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之源】浮梁县1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浮梁县外文名称:Fuliang County别名:瓷都之源,茶乡,新平,新昌行政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华东、江西省、景德镇市下辖地区:浮梁镇、鹅湖镇、经公桥镇、瑶里政府驻地:浮梁镇电话区号:0798邮政区码:333400地理位置:赣东北面积:2867平方千米人口:约30万(2010年)方言:徽语祁婺片浮梁小片、景德镇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著名景点:红塔、浮梁古县衙、瑶里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东埠老街、五股尖机场:最近的机场为4C级景德镇机场火车站:最近的二等火车站为景德镇站车牌代码:赣H2简介浮梁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西与上饶市的婺源县、鄱阳县相接,南连景德镇市所辖的珠山区、昌江区以及乐平市,北与安徽省黄山市所辖的祁门县、东至县、休宁县毗邻,是六山三湖(黄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九华山、武夷山;鄱阳湖、千岛湖、太平湖)的地理中心。
县城距景德镇市中心城区仅6公里。
全县南北长约88千米,东西宽约67千米,总面积2867平方千米。
总人口约30万人(2010年),其中非农业人口约6万人。
全县辖9个镇、8个乡:浮梁镇、鹅湖镇、经公桥镇、蛟潭镇、湘湖镇、瑶里镇、洪源镇、寿安镇、三龙镇、王港乡、臧湾乡、黄坛乡、兴田乡、江村乡、峙滩乡、勒功乡、西湖乡。
共有4个居委会、158个行政村。
县政府驻浮梁镇向阳大道,距景德镇市中央6千米。
3地理特征地貌为山地、丘陵、平原,河流众多。
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属中亚热带潮湿天气。
年均温17℃,年降水量1764毫米。
沙金、煤、瓷土、大理石、石灰石、莹石储量丰硕。
产业以陶瓷、建材、农副产品加工、采矿4大工业为支柱。
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籽、茶叶为主。
特产有“浮红”茶。
皖赣铁路、206国道直通全境,景德镇飞机场距县城2千米。
名胜古迹有宋代建筑红塔、宝积寺,清代县衙署遗址,宋代古瓷矿遗址和瓷窑遗址在高岭和白虎湾南市街。
瑶里镇建有新四军改编纪念碑和留守处旧址。
浮梁县境内以中低山、低山和丘陵为主,均属黄山、怀玉山余脉,总的趋势为东西北三面高,三条山脉缓向西南低去,所以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最高峰五股尖海拔1618.4米,最低点金竹坑海拔仅28米,境内最大相对高差1590.4 米。
昌江、南河及东河流域有零星分布的山间盆地,地势较为平缓。
境内地貌类型以山地地貌为主,次为岗阜和流水侵蚀堆积平原。
按其山地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及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山地。
县城距景德镇市中心仅6公里,与市区是一种连而有隔,隔而不断的关系。
我县的湘湖镇、洪源镇分别是景德镇的东、西门户。
全县总面积2867平方公里,县界轮廓呈树叶形,南北长约88公里,东西宽约674历史沿革概述浮梁县在历史上曾两撤两立,三易县名,五迁县治。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浮梁县的前身新平乡从鄱阳县东界析出,置新平县,由于当时的新平县包括了现在的祁门县和婺源县的一部分,版图是现在的两倍多,因此当时县域的地理中心——现在的江村乡沽演村就成了新平县县治。
新平县的历史很短,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新平县撤销,重新并入鄱阳县。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在原新平县范围内置新昌县,县治设在昌江与其支流东河交汇处的南城里。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析东南游金乡与休宁县西南合置婺源县,版图缩减四分之一以上。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新昌县更名为浮梁县。
唐代宗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分出浮梁县东北部与歙州黟县西南部合置祁门县,版图再次缩减三分之一以上。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因水患,县治迁往昌江之西的高地,即今日的浮梁镇旧城村,从此历1100年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浮梁县县治迁往景德镇,1927年至1929年一度改为景德市,后恢复为浮梁县。
1949年解放后市县分离,景德镇单独划出建立景德镇市。
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由景德镇市直辖。
1988年重置浮梁县,县政府驻浮梁镇大石口,至今不变。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00年人口普查)5大事年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新平乡从鄱阳东界析出置新平县。
·开元四年(716年)置新昌县。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析东南游金乡与休宁县西南合置婺源县。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浮梁,为上县。
关于县名的来源,《唐书*地理志》曰:“本新平也。
”《郡县释名》曰:“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
县属鄱阳郡。
·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析浮梁北境入歙州合黟县南置祁门县。
·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由景德镇市直辖。
·1980年4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景德镇市鹅湖区、蛟潭区。
·1988年10月11日,民政部(民批[1988]39号)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景德镇市鹅湖区、蛟潭区,设置浮梁县,县政府驻旧城乡。
·1985年6月21日,蛟潭区设置勒功乡、罗家桥乡、蛟潭乡;鹅湖区设置臧湾乡(赣府厅字[1985]333号)。
·1988年12月10日,浮梁县撤销蛟潭乡、经公桥乡,分别设立蛟潭镇、经公桥镇(赣民函[1988]138号批复)。
1989年1月9日,撤销鹅湖乡,设立鹅湖镇(赣民字[1989]06号批复)。
1989年7月20日,撤销昌江区旧城乡,改设为浮梁镇(现属浮梁县)(赣民字[1989]102号批复)。
1990年2月17日,将昌江区竟成乡洋湖村委会、青塘村委会的河北村民小组划归浮梁县浮梁镇。
(赣民字[1990]29号批复)。
1994年8月26日,撤销瑶里乡、湘湖乡、洪源乡,设立瑶里镇、湘湖镇、洪源镇(赣民字[1994]137号批复)。
1996年10月18日,撤销寿安乡,设立寿安镇。
(赣民字[1996]226号批复)。
1999年,全县辖8个镇、15个乡:浮梁镇、经公桥镇、蛟潭镇、湘湖镇、瑶里镇、鹅湖镇、洪源镇、寿安镇、勒功乡、兴田乡、金竹山乡、福港乡、臧湾乡、王港乡、罗家桥乡、西湖乡、江村乡、储田乡、峙滩乡、黄坛乡、天保乡、三龙乡、新平乡。
2000年,全县辖8个镇、1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79008人;其中:浮梁镇17375 、瑶里镇8235 、鹅湖镇20759、湘湖镇27023、寿安镇35923、洪源镇15962 、蛟潭镇12961 、经公桥镇8186 、西湖乡8070 、勒功乡7057 、储田乡6267 、江村乡9829 、兴田乡8693 、峙滩乡12338、福港乡9010、三龙乡10434 、黄坛乡10853 、罗家桥乡7258 、金竹山乡5188 、天保乡5976 、庄湾乡12846 、王港乡8352、新平乡10413(人)。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00年人口普查)2000年12月8日,浮梁县撤销储田乡,划归经公桥镇;撤销天保乡、金竹山乡,划归鹅湖镇;撤销罗家桥乡,划归洪源镇;撤销福港乡,划归蛟潭镇;撤销新平乡,划归浮梁镇(赣民字[2000]373号批复)。
2002年末,浮梁县总人口27.96万人。
2003年8月19日,将鹅湖镇的东埠(竹岭、竹新、界田、界新、良溪、良新、莲花山自然村除外)、高岭、南泊、查坑村委会划归瑶里镇管辖(赣民字[2003]188号批复)。
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27.5万人。
6所辖乡镇2004年底,全县辖8镇9乡。
1、浮梁镇2004年辖:城南居委会、城北居委会、旧城村、大洲村、教场村、洋湖村、新平村、韩源村、茶培村、查大村、金竹村、浮梁镇林场。
2、鹅湖镇2004年辖:鹅湖村、京山村、朱锦村、创业村、桥溪村、潘村村、盛家墩村、张村村、邓村村、柳溪村、小源村、桃岭村、集源村、曹村村、界田村、鹅湖园艺场。
3、经公桥镇2004年辖:经公桥村、鸦桥村、歧田村、源港村、港口村、港北村、储田村、柳溪村、金家村、新田村、新源村。
4、蛟潭镇2004年辖:蛟潭村、勤坑村、外蒋村、胡宅村、礼芳村、洪村村、梅源村、南村村、舍埠村、洛溪村、芳村村、石古村、光明村、建胜村、官中村、浯溪村、早马湾林场、金家门分场。
5、湘湖镇辖:陈家坂村、进坑村、古田村、湘湖村、双风村、灵安村、洞口村、东安村、前程村、北安村、西安村、兰田村、九英山林场。
6、瑶里镇辖:瑶里居委会、白石塔村、寺前村、新屋下村、长明村、罗源村、五华村、南泊村、高岭村、查坑村、东埠村。
7、洪源镇辖:方家村、洗马村、洪源村、大垅村、桂花村、李家村、鸣山村、罗家村。
8、寿安镇辖:柳溪村、鸿兴村、丰旺村、宁厂村、朱溪村、仙槎村、灵珠村、月山村。
9、王港乡辖:王港村、金山村、坑口村、高沙村、港口村、河源村、墩口村、马源坞茶场歧源坞林场。
10、庄湾乡辖:庄湾村、马家村、寿溪村、施家村、古铜桥村、仓下村、午项村、寒溪村。
11、三龙乡辖:三龙村、杨村村、双蓬村、芦田村、杨家村。
12、黄坛乡辖:黄坛村、东港村、七甲村、南溪村、吴家村、港口村。
13、兴田乡辖:兴田村、朱家村、程家山村、城门村、锦里村、潭口村、方家坞村、山田林场。
14、江村乡辖:江村村、严台村、浩峰村、中洲村、柏林村、沽演村、槎口村。
15、峙滩乡辖:峙滩村、龙潭村、流口村、清溪村、梅湖村、侈溪村、大河里村、明溪村、英溪村、金竹林场。
16、勒功乡辖:杨家坂村、查村村、勒功村、沧溪村、石溪村、白茅村。
17、西湖乡辖:西湖村、桃墅村、茶宝村、柘坪村、番溪村、西溪村、合源村。
18、罗家垦殖场辖:农业分场、程家村、石岭分场、茶叶分场。
19、浮梁工业园区辖:宝石村、铁炉村、高墩庙村、7陶瓷渊源China 大写是中国,小写是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国度,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浮梁是瓷都的源头。
浮梁制瓷历史悠久。
县志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至唐代,烧造技术日臻成熟,新平霍仲初创素瓷名闻天下。
宋代,是陶瓷生产大发展的时期,据《陶记》载,当时“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窑址遍布县城东南各地。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置景德镇,首创青白瓷,“光致茂美”,达到了“天下咸称”的境地。
特别是高岭土的入,开创了陶瓷生产的新纪元。
元代,无论是陶瓷质量,还是生产规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朝廷在浮梁设立瓷局,建有专烧御器的枢府窑.同时,民窑也大大增加,景德镇成了“业陶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