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小学课堂纪律问题的分析及管理策略学生姓名:**学号: ************系别:教育系专业:教育管理学习形式:全日制自学考试指导教师:***二O一二年十一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正文 (1)一、小学课堂常见纪律问题 (1)(一)内向性问题行为 (2)(二)外向性问题行为 (2)二、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 (3)(一)学生因素 (3)(二)老师因素 (3)(三)家庭、校园和社会的影响 (4)三、课堂纪律管理的重要性 (5)(一)课堂纪律与教学进程 (5)(二)课堂纪律与学生的行为习惯 (5)(三)课堂纪律与学生的学习 (5)四、解决课堂纪律问题的策略 (6)(一)教师的自我管理 (6)(二)运用最少干预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6)(三)运用行为矫正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7)(四)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应注意的问题 (8)参考文献 (9)致谢 (9)小学课堂纪律问题的分析及管理策略姓名:韩叶学号:912511100210 专业:教育管理[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纪律管理十分重要,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发掘出小学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各种纪律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管理策略处理好课堂违纪现象,来保证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课堂纪律;问题;管理策略[引言]课堂问题行为是什么,在对随着课堂教学管理研究的不断深人中,诸多专家和学者对“问题行为”进行了分析,它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哪些妨碍品格的良性形成,智能的正常发展、身心的健康成长,或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某种麻烦的行为,并在其基础上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界定,我国学者李志等人认为“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与课堂教学目标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的学习行为。
”而邵瑞珍等人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宜行为规范或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或参与学习的行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林伦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频繁的行为(干扰学生班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表失有效的作用)。
因此,旅·冯塔纳指出:“问题行为只是旁观者眼中的感觉,是具有一定主观性的。
”虽然专家学者们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解多种多样,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具有违反纪律、破坏秩序、干扰教学过程、影响教学效果等诸多危害,因此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一、小学课堂常见纪律问题学生与教师共同活动在一个空间——课堂。
在这个空间里,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智力、不同情感、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态度的学生,与不同学科、不同经验、不同风格、不同教学态度的教师共同组成一个班级集体。
由于这些差异性的存在,教育教学和课堂管理有着很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需要我们今后去精心经营。
而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交流和互动,这种交流和互动体现在教学、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些教师的课堂管理中,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学生作为静态的对象来控制,按照教师自己主观期望的学生行为和活动来界定学生角色、并要求学生,却忽略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精细的研究。
而学生管理的艺术性就体现在掌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并根据各类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把学生当作动态对象来管理。
如果教师不掌握学生心理,不研究学生的特点,不采取疏导的方式来管理学生,而对学生一味控制或放纵,课堂上自然就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是课堂问题行为。
所以所谓课堂问题行为,就是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它妨碍和干扰了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及学生自身学习行为的顺畅展开。
我们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可分为两类:(一)内向性问题行为1、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在涪陵师范学院教育系的廖全明老师实行的一次关于小学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问题行为基本情况对涪陵师范学院参加暑期函授学习的138名小学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得出,课堂中最主要的课堂表现是小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这也是教师最关心的课堂问题,而注意力不集中则属于内向性问题行为。
内向性问题行为是指不易被察觉、对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不构成威胁的退缩型行为,是不直接影响他人学习和课堂秩序,但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甚至对自身人格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危害的行为。
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胡思乱想、神经过敏、害怕提问、抑郁、烦躁不安、乱涂乱画等。
①也有的学生会出现一些小动作,比如玩笔,玩手指等,这些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②还有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出现不敏感、不专心、退缩、低沉、自行其事等问题行为,甚至有的学生由于神经发育迟缓或神经功能障碍而造成“多动症”,面对小学生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有的老师会大声训斥,强制其安静、注意听课,学生因为害怕,只好装作认真听课,其实心里并没有听老师讲。
还有的老师会采取体罚,例如罚站,罚蹲马步等,认为站着听课就可以集中注意力,其实不然,小学生发育还不完全,长时间的罚站会对其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另外被罚的同学很可能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这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外向性问题行为1、学生发生课堂争执,甚至斗殴等严重违反纪律的事件在上课过程中,有的小学生常常会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而争吵起来,甚至会大打出手,比如谁拿了谁的东西、越过了对方的“领地”等。
此时他们有的就会无视讲台上的老师相互争执起来,而有的同学则会报告老师,“老师,某同学打我”、“老师,某同学拿了我的东西”、“老师,某同学扯我的衣服”、……,这些都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
2、学生故意发出怪声或做小动作影响上课在课堂上会有个别学生,为了引起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会故意在上课的过程中发出一些怪声,如尖叫、学动物叫等,或是做出一些小动作,如敲桌子、伸懒腰等,这样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影响教学效果。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一)学生因素1、寻求注意有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越来越强,从而开始反对教师过多的限制,对任何事物都喜欢持否定的态度,喜欢在公共场所搞恶作剧,哗众取宠,以显示自己长大了。
而有些学生由于成绩差,无法在学习或竞赛方面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就常以问题行为来寻求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
2、学习负担过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负担过重往往会导致学生用脑过度,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并对学习失去信心。
而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学内容安排的问题,如太难或太易,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也有教师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的重复,使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
还有学生自己学习能力方面的因素等等。
3、焦虑过度由于学习上的竞争,同学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抱负水平与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会加重学生的紧张感、焦虑感与压迫感,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
4、意志特征但有些学生的问题行为并不是故意的,只是不能自觉地自我调控。
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时常会被课堂上的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或事物所吸引。
所以他们有时会心不在焉地做些小动作,有时会脱口而出,打断别人的谈话,不等老师说完问题,就抢着说出答案等等。
这样的急切行为不是敌意的、带有攻击性的,而是不由自主的、不能自控的行为。
(二)老师因素1、教师心境教师的心境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一个直接因素。
教师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常常会扩散给听课的学生,如果教师的心情开朗、乐观,这便会给课堂带来快乐,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如果教师心情苦闷、沮丧,并且还发脾气,把学生当作迁怒、宣泄的对象,课堂就会产生一种沉闷和紧张气氛,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长期以往,课堂教学中反感和厌学的课堂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自制力,学会调控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自己踏上讲台,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就应该忘却一切烦恼,沉浸在师生情感交流的快乐中,这样你会就感到学生是你最好的朋友。
2、教师的个性魅力有的老师个性魅力无法吸引学生,甚至让学生害怕、厌恶,这自然也回影响学生上课听讲的程度。
例如缺少公正心、尖刻、傲慢、厌烦学生、缺少人情味等。
3、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太单一,使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自然就会分散,转而做其他事情。
或是表达不清、教态呆板、过渡生硬、顾此失彼等等,这都无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来听讲,从而导致课堂纪律问题。
4、教师处理方式不当有的老师在遇到此种情况的时候,会花费课堂上很多的时间来处理,不弄清孰是孰非就不罢休。
这样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等到事情处理完了,讲课的时间就不剩多少了,如果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一节课都处理不完,这样就会耽误了教学任务,不但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其他同学也会受到影响。
而有的老师便采取了坐视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只顾着讲自己的课。
还有的老师可能会出现语言暴力,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的语言,常常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或“后进生”使用“笨蛋”、“傻瓜”、“蠢猪”、“没有出息”等,甚至恶言秽语、破口大骂等。
这样会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伤害,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三)家庭、校园和社会的影响1、环境因素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2、家庭因素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自制力差,极易冲动,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
父母不和、经常打闹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
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放荡不羁,促使孩子产生问题行为。
3、大众媒体大众媒体中一些暴力、色情等低级庸俗的内容激发学生去效仿,这些行为会延伸到课堂上来,从而带出问题行为。
4、课堂内部环境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三、课堂纪律管理的重要性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在对持续的社会要求与期望作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性、自信、自我控制、坚持忍受挫折等成熟的人格品质。
也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它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受赞同或默认的行为准则。
所以课堂纪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教师施教时每一个环节的衔接。
(一)课堂纪律与教学进程有些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常常会停下课来进行处理,而有的问题又很复杂,一时处理不好,等处理完了再继续上课的话,就会浪费很多时间,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达到,影响了课程的进度。
而如果课堂纪律良好,师生之间的配合也很默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这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消化也快,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课程进度就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