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PPT课件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PPT课件

地位与作用
2020/12/7
3
一、改革背景
小例子:
衬衫换飞机场的背后: 8亿件衬衫换 一件空中客机
一封学生来信
2020/12/7
4
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
2020/12/7
5
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的奋斗目标,至2004年已达到93%。普通 高中在校生达到224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 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63%。“十一五”高中 毛入学率将达到85%。
国际比较 我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现状的调查 学科发展分析 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公民素养的需求分析
2020/12/7
8
(一)国际高中课程比较研究结果
对北美、欧洲、东亚等20多个 国家和地区90 年代以来开展的高中 课程改革作了比较研究。
1. 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
• 公民的责任 •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 信息素养 • 国际视野
1949年以来,我国正式颁布实 行的有关高中的教学计划主要有 9次,其中3次为前次计划草案的 修订意见 。
2020/12/7
13
附表一 我国颁布的历次中学教学计划
颁布时间
文件名
备注
1950年 1952年 1953年
1963年
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草 案)
在,我省高校数量从1998年的32所增加到
7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从11.35万人增加
到65.13万人,普通高校录取率从35%提高
到7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96%提高
到34%,位居全国省区第一位。
2020/12/7
高中教育从金字塔型向矩形转变 7
➢ 2000年前后,开始高中新课程研制的前期 准备和基础研究:
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 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 方式。 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班 会 ,社 会 实 践 ,体 育 锻 炼 , 科技、艺术等活动。校会 班会、社会实践和体育锻 炼是全体必须参加的活 动课程。
2000 年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 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 层次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科学、劳动技能、 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 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 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 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 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 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 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 生。 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 成。
必修课设有思想政治、语、数、 信息技术、外、理、化、生、 史、地、体、艺、综合实践活 动共 13 门。 选修课设有数、信息技术、理、 化、生、史、地共 7 门。
2020/12/7
10
2. 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 选择性的统一。
(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 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实行 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6)实行学分制。
(二)我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史 回顾与反思的结论
对52年规 程的修订
1978年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
时间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 草案》 《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的修订意见》
《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
对78年计划的 修订
对81年重点中 学教学计划的调 整
1996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
单一的学科类课程
必 修 +选 修
单课性 分科性
1990 年
普通高中教 育要在义务 教育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 高学生思想 道 德 素 质 、科 学文化素质、 身体心理素 质 ,并 且 要 使 学生的个性 得到健康的 发 展 ,为 培 养 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 人奠定良好 的基础。 由学科课程 和活动两部 分组成。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奉化 溪口
2020/12/7
1
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秋季起 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4省 (自治区)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拟用4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 推进。2005年江苏省进入。 2006
年福建、辽宁、浙江、安徽等省 开始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2020/12/7
2
一、普通高中 课程 改革的背景 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三、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在新课程中的
国家在提供了基本的就学机会、满足人们
的入学需求后,教育将转入全面提高质量的
新阶段。
2020/12/7
6
浙江省
2004年,我省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 的15年基础教育,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普 及15年基础教育的省区。2005年,普及成
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入
高中段学校比例达到91%。从1999年到现
验)》
2000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对 9 6 年 课 程 计
修订稿)》
划的修订
附表二:
1981 年 2000 年 高 中 课 程 计 划 比 较 一 览 表
项目
任务与 要求
(或培 养目标)
课程 结构
1981 年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重点中学应模范地贯 彻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方针,培养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 动 者 ,为 高 一 级 学 校 输 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 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 量。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 课列入计划。
课程门类
课程设政、语、数、外、 理、化、生、史、地、体 等共 10 门。
必修课开设政、 语、数、外、理、 化、生、史、地、 体 和 劳 技 共 11 门。
必修学科设有思想政治、语、数、 外、理、化、生、史、地、体、 艺、劳技共 12 门。 限选学科设有语、数、外、理、 化、生、历、地、劳技共 9 门。
学科为必修+ 选修课。 活动包括课 外活动和社 会实践活动。
1996 年
普通高中是与九年义务 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 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要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 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 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 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 施升学预备教育或就业 预备教育,为高等学校输 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各 行各业输送素质较高的 劳动后备力量,为培养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 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 程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