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结构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培训(2015年)
结构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培训(2015年)
二. 地基基础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基的建筑物;2.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 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3.加层、扩建建筑物;4.受邻近深 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5. 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物。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必 须按《地基规范》10.3.8强条要求对建筑物在施工期 间和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
二. 地基基础
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建筑物出现倾斜,应按《地 基规范》第8.4.2条要求计算偏心距;当不满足要求时, 应调整筏板的外伸尺寸。
条件:对单栋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 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e≤0.1W/A
采用天然地基基础,设计说明注明基槽开挖后应进行 基槽检验的要求。
二. 地基基础
二. 地基基础
《桩基》第5.9.6条,桩基承台厚度应满足柱(墙)对承 台的冲切和基桩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要求。 《地基》第8.5.20条、《桩基》第5.9.9条,柱下桩基 础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和桩边、变阶处和桩边连线 形成的斜截面进行受剪计算。当柱边外有多排桩形成 多个剪切斜截面时,尚应对每个斜截面进行验算。 《地基》第8.5.22条、《桩基》第5.9.15条,当承台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 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 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高规》要求7度半(0.15g)需计算竖向地震。
一. 荷载与抗震
《抗规(GB50011)》第5.1.4条确定水平地震影响 系数和特征周期。罕遇地震特征周期Tg增加0.05s。 《抗规(GB50011)》第5.2.5条、《高规》第4.3.12 条确定剪重比限值。
应按《荷载规范》表5.1.1注6款的要求补充验算。
一. 荷载与抗震 不上人的低跨裙房屋面未考虑施工检修堆载。
高低层相邻的屋面,在设计低层屋面构件时,宜适当 考虑不小于4kN/m2的临时荷载,并在施工图中注明。
对位于山区山峰、山坡,谷口、山口(顺风向时)等 特殊地形环境的结构未考虑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
二. 地基基础
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 a)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b) 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c) 摩擦型桩基。
pz+pcz≤faz
应按5.2.7条要求进行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二. 地基基础
天然地基上,主楼与裙房的基础连成整体,主楼地基 承载力深度修正值。
三. 混凝土结构
空旷房屋及体育场馆等大空间结构未采用弹性膜假定。
与《抗震规范》第3.6.4条相关。与SATWE用户手册相关。
弹性膜假定是“采用平面应力膜单元真实地计算楼板的平面内 刚度,同时忽略楼板的平面外刚度,即假定楼板平面外刚度为 零”。 这一假定主要用于以下类型的主体结构计算:1)空旷 的工业厂房;2)体育场馆等大空间结构;3)楼板局部开大洞 的结构;4)楼板平面较长的结构;5)平面有较大凹入的结构; 6)平面弱连接结构等。
结构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目录
一. 荷载与抗震 二. 地基基础 三. 混凝土结构 四. 钢结构
一. 荷载与抗震
重点建筑的重要构件安全等级一级,重要性系数1.1。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的组合,不应大于1.0。
一. 荷载与抗震 建筑均布活荷载按《荷载》第5章执行,特别注意阳 台、楼梯、卫生间、机房等荷载的加大。 注意《荷载》第5.1.2条活载折减,PKPM软件默认的 活载折减不适用于公共建筑,需要人工修改。
二. 地基基础
三桩承台未按三向板带均匀配筋,且最里面的三根钢 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
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基槽检验可用 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 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 见。
二. 地基基础 矩形独立基础,台阶的宽高比>2.5较多,不符合底板 受弯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二. 地基基础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 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 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 抗浮验算。
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 露;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 基坑周边堆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限制条件。
三. 混凝土结构 存在角度大于150的斜交抗侧力构件,未进行抗侧力构 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考虑到地震可能来自任意 方向,为此要求计算相交角度大于150的抗侧构件方向 的水平地震作用。
电算结果一般会输出最大地震作用方向的角度,其值 较大时,进行该地震作用方向的地震作用计算。
《地基》第10.2.13条: 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 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 视岩性检验孔底下3 倍桩身直径或5m 深度范围内 有无土洞、溶洞、破碎带或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 件。 《地基》第10.2.14条、《桩基》第9.4.2条:施工 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验和竖向承载 力检验。承受水平力较大的桩应进行水平承载力检 验,抗拔桩应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
楼梯的活荷载标准值一般应按《荷载规范》取 3.5kN/m2
一. 荷载与抗震
《高规》第4.2.2条: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 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高度超过 60m属于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第 3.0.3条。注意第6章:大型商场为重点设防类;大型 商场指一个区段人流5000人,换算建筑面积约 17000m2或营业面积7000m2以上的商业建筑。高层 建筑中, 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 8000 人 (按10 m2/人,即8万m2)时, 抗震设防类别宜划为 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 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二. 地基基础 抗震设防区的灌注桩顶部箍筋加密长度不满足5d要求; 未注明孔底沉渣厚度要求。
《桩基规范》要求,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间距不应大于100mm。对摩擦型桩,灌注混凝土之前, 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mm。
二. 地基基础
《地基》第8.4.6条: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 承载力的要求。《地基》第8.4.9条:平板式筏基应验 算距内筒和柱边缘h0处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当筏板变 厚度时,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 《地基》第8.4.11条:梁板式筏基底板应计算正截面 受弯承载力,其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 承载力的要求。 《地基》第8.4.18条:梁板式筏基基础梁和平板式筏 基的顶面应满足底层柱下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对 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的高层建筑,验算柱下基础梁、 筏板局部受压承载力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对柱轴 力的影响。
不符合《地基规范》第8.2.11条要求。
应加大矩形独立基础根部高度使其符合应用公式的适 用条件。
双控条件:台阶的高宽比≤2.5, 偏 心距≤1/6基础宽度
二. 地基基础
沉降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偏大。
不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5.5.2条要求。
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 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 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对于宽度大 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 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 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 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 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 高炉等高耸建筑物,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异形柱》第5.3.1条:异形柱框架应进行节点核心区 受剪承载力计算。《异形柱》第6.2.5条、第6.2.10条 为异形柱纵筋和箍筋配筋率。
二. 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 计;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作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 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软 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 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 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一. 荷载与抗震
对于隔墙布置和装修做法较为灵活的公共建筑,未考 虑隔墙荷载,或未注明隔墙材料和装修荷载的限值。
不符合《荷载规范》表5.1.1注6款要求。
对固定隔墙的自重应按恒荷载考虑;当隔墙位置可灵活自由布 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应取每延米墙重的1/3作为楼面活荷 载的附加值计入,附加值不小于1.0kN/m2
《地基规范》第5.2.4条的条文说明。
当超载宽度小于基础宽度两倍时,执行“对 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 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当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折算成土 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取小值, 即按此折算厚度来进行深度修正。
二. 地基基础
《地基》第8.2.7条, 扩展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柱下独立基础,当冲切破坏锥体落在基础底 面以内时,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 的受冲切承载力; 2) 对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 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以及墙下条形基础, 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基础受剪切承载力; 3) 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 4) 当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 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