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竺可桢PPT
1
2
3
4
5
6
中秋月
---竺可桢
7
个人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 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 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 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 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 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 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 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 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 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3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4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8
19
20
21
22
23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 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25
中秋月并非圆而大
26
(甲)何日是中秋
传统的中秋节,并非科学定义上的“中秋”。
27
(乙)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月并非分外明亮,月亮最亮时应该是12 月冬至左右。
28
(丙)一年明月今宵多
中秋月并非特别圆大,也不照临长久
29
(丁)中秋月何以特别受人注意
和农民的收获有关,是收获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
四首》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
《把酒问月》
1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 易 《暮江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 易 《琵琶行》
30
总结
作者具体应用了许多气象资料和 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再介绍 中秋月的同时也解释了中秋月的 客观意思。从而证实了在同一个 事物中,用文学和科学两个角度 来看,会有着不同的结果!
31
32
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
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
“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
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
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
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
节”。
10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 歌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 远》
8
竺可桢作品
《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地学通论》 《物候学》 《竺可桢全集》等
竺可桢故居
9
中秋月圆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
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 平 《月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12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6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7
眼见不一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