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单位及其管理制度知识(一)事业单位概述(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1、岗位设置管理制度2、公开招聘制度3、聘用制度4、职称制度5、工资制度6、培训制度7、考核制度8、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二、政治基础知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物质和意识3、唯物辩证法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5、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4、统一战线5、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6、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7、思想政治工作8、政策和策略9、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三)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改革6、社会主义对外开放7、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1、“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12、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五)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十八大报告1十八大报告知识2、党章知识三、经济学知识(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商品与货币2、经济制度及其类型3、资本与剩余价值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2、市场经济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1、微观经济2、宏观经济四、法律基础知识(一)法理学(二)宪法1、宪法2、立法法(三)行政法法律制度1、行政法2、行政处罚法3、行政许可法4、行政复议法5、行政诉讼法6、国家赔偿法(四)民事法律制度1、民法2、合同法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4、婚姻法5、继承法6、物权法(五)劳动法律制度(六)刑法(七)诉讼法律制度1、诉讼法的基本理论2、民事诉讼法3、刑事诉讼法五、科技与人文知识(一)科学技术1、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2、科学技术常识3、高新技术(二)历史1、中国古代史2、中国近代史3、中国现代史4、中共党史5、世界历史(三)文学常识1、中国文学常识2、外国文学常识六、公共管理知识(一)公共管理、公共组织及我国行政体制改革1、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2、公共组织3、我国的政府机构4、政府职能5、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二)公共行政1、公共行政的内涵2、人事行政3、公共财政4、行政执行5、行政监督(三)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2、政策制定3、政策执行4、政策评价七、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基础概述2、计算机应用八、公文写作与处理(一)公文概述(二)公文写作要则(三)常用公文的写作1、决定、通知、通报、批复、通告的撰写2、请示、报告的撰写3、函、会议纪要的撰写(四)公文处理九、职业道德知识(一)公民道德建设1、公民道德建设2、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3、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二)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概述2、职业道德的作用3、职业道德规范4、职业道德的培养十、国情、省情、市情和时事政治1、国土、人口和国力2、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3、西安市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4、重大时政专题2014年陕西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陕西省情)1.陕西基本概况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我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陕西境内山原起伏,地形复杂基本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陕西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席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陕西省境内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陕西省矿产资源中陕北及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其中陕北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田。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
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农业结构的不同,陕西省分三大农业区。
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主要农业区。
现以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旱作为主,是小麦、玉米、棉花、油料、豆类和温带林特产品及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的主要产区。
陕北因自然条件制约,为一年一熟粗耕粗放早作畜牧区以小麦、玉米、谷子、糜子、土豆和苹果、红枣、硬皮毛生产为主。
陕南汉中盆地是陕西的‘鱼米之乡”,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主产稻米油菜籽柑桔、油荣籽油橄榄等:秦岭山区是林业基地:大巴山区则一年两熟,主产玉米、稻米,小麦土豆,是茶叶、生漆、蚕茧,桐油、麻和药材的重要产区。
陕西省设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4个市辖区,1581个乡镇164个街道办事处。
2.陕西历史与文化 2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大约在80万年前)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
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间最长的省份。
陕西是汉字创制演变的重要地区,早期的石鼓文被誉为大篆书法的典范。
陕西民间文化艺术有陕北民歌、秧歌、安塞腰鼓、华县皮影、剪纸、风翔泥塑、大荔面花、户县农民画、台阳提线木偶等,其中秦腔长安古乐等51个项目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户县、安塞、洛川、向邑、宜君、延川六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同民间绘画之乡”;定边、靖边、富县、洛川、句邑、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安塞、洛川、宜川、凤翔、千阳县南塞乡,合阳县甘井乡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陕西是戏剧大省,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眉户现代戏《梁秋燕》秦腔《火焰驹》等就风靡全国。
1978年的话剧《西安事变》,首次将领袖人物搬上戏曲舞台.开了戏曲表现领袖人物的先河。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市安塞县、榆林市横山、米脂、榆阳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3.建设西部强省努力实现富裕和谐美丽陕西的奋斗目标 (1)“三强一富一美”战略①经济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夯实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科教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教人才强省,③文化强:实施文化强省“八大工程”,增强文化整体竞争力。
④百姓富:实施百姓收入倍增计划,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⑤生态美:实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建设美丽陕西。
(2)“三个陕西”的主要内涵①富裕陕西,是实现“陕西梦”的物质基础。
②和谐陕西是实现“陕西梦”的根本保障。
③美丽陕西,是实现“陕西梦”的重要支撑。
陕西简称陕或秦,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在东经105度29分至110度15分、北纬31度42分至39度35分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甘肃、宁夏,南抵湖北、四川、重庆,北接内蒙,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是,中国毗邻省市区最 3 多的省份。
全省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
我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北部是陕北高原,海拔900至1500米,总面积9.2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5%;南部是秦巴山区,海拔1000至3000米,总面积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中部是关中平原,海拔300至800米,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9%。
秦岭是陕西境内最大的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此外,陕北还有白于山、梁山、桥山、北山,关中有关山,陕南有大巴山等。
陕西河流以秦岭为界,分为两大水系。
秦岭以北,除陕北少数内流河外,均属黄河水系。
流域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3%,主要河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等。
秦岭以南,除洛河外,均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5%,主要河流有汉江、嘉陵江、丹江等。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具有北亚热带气候特色,关中及陕北大部具有暖温带气候特色,长城沿线以北具有温带气候特色。
全年平均气温13.8摄氏度。
省内无霜期一般在150至270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573.3毫米,南北差异明显。
全省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多,储量大,探明矿产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50多种,探明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为42.61万亿元。
陕西省现辖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榆林、安康、商洛10个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81个县、3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1586个乡镇,159个街道办事处。
省会西安。
全省常住人口3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10万人,农业人口2725万人。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81人。
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04%。
男女性别比例(以女性为100)为105.90。
陕西是人类先祖的发源地之一。
考古发掘材料证明,蓝田猿人距今约65万至80万年。
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起,奴隶社会的西周,封建社会秦、西汉、东汉(末年)、新莽、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曾在陕西建都,合计历时一千多年。
其间赫连勃勃称大夏王建都统万城(今靖边县长城外白城子)。
陕西具有革命的历史传统。
汉末赤眉、唐末黄巢和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都曾在西安建立过政权。
陕西是我国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半坡遗址发现的谷子和菜籽壳,证明当时的半坡人已从事农业生产和种植蔬菜等。
相传开始种稷和麦的人,是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周人的祖先——弃。
战国至秦,关中平原已广泛辟为农田,到处阡陌相连,村落相望,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的发 4 展。
到了唐代,以长安为中心的水利灌溉网更加扩大,水浇地面积占到当前关中总耕地的10%。
陕西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
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已有了文字记事。
以丰、镐为中心的青铜文化,远播全国各地。
现在展出的秦始皇兵马俑坑,是当时劳动人民创作的一个巨大的地下雕塑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