5. 挤出效应6.流动陷阱二、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每题10分,共80分)1.一个国内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边际成本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这个国内垄断的厂商分别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销售产品,国际市场不变的价格水平如下图所示。
问这个国内垄断的厂商怎样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分销它的总产量?请说明理由。
2.作图并说明在竞争性市场中不同情况下的长期供给曲线3.请利用一个模型来阐述总体均衡(也即一般均衡)状态,并说明总体均衡应该符合哪些条件?4.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有哪些不同特征?5.某封闭经济的主要经济变量如下(其中单位为亿元,利率单位为百分数):C=0.8(1-t)Y t=0.25 I=900-50r G=800 Md=0.25Y-62.5r Ms=500试求:⑴IS和LM方程各是什么?⑵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6.试比较古典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7.在IS-LM模型框架中,在不同的IS曲线斜率情况下,讨论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图示之。
8. 简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主要结论。
三、论述及证明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比较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假设条件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2.比较宏观经济学中三大模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
江西财经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产业经济学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重要提示:考生必须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上的任何标记均不作判题依据)西方经济学部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需求定理2.边际效用递减法则3.货币乘数二、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45分)1.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MR=MC是利润极大化的条件?3.试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4.试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挑战。
5.利用IS—LM模型说明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
三、计算题(15分)已知总收益(TR=PQ)方程为:TR=100Q-4Q2,计算MR=10时的价格弹性系数。
产业经济学部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1.霍夫曼定理2.战略联盟3.产业竞争力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何谓进入壁垒?影响企业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决定与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3.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的途径有哪些?4.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三、论述题:(15分)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你认为当前应如何协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四、案例分析题(16分)1.案例文稿中国汽车工业的集中度中国的汽车产业从1956年建立以来,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其产量从1956年的61辆增长到1992年的100万辆,用了36年的时间,1992-2000年,汽车工业用了8年的时间完成了100万-200万辆的增长,而从200万辆增长到300万辆只用了两年。
2003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已经达到444.4万辆,2006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将突破7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中国汽车工业的集中度发生了一些变化,见表1和表2。
表1:1993-2004年中国轿车产业的集中度变化CR3年份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CR3(%)80.8 84.5 82.6 87.3 81.8 83 78.84 69.15 61.11 54.8 43.39 41.18表2:中国轿车工业的生产集中度(CR3、CR4、CR8)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CR3(%)61.11 54.8 43.39 41.18CR4(%)68.87 63.47 51.66 48.56CR8(%)94.22 86.63 72.71 67.242.分析思考题(1)运用产业集中度理论分析我国汽车工业的市场结构。
(2)应制定哪些产业组织政策来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江西财经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考试科目:经济学重要提示:考生必须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上的任何标记均不作判题依据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边际替代率2、局部均衡分析3、公共物品4.国内生产净值5.投资乘数6.非自愿失业二、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每题10分,共80分)1、什么是垄断竞争市场?它有哪些特点(或假设条件)?2、根据下列描述,画出消费者的两条无差异曲线,并比较其效用水平大小。
(1)小王既喜欢红铅笔,义喜欢监铅笔,且认为一支红铅笔和一支蓝铅笔是无差异的。
(2)身体健全的小明对穿鞋子的消费是多多益善。
3、考虑一个需求函数(1)、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2)证明:边际收益函数与反需求函数的比p(Q)/MR(Q)独立于产出Q。
4、已知一个在完全竞争性市场中的企业的成本函数为,求该企业的短期反供给函数p(y)。
(提示:注意关停条件;反供给函数意指价格是供给量的函数)5.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成果存在哪些缺陷?6.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7.作图推导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8.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l、规模收益的定义、类型及其成因。
2.2007年以来,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新一次是决定从2007年12月25日起再次将存款准备金率在11月26日的13.5%的基础上再上调一个百分点,即达到14.5%(见下表)。
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以来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调整时间调整内容2007年12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4.5%2007年11月26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3.5%2007年10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3.0%2007年9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2.5%2007年8月1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2.0%2007年6月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1.5%2007年5月1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1.0%2007年4月16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0.5%2007年2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lO.5%2007年1月1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9.5%试分析:(1)什么是法定准备金率?我国央行为什么要不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实行的是什么货币政策?(2)这一货币政策的实行将对总需求产生怎样的影响?它又是如何起作用的?(3)请将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用IS—LM模型图和AD—AS模型图表示出来,并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