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仓储用地规模

仓储用地规模

仓储用地规模1.影响仓储用地规模的因素(1)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工业城市→附属于工业企业的仓库多;交通枢纽城市→转运仓库规模大、数量多;修疗养城市→小型商业性供应仓库多。

(2)城市储存货物的特点、性质大宗产品的性质会影响仓库用地的规模,例如生产汽车和电子产品、钢铁和布匹占地是不同的。

(3)仓储建筑在城市中的位置和楼层比例例如,高低层仓库的比例,集中与分散布置,也会影响仓库用地的规模。

(4)物流业发展水平物流业发展水平越高,城市中供应和收购仓库的规模越小;物流业发展水平越低,城市中供应和收购仓库的规模越大。

(5)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仓库用地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城市仓库用地规模越小。

2.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1)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地势较高、地形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

——地下水位不宜太高。

蔬菜仓库的地下水位同地面的距离,不小于2.5m;以地下室为食品和材料储藏库的仓库用地,其地下水位应离地面4m以上;——仓储用地应有较高的地基承载力。

(2)应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入区域和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如铁路、主干道;(3)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仓库宜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同类仓库宜集中布置;(4)沿河布置仓库时,应考虑河岸的稳固性和土壤的耐压力;应与城市生活岸线相分离。

(5)大中型储备、中转仓库应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保障。

(6)仓库区应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及符合消防标准。

(7)仓库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带应满足规定。

(8)各类仓库到重要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设施和机构保持一定距离,如疗养院、医院、高级住宅区、高新技术园区。

(9)下列地段不应选作库址居民密集的住宅区;附近有生产(或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矿企业;附近有易对商品有腐蚀和污染影响的工矿企业。

3.危险品仓库用地标准与准则(1)危险品仓库包括储存石油、炸药、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化学材料、剧毒品或其它易燃、易爆物的储存仓库;(2)危险品仓库的选址应远离城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防火、防爆、防灾的要求,不同类型的危险品仓库应相互分隔,不得混合存储,其相隔距离应符合相关规范及消防规定;(3)危险品仓库选址应报规划、消防、环保部门审定。

4.特种仓库用地的标准与准则(1)特种仓库的选址应满足其对交通、用地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同时应避免对其它用地产生干扰;(2)特种仓库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应达到工业企业与居住区之间卫生防护距离的标准。

(3)冷库库址应选择在卫生条件良好、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同时,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

(4)与加工企业合设的肉类冷库,宜布置在城市边缘或郊区;鱼类冷库宜靠近渔业码头设置。

(5)特殊仓库应远离生产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物质的工业企业及传染病医院、火葬场等用地。

5.堆场用地(1)堆场用地应设置在城市边缘或郊区,远离城市水源地;(2)堆场用地可与铁路站场结合设置;(3)堆场用地应有较高的地基承载力;(4)建筑材料露天堆场与居住用地的卫生防护带宽度不小于300m,与其它设施的防护距离不小于100m。

6.集装箱堆场(1)集装箱堆场应靠近铁路和快速道路设置。

(2)集装箱货场用地应高出四周地面30cm,并向四周设1%的散水坡度。

(3)集装箱场地负荷根据集装箱型号、堆放层数和所采用的搬运设备确定,宜采用混凝土地面。

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1.小城市宜设置独立的地区,来布置各种性质的仓库。

小城市特别是县城,用地规模不大,但由于它们是城乡物资交流的集散地,需要各种仓库和堆场,而且一般储量较大,占地较多。

因此,小城市仓储用地适宜集中地布置在城市的边缘,靠近铁路车站、公路或河流,便于城乡集散运输。

2.大中城市仓储区的分布,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可以按照专业将仓库组织成各类仓库区,并配以相应的转运线、工程设施和公共设备,并按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在城市中适当分散地布置在合适的位置。

仓库区过于集中地布置,既不利于交通运输也不利于战备,还不利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置。

为本市服务的仓库应均匀分散在居住区边缘,并与商业系统结合起来。

请注意:随着大型超市、批发市场的出现,原来部分仓储功能与他们结合,或者由业户自己寻找地方储存货物,使得仓储功能空间布局分散化,并且不易区分。

例如,大型批发市场中业户仅仅摆放少量货物,以节省租赁费用,而将大量货物存放在某些仓库或者租赁的废旧厂房或者城中村的闲置民房中。

物流基地的选址要求1.物流基地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2.物流基地位于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区域,靠近货物转运枢纽;3.物流基地位于城市物流的节点附近,特别是紧邻大型工商企业;4.物流基地紧靠交通主干道出入口,对外交通便捷;5.物流基地考虑物流通道网络的影响因素;6.物流基地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7.物流基地位于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8.物流基地考虑绿化、生态环境等因素,尽可能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干扰;9.物流基地周围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为工商企业发展留有余地。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选址原则(1)应按市、区两级设施规划布局。

可结合原有文化娱乐设施进行扩建、改建,规划用地范围留有发展余地。

新规划的市、区级文化娱乐设施在中心地区为宜,并具有发展预留地;(2)文化娱乐设施要尽量毗邻城市内的江、河、湖等水面和园林绿化地段,为市民创造优美的文化活动环境;(3)文化娱乐设施用地要交通方便,并设有广场,便于疏散;(4)图书馆类的用地要选择环境安静、周围没有噪音污染的地段。

体育设施规划选址原则:(1)城市体育中心应规划在城市交通方便的地区。

因其建设周期长,应符合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要求;(2)城市体育中心应规划在四周环境植被条件比较好,尽量有河湖水面的地段;(3)体育场、体育馆的规划应方便市民参与活动的地段;(4)体育项目建设地段的市政设施条件要满足体育项目活动需要;(5)竞技培训中心规划,应按其专用项目设施的技术和选址特殊要求,宜在城市边缘市政、交通设施条件适宜的地段。

医疗卫生规划选址原则:(1)医疗设施的规划选址,要考虑服务半径。

对原有医疗卫生设施地址经论证合理的,可在原有医疗用地基础上进行扩建,并提出新的规划用地范围;(2)医疗设施规划选址要考虑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的地段。

疗养性设施要尽量靠近山林、河、湖水面及周边环境良好的地段;(3)卫生设施主要承担检疫、防疫、专业性强的管理职能,可以规划在综合性医疗中心地段;(4)传染病医院要设置隔离地带,规划在独立的隔离区,不宜规划在市中心区内。

教育设施规划选址原则:(1)城市教育规划应在原有校址的基础上发展,凡规划新校址应在城市边缘地区为宜,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市政、服务设施;(2)为特定产业培养人才的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中等专科职业学校,可结合专业特点选址,方便教学与实习相结合;(3)中等城市、小城市一般仅设高等专业学校、中等专业职业学校,用地规模较小,可结合行政、文化、体育等设施布置,形成综合性的公共设施中心。

城市福利设施选址原则:(1)市区级养老院、护理院等老龄设施规划选址宜在城区边缘或城郊结合部,环境绿化条件较好、市政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的地区;(2)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老龄公共设施,宜靠近人口集中的居住区,要环境安静、安全、交通便利;(3)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的规划选址主要考虑交通便利,避开车流、人流等不安全因素的干扰;(4)市级儿童福利院是为社会上被遗弃儿童和孤儿设置的生活福利设施,选址宜靠近居住区。

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的布局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织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

城市绿地系统要结合用地自然条件分析,有机组织;同时,城市绿地指标的确定要结合城市的用地条件,考虑居民的需求,合理而有效地组织。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织,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因地制宜,结合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绿地是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小气候和构成休憩游乐场所的重要空间。

绿地应均衡分布在城市各功能组成要素之中,并尽可能与郊区大片绿地(或农田)相连接,与江河湖海水系相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绿地体系,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化环境,充分发挥绿地在总体布局中的作用。

——均衡分布,有机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绿地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分布兼顾共享、均衡和就近分布等原则。

居民的休息与游乐场所,包括各种公共绿地、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等,应合理地分散组织在城市中,最大程度地方便居民使用。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既要考虑在市区(或居住区)内设置供居民休憩与游乐的场所,也要考虑在市郊独立地段建立营地或设施,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短期(如节假日、双休日等)休憩与游乐活动。

布置在市区内的绿地,一般以综合性公园的形式;布置在市郊的绿地,则多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夏令营地和大型游乐场等。

②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布局形式城市的绿地、公园、道路广场以及周边的自然空间,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开敞空间要从生态、舒适度、教育、社会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加以评价。

1990年代,伦敦提出将建立开敞空间系统作为一个绿色战略而不仅是一个公园体系。

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具体布局方式有多种形式,如绿心、走廊、网状、楔形、环状等。

铁路及其站场在城市中的布置中间站的位置选择中间站:是为沿线城乡人民及工农业生产服务,提高铁路区段通过能力,保证行车安全而设的车站。

它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让和越行,以及客货运业务,有些中间站还进行机车给水。

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一般都设在小城镇。

按办理货物作业量的大小,中间站可分为无货场的中间站和有货场的中间站。

在城市中,中间站与货场的位置有很密切的关系。

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客站与货场均布置在城市一侧,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铁路客、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这种布置虽然比较理想,但是由于客货站同侧布置的方式对铁路运输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这种布里方式只适用于一定规模的小城市及一定规模的工业。

否则,由于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布置了过多的工业企业,运输量增加,专用线增多,必然影响正线的通过能力。

此外,还应当注意在车站、货场之间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当货运量大,客货站同侧又受用地限制,必须采取客货站对侧布置时,应将铁路运输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安排在货场同侧,而将城市市区的主要部分仍布置在客站一边。

同时,还要选择好跨越铁路的立交道口,以尽量减少铁路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干扰。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当客货站同侧又受用地限制,而企业职工与货运量都比较大时,也可采取城市市区主要部分设在货场同侧,而将客站设在对侧。

大量职工上下班时不必跨越铁路,主要货源也在货场同侧,货运交通也不必穿越铁路而仅占城市少数的旅客上下火车时跨越铁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