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新零售,区块链和物联网,去中心化的机时间进入到2016年之后,共享经济和区块链的应用开始提速,甚至到了疯狂的程度,典型的代表就是共享单车和比特币,共享单车在过去的半年中涌入了数十家公司和上百亿美金的投资,而比特币则创造了8年数百万倍涨幅的惊人记录。
作为嗅觉最为灵敏的一群人,VC们拥有非常敏锐的行业敏感度,一切的变化在超级VC眼中都变成了数据流,在共享经济和区块链火热的背后,是去中心化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而这种潮流,将会在物联网时代达到高潮,万物互联的时代,也是去中心化更加彻底的时代,甚至有人戏言,共产主义将由此诞生。
在杰里米·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一书中,作者写道:“物联网让数十亿的人通过点对点的方式接入社交网络,共同创造组成协同共享的诸多经济社会。
物联网平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产消者,使每项活动都变成一种合作。
物联网把所有人都连接到一个全球性的社区中,社会资本繁荣的规模前所未有,使得共享型经济成为可能。
没有物联网平台,协同共享既不可行,也无法实现。
”显然,作者在书中描绘的“共享型经济”包括诸多方面:物联网本身,共享经济以及社交网络。
在这个物联网的展望体系中,“点对点”的去中心化网格结构取代了过去的中心化结构,每一个人都是“产消者”,网格化的共享经济取代了广播模式的中心化交易。
为了更好的理解“去中心化”,我们先来看看共享经济。
关于共享经济,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有过很多的原创文章进行讨论,比如《细思极恐,共享单车产业可能会有哪些灰色收入》、《没看懂共享充电宝?这是大佬们在押宝5G时代!》、《离职、裁员、对骂、刷单、盗损、灰产,共享出行路在何方?》、《共享电动车大量出现,能复制共享单车的火爆吗?》、《共享经济到底都有哪些模式?看完这篇就够了》、《读懂滴滴估值500亿美金的背后》等等。
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在传统经济中,商业模式是一种中心化体系。
所谓的中心化就是一个广播模式,所有的用户都是围绕这一个主体进行,我们见到的大多数的传统商业模式都是这个类型,例如制造业、门户网站等等。
以共享经济领域为例,在共享单车领域,以前的单车是以生产厂商为中心,代理商和经销商为下线的“广播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层层加码,商品到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已经比出厂价格提高了很多,甚至有的产品达到了几十倍。
而在共享单车的时代,消费者可以不购买共享单车,而统一使用共享单车的平台使用单车,而共享单车的厂家可以直接跟生厂商提货,把中间环节都给消灭了。
从共享单车的情况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共享经济会不断的“去中介”,而且不再是生产自行车的厂家来决定消费者的喜好,而是由消费者选择是否使用共享单车的平台,选择哪一家的,而且消费者对于单车的群体意见决定着运营商对于下一批单车采购的款式和细节的重视,这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结构。
而知识共享领域则做的更加彻底,以知乎为首的知识共享网站变成了人人都可以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平台,中心的范围不断被压缩,取而代之的则是人群的网格化。
当前最极致的知识共享,是以机器算法和内容分发为主的今日头条。
在门户网站时代,新闻的传播形式是:门户网站生产新闻,受众浏览新闻,这也是典型的“广播模式”,新闻的产生主要是门户网站和其合作伙伴们,而稿件是否留存主要取决于编辑,编辑认为好的稿子可以留下,认为不好的就不发,这里面就会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
我们看到很多传统广播式媒体不断的衰弱就是源于此,有能力的编辑出走做自媒体,年轻的编辑在选稿方面能力较差,导致了整体的媒体水平越来越差。
而在今天,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希望自己变成今日头条的模式,采取算法进行内容分发,内容平台会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公众号进行写作,然后由算法进行兴趣推荐,由阅读者进行内容好坏的评判,这也是非常典型的去中心化。
很显然,去中心化的算法模式会比编辑人工审核模式要更有效率,在文章的过滤水平上也会好很多,在AI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人工审核模式在未来面临淘汰的危险。
知乎和今日头条的知识共享模式,就非常接近于“去中心化”的本质了。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在《共享经济到底都有哪些模式?看完这篇就够了》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当前共享经济的主要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共享经济天然具有“去中心化”的能力。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
简单地说,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决定节点。
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
去中心化的意思,是节点决定中心,中心必须依赖节点,中心离开了节点就无法存在。
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
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下图是一个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再到“分布式”的结构演进图,其中,中心化是代表了过往的商品经济模式,而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则代表了未来。
很显然,我们当前的社会仍然无法做到“分布式”的结构,而正处在由“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转变之中。
今日头条在知识共享领域去掉了自上而下的推送中心,改为由阅读者投票选择的推送中心,这样,在今日头条体系范围内的所有内容提供者和阅读者,成为了去中心的结构,中心(内容提供者)不再唯一,而是多个中心,多个节点(阅读者)的结构。
但总体而言,这种体系依附于今日头条这样的大型平台,而近日头条则是很多大型平台节点中的一个。
滴滴,摩拜,Airbnb、知乎等都是如此,以一个大的管理平台容纳更多的中小中心,然后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与这些中小中心一起,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体系。
美国商业咨询师Ori Brafman和CATS软件公司前CEO Rod A. Beckstrom 2008年出了一本专门研究去中心化组织的书,《海星与蜘蛛:无领导组织不可阻挡的力量》(The Starfish and the Spider: The Unstoppable Power of Leaderless Organizations)。
在书中描述到,传统组织就如同蜘蛛,它的智力集中在大脑,只要你把蜘蛛的头去掉,蜘蛛就会死亡。
而去中心化组织就如同海星,海星根本就没有头。
它的智能分布在身体各处,一旦你打掉它身体的一部分,那个部分甚至可能自己再长成另一个海星。
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的中心化结构,去中心化的结构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而去中心化的结构中,即使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不会影响到整个大局。
比如P2P的文件下载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最早期,所有公共内容都要放在中心服务器上,各地网民都从这些有限的若干个服务器上下载。
服务器和网民是类似于传统的上下级关系——这时候反盗版比较容易,你只要把那些包含非法内容的服务器都关了就行。
可是后来出现了p2p,换句话说就是网民到网民的技术,盗版文件在网民的个人电脑之间互相传递,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中央服务器。
现在人们常用的迅雷、电驴、BT等下载工具,就都是基于p2p的。
迅雷背后至少还有个公司,而电驴和BT根本就不属于任何公司。
这种下载方式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人们自由下载,随意分享,既不打算赚谁的钱,也不用被谁管。
像这样的情况应该关谁的电脑呢?更关键的是,每个文件都同时存在于多个电脑之中,哪怕你关掉一批也很难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如果从更长的历史维度和更高的起点来看,我们会发现商业社会正逐步在从“中心化”过度到“去中心化”的过程中。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的狩猎水平和工具水平都不够发达,农耕经济尚未出现,如何裹腹是当时最重要的问题,饥一顿饱一顿是经常会有的事情。
为了能够让大部分的人都有东西吃而不至于饿死,每个部落自发的会出现食品的配额制度,这样,就自然而然出现了“中心”,这个时候,中心是非常牢固的,神圣不可侵犯,每个人都必须依赖这个中心才能生存,除非发生战争。
在这种模式下,你吃什么,吃多少,不由你自己决定,而是由“中心”来决定。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不断丰富,商品交易越来越发达,每一个生产厂家都成为了一个“中心”,而消费者是中心之下的节点。
很显然,资本主义阶段的消费者已经有权从多个中心中进行选择,以食物为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食品而言,吃什么,吃多少,主要由自己根据消费能力和喜好进行决定,人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而每一个“中心”弱化了不少。
但此时,中心与节点之间,依然存在着层层的经销或中介组织,这种方式介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
在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产品极大的丰富,人民按需分配产品(相当于基于人工智能的按需分配体系),“中心”的概念极度弱化,网格中的每个人真正实现了自由和平等,分布式的结构将会真正形成。
可以说,在理想状态下,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生产资料的极大丰富,将会自然而然产生出共产主义,当然,以上说的是理想状态,现实社会中,由于人口的膨胀和资源的枯竭,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在理想的状态下,基于5G的物联网时代,加上AI技术的快速发展,初步的共产主义形态将会形成,而共享经济只不过是这一形态的初级阶段。
其表现是将资本主义和去中心化中间的经销商或者中介给去掉,直接形成中心和网格节点的对接,并在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之后,大大提升物品(包括虚拟物品,如知识)的使用效率。
在共享经济之前,电子商务承载着中心与节点直接对接的重任,电子商务希望利用网络把买家和卖家直接联系到一起,从而将中间商给跨过,带来两者真正的连接。
不过,由于电子商务模式本质上依然建立在“广播”的模式中,在仅有一个“电子商务中心”(如淘宝,京东等)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商家涌入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商品展示难度加大,买家和卖家沟通难度加大的情况,所以,在互联网红利期结束之后,互联网之上的推广成本逐步增加,从而造成电子商务增长的减速。
从目前来看,这个减速不可避免,延缓的方式是在体系内增加中心点,然后由这些中心点去分散一个中心点的流量压力,从而使得卖家的展示成本能够降低,展示效果会更加精确。
淘宝,天猫,聚划算,闲鱼以及网红直播等等,都是这种小中心点分散大中心点流量的思路,不过,随着体量的不断增大,这种分流展示的效果终究会有尽头。
在这种情况下,马云提出了“新零售”,在新零售的体系中,阿里巴巴提出了:“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重构人货场”,将以往的“经验供货”、“分渠道场景”以及“模糊的消费者”,变成“数字化的消费者”、“按需智能供货”以及“无处不在的消费场景”。
可以说,新零售的诞生,就是为适应即将到来的“去中心化”的时代而诞生的,从Costco开始,零售行业去中介化非常的明显,而线下线上结合,利用大数据驱动的新零售,则用网格化的方式将过去中心化的零售模式,转变成为去中心化的零售模式,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在新零售之下将会达到极大限度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