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排放简介及核算

碳排放简介及核算

碳排放简介及核算

碳排放市场建设背景

碳排放核算核算边界
碳排放核算核算方法
碳排放核算常见问题
第一节
碳排放市场建立背景
碳排放市场建设背景——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成分主要 包括: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二氧化氮 (N2O),氢氟碳化 物(HFCs)以及六 氟化硫(SF6)
碳排放市场建设背景——国际气候形势
碳排放核算核算边界
石油天然气 生产过程中 各业务环节 涉及排放源
类型分析 (直接排放)
碳排放核算核算边界
企业涉及排 放源类型及 气体种类识 别(直接+间 接回收利用)
第三节
碳排放核算核算方法Fra bibliotek碳排放核算核算方法
1.排放因子法(IPCC提出的第一种碳核算方法) 排放因子法基本思路是按照碳排放清单列表,针对每一种排放源构造其活动 数据与排放因子,以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乘积作为该排放项目的碳排放估 计值;
Emissions=AD*EF
Emissions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如CO2);AD为活动数据(单个排放源与 碳排放直接相关的具体使用和投入数量);EF为排放因子(单位某排放源使 用量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
碳排放核算核算方法
1.排放因子法(IPCC提出的第一种碳核算方法)
测算数据来源于国家相关统计数据,检测数据等,也可 根据国际平均水平参考值
尺度关注不均衡,中观研究较少。
由于城市,住区尺度的碳排放估算过程中面临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与自然系统有关的碳循环过程,难以对应到中观城市尤其 是住区尺度;二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城市或住区基本 不可能独立承担完整的经济循环链,且日益复杂化和全球经济 产业链也进一步导致中观尺度的碳排放原边界难以界定;而相 同工作在宏观,微观领域进展顺利
现实中多是将现场采集的样品送到有关检测部门,利用专门的监测设备和技术 进行定量分析,因此该方法还受到样品代表性,测定精度等因素的干扰。
碳排放核算核算方法
碳排放核算核算方法
企业核算温 室气体排放 量的基本步

燃料燃烧排放量核算
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排放核算
第四节
碳排放核算存在问题
碳排放核算存在问题
谢谢观看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 监测,考核三大体系
第二节
碳排放核算核算边界
碳排放核算核算边界
一。报告主体:
应以独立法人企业或者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企业边界,核算和 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 放
二。覆盖范围:
包括与石油天然气生产直接相关的油气勘探,油气开采,油气处理及 油气储运各个业务环节的直接生产系统工艺装置,辅助生产系统和附 属生产系统 辅助生产系统:动力,供电,供水,采暖,制冷,机修,化验,储运 附属生产系统:生产指挥管理系统,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管理系 统,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
碳排放核算存在问题
核算方法自身缺陷,数据获取的外部限制。
在一些尺度,一些经济生产部门或者某些排放源,碳排放 量核算的基础数据获取,核算方法建立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 展;但由于方法误差最小的实测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数据 获取受限的问题,因此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等基于间接 数据的方法被广泛应用,这就意味着方法本身的系统误差无 法避免,计算结果也因此受到影响。
碳排放核算核算方法
2.质量平衡法
根据每年用于国家生产生活的新化学物质和设备,计算为满足新设备能力或替换去 除气体而消耗的新化学物质份额。
该方法的优势是可反映碳排放发生的实际排放量,不仅能够区分各类设施之间的差 异,还可以分辨单个和部分设备之间的区别;尤其是设备常年的更新换代。
3.实测法
排放源的现场实测基础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得到相关碳排放量。该法中间环节 少,结果准确,但数据获取难度困难,投入较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国会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中的《巴黎 协定》为2020年之后 的全球气候变化提供 了应对措施,同时限 制了各国工业化碳排 放指数,提出了全球 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 2℃之内的目标
碳排放市场建设背景——中国改革方案
建立健全应对气候 变化管理组织机构
明确提出温室气体 减排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