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设备管理的最终目的与目标

国内设备管理的最终目的与目标

设备管理的目的
我国改革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设备管理的某些观念,还深深束缚着设备管理者的头脑。

因此,如何使企业的设备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当前设备管理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引起同行的讨论。

一、关于设备管理的目的
设备管理的目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只对企业每年生产出多少产品感兴趣,由于设备管理的基础性,也是人们常说的设备是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产品的产量。

因此,对设备管理从上到下都比较重视,国家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及专业管理部门,都对设备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甚至还定期组织设备检查,督促企业搞好设备管理。

如20世纪70年代,原化工部由于化肥产品任务完不成,便直接从企业设备整顿开始抓起,经常组织全国范围化肥企业间设备检查,才使化肥产品产量逐年有所上升。

这时提出设备管理目的是为企业的生产服务是符合当时需要的。

随着经济改革开始,权力下放,企业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后,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要求不仅是生产产品计划的完成,而且还要求企业上缴利润,即要求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经济效益,在这个阶段提出了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此时,也从国外传入许多设备管理的新观念,比如设备综合工程学、后勤学、设备一生管理(寿命周期费用)、全员设备管理等,这些新观念、新理论为设备管理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使人们设备管理的观念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实施政企分开,市场经济机制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法人被推向了市场,这时国家行政管理部门逐渐把主要精力放在全社会经济管理上,加大宏观调控,重视安全生产,并对特种设备进行监督管理;关注环境保护并直接监督企业对环境污染状况;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开始推进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道路。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要考虑本身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能否继续生存下去。

近几年,国家为了治理淮河、太湖地区水污染,关停了不少经济效益较好的污染企业。

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关停了不少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煤窑。

为了制止资源的浪费,关停小炼油厂等。

所以,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的时代,设备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