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优质课件 11 老王推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优质课件 11 老王推荐
字词清单
字音识记
字音易错
惶恐(huánɡ ) 田螺眼( luó ) 塌败( tā ) 取缔( dì ) 镶嵌(qiàn ) 门框(kuànɡ ) 攥着( zuàn ) 滞笨(zhì ) 侮辱( wǔ )
字形易错
词语集注
惶恐:惊慌害怕。
此处“琢” 读zuó。 当指雕刻和打磨(玉石)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不 法的言论、活动、书刊等。
同
点
“取消”,从废除方式上看,泛指废除、去掉,不一
定是通过命令,也不一定是强制的;从使用场合上看,多
用于一般场合,可以是办法、建议、资格、限制等。
梳理全文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本文记录 了作者和老王交往的哪些事情。
本文记录了作者和老王交往的四个片段: 老王送冰;老王送钱锺书先生看病;老王在 “文革”中生计愈加艰难;老王临终前赠送 香油和鸡蛋给“我”。
简单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表 现了“我”对老王病情的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 世埋下伏笔。
通过细读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穷苦卑微但纯 朴善良的老王。他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 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善良、老实厚道、重感 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 精神上没有受到污染的纯朴的好人。
细读课文
1.整体认识老王。 细读课文,尝试用词句概括,作者的眼中,老 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划出你概括的依据。
脑袋慢 不幸
孤独 穷苦
给我们家送冰,车费减半,送到三楼,比前任送
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老实
第5段送冰;第6段送默存去医院不要钱还担心
“我们”没钱;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善。良(知恩图报)
2.揣摩老王的不幸(苦)。 再次细读课文,看看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 面,最不幸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 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1)身4)孤苦伶仃,没 有亲人; (5)受人排挤。
最不幸的是孤苦伶仃。老王渴望温暖:“一 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文中很多地方记叙了“我” 和老王的对话,那是一种温暖的交流;“我女儿 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 看得见了”。老王一直铭记在心,知恩图报;临 终前送香油和鸡蛋,寻求最后的温情。
可以说老王是不幸的,他的不幸不光表现在他 生活的穷苦,更表现在他精神的凄苦。
3.品析老王的善良(善)。
从全文看,老王是不幸的,他的一生是苦的。 同时,老王又是善良的,他一直用行动来表现他的 善。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1)作者回忆的哪些事情可以体现老王的善?
①送冰到家,不仅冰大,价格相同,车费还减 半;
或加工文章时,“琢磨” 的 “琢”读zhuó。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琢磨:思索,考虑。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取缔—取消
相同点 都是动词,都有“废除”的意思。
“取缔”,从废除方式上看,指强行除掉,用权力、
法令禁止或限制;从使用对象上看,一般用于政府对不合
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
(4)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了?
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 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 老王的朴实、善良。
(5)“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 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 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 倒。”“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有改动。作者杨绛曾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 到世态人情的真相。”(《隐身衣》)经历过时代和命运的 剧烈起伏,杨绛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她非常感念那些 在苦难岁月中保持高贵人性,在自己一家落难时,释放善意, 甚至施以援手的普通人。老王就是这样一位令作者夫妇难忘 的布衣之交。于是作者于1984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记 叙了自己一家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
11 老 王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同学们,在生活 中,你最喜欢关注哪 一类人?为什么呢?
作者名片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 康,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长 期的创作形成其独特的风格:“一切 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其中 矣。”(李健吾语)代表作有剧本《称心如意》 《弄真成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 记》《我们仨》,译作《堂吉诃德》《小癞子》
根据作者和老王的交往片段,请结合全文, 梳理本文的结构。
全文围绕“我”与老王的交往展开叙述,内容可 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寒 微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第二部分(第5—7段):作者回忆与老王交往的 三个片段。
第三部分(第8—22段):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 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和“我们”的深厚情意, 又抒发了作者对老王的感念和愧疚之情。全文的情 感达到高潮。
在说到老王的不幸时,作者有这样一段描述,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 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 幸”。为什么作者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 是更深的不幸”?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 测,由此可看出老王身世无人知晓,他从来就不受人 重视。“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 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②载钱先生看病,坚决不要钱,拿钱后还不放 心地低声问“我”还有没有钱;
③给改装三轮装护栏,为乘客着想; ④临终前给“我”送来香油和鸡蛋。
(2)文中写的这些事情,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临终前给“我”送来香油和鸡 蛋,为了表示感恩。
(3)你怎样看待老王送香油、鸡蛋的行为? 为什么他生了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
课后作业
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 者的愧怍。”谁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者”? 为什么要“愧怍”呢?结合课文写下你的思考。
交流展示
第2课时
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 者的愧怍。”谁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者”? 为什么要“愧怍”呢?
请同学们踊跃地说说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