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门职院教案会计学原理与案例

天门职院教案会计学原理与案例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2015 〜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课院系机械电子工程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与案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14高职电子商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 韩方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理论教学首页)会计的由来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产生: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垒石计数结绳记事会计产生的萌芽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现代会计又称为预测、决策会计,其标志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形成管理会计的内容和体系古代会计主要表现为官厅会计,会计从业人员多为各级官厅、衙门服务近代会计又称为企业会计,其标志是十四、十五世纪复式记账体系的形成我国会计的发展西周时代设有称为“司会”的专门官吏,掌管王朝的财物赋税,进行“月计岁会”;春秋战国时代有了比较系统地反映经济出入事项的会计记录,如西汉官厅创立的“上计簿”,确定了中式会计报告的基本形式;唐宋时代,“四柱结算法”的创建和运用,使中式记账方法面目为之一新;明末清初“龙门账”的出现和随后“四脚账”的产生1992年以来,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逐步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国际会计惯例相接轨的科学的现代会计体系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对我国原会计准则作了修订,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一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施行,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基本建成。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附页)二、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职能提供会计信息计量确认输入转换记录报告输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特点反映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会计监督职能货币监督特点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会计对象与会计的涵义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制造企业为例,制造企业的资金运动的程序可分为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

资金投入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资金退出原材料货币资金储备资金在产品生产资金产成品货币资金产品资金薪金及其他生产费用固定资产固定资金重新投入生产周转会计的涵义会计的涵义可理解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种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包括四层含义 1.体现了会计本质:一种管理活动 2.体现了会计对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活动) 3.体现了会计的基本特点: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4. 体现了会计的职能:核算和监督四、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图示如下)设置会计科目财产清查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复式记账成本计算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程序是: 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 2. 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 3.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 4.对账簿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5.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时行必要的加工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础与基本前提一、会计核算的基础企业应当以为基础进行会计确权责发生制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又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它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在本期已经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其主要内容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确认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为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

它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在本期已经实际收到和实际支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其主要内容是:凡是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或付出,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款项没有在当期收到或付出,都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练一练2007.3.15. 甲企业销售一批产品给乙企业,价款为50 000 元,产品已经发出,收到乙企业支付的价款30 000 元,其余款项暂欠。

甲企业三月份的收入应是多少?如果上例中,甲企业收到的30 000 元是乙企业交付的定金,合约规定在2007 年五月份交付商品,结果又如何?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1 、定义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2、要点(1)实质上是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2)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3 )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等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1 、定义:是指某一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而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

2、要点:持续经营概念是许多常见的会计处理的基础,其界定了一个会计主体的时间范围。

持续经营概念并不排除企业破产的可能性。

(三)会计分期1 、定义:又称为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长短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告。

2 、要点:( 1 )利于确定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2)我国会计期间按公历年度(每年 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划分。

(四)货币计量1 、定义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2、要点(1)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内容为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表必须采用人民币;(2)要求币值稳定。

第三节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客观性明晰性可比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及时性谨慎性(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也称为真实性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也称为有用性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和预测。

(三)明晰性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明晰性原则,就是要使得会计记录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和账簿依据合法、对应关系清楚,编制会计报表项目完整、数据准确。

(四)可比性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包括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

纵向可比是指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横向可比是指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 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的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有时候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经济实质内容。

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必须依据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而不能仅根据其法律形式。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理论教学首页)天门职业学院教案(附页)(1)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等。

(2)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注意:(企业借给别人,即“人欠我” ,称为债权,是企业的资产;而如果是企业欠别人,即“我欠人”,就称为债务或负债了。

)3 .所有者权益: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即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

内容:(1)投入资本:是所有者在企业注册资本范围内实际投入的资本。

( 2 )资本公积:主要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所构成。

例如资本溢价。

( 3 )盈余公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由收益转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可以分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部分。

( 4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其金额等于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后的余额。

注意: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来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的投入——即所有者权益,一部分是借来的资金——即负债。

企业有了资金就可以购置资产,也就是说企业的资产等于二者之和。

借款即负债一定要还,这是雷打不动的。

当企业经营不好而亏本时,减少的只能是所有者的权益;当企业盈利时,增加的也同样是所有者的权益。

可见,所有者权益并不是股东的初始投资额,而是视企业经营好坏而增减,在数量上应等于资产总额减负债总额。

4.收入: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内容:企业的收入按其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收入可按其重要程度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是是指企业所从事的基本的、主营的经济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工商企业的销售商品等。

(2)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是指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

如制造业企业的材料销售、代购代销、无形资产转让收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出租收入等。

注意 1 :企业除了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可以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外,还有一些活动也可以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这部分一般称为非营业收入,如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

这些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也是企业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它们和前述的收入共同构成所谓的广义的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