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化视阈下纳西族档案
作者:余璐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7年第4期
文/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余璐
【摘要】纳西族档案是纳西族文化的原始记录,笔者从文化视阈下审视纳西族档案,分析
纳西族档案的类型,以期对纳西族档案提供更为广阔的认识视角。
【关键词】文化;纳西族;档案
纳西族在保持本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同时,也善于吸收和学习汉、藏、白族等文化,形成
了多元融合的纳西族文化,也促使丰富多样的纳西族档案生成与不断发展。
一、文化视阈下纳西族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文化的记录与传承工具,也是文化的优秀成果。
因此,文化视阈下的纳西族档案指
的是借助各种记录方式和载体形态,清晰、确定、原始地呈现和固定下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
纳西族文化。
二、文化视阈下纳西族档案的类型
纳西族文化“多源”且“多元”,因此纳西族档案类型也“多源”且“多元”。
(一)纳西族宗教类档案。
纳西族宗教类档案是指能够集中反映纳西族宗教文化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宗教纸质档案和实物档案。
1.东巴经。
宗教纸质档案以东巴经为主,由东巴用东
巴文、哥巴文等符号将口传心授的东巴要义记录下来。
东巴经主要有祭祀经、丧葬经、禳解经、占卜经。
目前世界上收存的东巴经大约有3万册,是最具代表性的纳西族档案。
2.东巴教实物
档案。
东巴教实物档案是能够反映东巴教文化的实物型原始记录。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如今
以旅游观光为目的举行的东巴宗教仪式,他们所使用的工具、服装、神器、祭祀品等都是对东
巴文化的真实记录,都属实物档案。
(二)纳西族文学类档案。
纳西族文学类档案是指内容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纳西族档案,
主要有纳西族民间神话、传说、歌谣、名人文学著作等。
纳西族民间神话、传说、歌谣是纳西
族文化的体现,它们在经历口头文学时代后,通过文图等符号记录并固化为文学类档案。
如东
巴文学“三绝”的《创世纪》《鲁般鲁绕》《黑白战争》。
纳西族木氏土司,积极学习和推广
优秀汉文化,像木府六公中的木增创作的《云淡墨》《啸月堂诗》《山中逸趣》等诗文词赋,
都属文学类档案。
(三)纳西族艺术类档案。
纳西族艺术类档案是指直接记录以反映纳西族艺术文化的各类
档案,主要有纳西族绘画档案、舞蹈档案、音乐档案等。
1.纳西族绘画档案。
最具有代表性的
纳西族绘画档案当属东巴画与白沙壁画。
纳西族最古老的东巴画是木牌画,通常以鬼神、自然
界事物为创作对象,宗教性强。
卷轴画在继承纳西族古老绘画手法的同时,融合了佛、道文化
元素,吸收了藏、汉等民族绘画技法,如《神路图》。
和品正的《天狮》,是现代东巴画的代
表作,是古老东巴画中的艺术元素与现代绘画技法的结合。
白沙壁画是丽江世界文化遗产的组
成部分,是纳西、汉、藏等文化交汇融合的产物。
大宝积宫现存壁画558幅,是丽江壁画收藏
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
2.纳西族舞蹈档案。
纳西族舞蹈档案主要包括东巴舞谱与民间舞
蹈档案。
东巴舞谱是“我国用文字记录的最早的舞谱,也是世界上唯一用象形文字写成的舞谱”。
如《跳神舞蹈规程》《祭什罗法仪器的规程》《蹉模》等,以神舞、动物舞为主,对舞
蹈的姿势、动作、节律、路线等做了详细描述。
纳西族民间舞蹈档案更具自娱性与通俗性,如在喜庆、丧葬场合所唱跳的《窝热热》、中原道教乐舞与纳西族原始舞蹈相融的《麒麟舞》、大型舞蹈诗画《丽水金沙》与古鑫宴舞《木府古宴秀》等。
3.纳西族音乐档案。
纳西族音乐档案主要有东巴音乐档案与民间音乐档案。
东巴音乐档案指的是在东巴举行宗教仪式中的原始音乐记录,包括了用东巴文系记载的东巴乐谱和东巴音乐有声部分的记录。
纳西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档案是白沙细乐与洞经音乐。
白沙细乐,是纳西族一部融乐、歌、舞为一体的大型古乐,流传下来《笃》《一封书》《三思吉》等7个乐章。
在丽江广为流传的原中原汉族儒道合流的“洞经音乐”,经曲主要有《偈子》《吉祥》《全八卦》等11首,现已成为丽江著名的旅游文化品牌。
(四)纳西族人物类档案。
纳西族人物类档案指的是反映纳西族知名人士生平事迹、家庭组成、政治面貌、经济状况等原始记录,主要包括木府土司档案、近代历史名人档案、东巴文化传承人档案等。
1.木府土司档案。
木府土司档案主要是有关木府土司家族谱系、生平事迹的档案材料。
例如以铭刻碑石方式记录留存的《木氏历代宗谱碑》,清晰记录了纳西族木氏家族从二世到四十一世的身世谱系。
又如明朝纳西族土司木公撰修的《木氏宦谱》,是丽江木氏五十余世父子连名制的宗族谱系。
2.近现代历史名人档案。
近现代历史名人档案主要指的是记录纳西族近现代历史上著名人物生平事迹、家族关系等方面的档案材料。
如现代纳西族著名民族史学家方国瑜先生,关于他生平事迹、成长轨迹、治学历程等方面的原始记录都可纳入到纳西族近现代历史名人档案中。
3.东巴文化传承人档案。
东巴文化传承人档案主要是对学习最原始的东巴技艺的传承人信息的真实记录。
传承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单位职务、传承内容、技艺水平、技艺成果等,要采用多种表现方式,多种载体形态进行记录,以推动纳西族文化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