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总课题之子课题《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中期报告
本课题自2006年12月立项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积极探究,目前已完成阶段性工作,现对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概况及具体事实规则
课题研究目标: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实效性的影响,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提升我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并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为素质教育提供实践素材和成功经验。

具体有以下6个目标:
1.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
3.全面推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策略;
4.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减负”,提高课堂的效率;
5.提升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高效优质的教师资源;
6.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用于对信息资源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

⑵调查研究法:用问卷的形式对本课题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了解。

⑶案例研究法:通过课堂跟踪观察,研究单个课程的效果。

⑷比较研究法:用于试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研究。

⑸评价研究法:通过专家指导和学生座谈,对案例的过程进行及
时评价。

2.步骤和时间
⑴课题准备与考察阶段(2007年5月~8月),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检索相关研究领域情报,到南昌二中师大附中实地考察学习。

⑵分学科教学设计研究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按照课题组总体方案,研究、对比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⑶结合新课标的背景研究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相融通。

(2008年9月)
⑷最终形成成果和汇集阶段(2009年9月),成果有实践方案、经验总结、课堂实录、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

三、课题管理
1.组建研究队伍
确保实施三级研究管理体系。

即由校长亲自主管,教研处具体分管,课题组具体实施。

参与课题研究者为老中青搭配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工作水平和实践经验。

在开展一个阶段的研究后,探索出了一定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

2.组织培训,提升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全课题组的教师就课题的目的、意义、方法、任务、要求等进行多次研讨。

使全课题组教师有认同感。

明确课题的研究方面和实施的意义。

全课题组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经验。

教师代表到南昌二中、师大附中考察学习。

请市教师专家到校培训讲座。

全体成员参加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课件制作培训、参观优秀网络教学录像等,使全体成员的课题研究能力都得到普遍提高。

3.学校硬件、软件支持。

学校对教学设备进行全面升级,配有电子备课室、多功能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

所有教室全部配备了多媒
体设备(多媒体主控讲台、投影仪),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能熟练使用电脑,全用投影仪进行多媒体教学。

学校还升级了教育教学软件和办公软件各种教育教学资源。

研究性学习资料比较齐全。

4.加强课题过程管理
⑴坚持例会制,及时分析研究过程中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任务,提出新的要求,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不断提高和完善。

⑵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个教育教学环节。

做好实验跟踪和对比,加强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

坚持集体备课。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讲座,结合各阶段学科知识的特点,形成共享教案。

上课: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课题要求,落实每一堂课。

评课:实事求是的进行评价,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教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写上课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

⑶撰写研究性文章,对优质课堂教学进行录像。

要求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并择优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论文、案例评选、参加市学科年会论文评选。

并向报刊、杂志投稿。

5.课题调研与课题深化情况
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收集课题研究文献资料。

及时了解与本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上,课题求每一位实验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好自己的子课题研究目标,制订好研究计划,学期末要通过实验汇报课,论文等形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阶段性成果
1.学校的方面(1)2009年在全省重点高中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评估中排12名
(2)2009年南昌市第五届园丁杯获奖情况
2.教师方面
(1)论文获奖情况
(2)论文发表情况
余达洪老师的论文《数学差生的教学教育与德育分析》在《科学时代》杂志2008年第24期(总第250期)发表,刊号为ISSN 1005-250X CN46-1039/G3并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3)教学录像获奖情况
(4)课件获奖情况
五、需要解决的研究问题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也有了一定的实施经验,在自我总结和反思中仍感到有些问题尚需要彻底解决和突破。

1.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在课堂的创新教学课堂模式的建构上,我们还未能有稳定、科学的模式。

还有待探讨更一般的课堂模式。

2.在实践操作和理论的期许值的吻合上还不够完美。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意识不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3.研究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学习还要加强。

4.观念尚待变革,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受时代发展的限制,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还是更趋于传统的粉笔+黑报的授课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大容量课堂与知识的深化,细化理解之间还存在着冲突。

有等着进一步的有机结合。

六、今后的工作思路
本课题离结题还有一段时间,任务重,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的效益的作用,要多学习、多实践,进行比对教学实验,不断总结交流,不断寻找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的切入点,使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

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应用中更高效、更科学、更合理。

我们旨在通过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一方面继续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用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去教学,让学生在快乐
中学习。

另一方面,探索构建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素质教育特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模式,打造高效型和研究型学校,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