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微小生物(小于<0.1mm)的总称,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原核生物:细胞核为拟核,无核膜,遗传物质主要集中在拟核,DNA为一种没有结合蛋白的裸露的环状分子,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芽孢:产芽孢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其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具抗逆性的休眠体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还在芽孢旁边形成一粒菱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δ内毒素)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是指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生物。
酵母菌:是一群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真菌的统称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统称,通常指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芽殖:酵母菌出芽繁殖的方式裂殖:少数酵母菌借助细胞横分裂而繁殖的方式病毒:是含一种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只能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完成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外以无生命的大分子状态存在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亚病毒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及朊病毒类病毒:是由单股共价闭合环状RNA分子组成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完成增殖的亚病毒因子卫星RNA:一类寄生于辅助病毒壳体内,必须依赖于辅助病毒才能复制的RNA分子片段朊病毒:一类具有侵染性并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基团移位:物质在运输的同时由于受到化学修饰而源源不断进入细胞的一种运输方式。
光能无机自养型:微生物利用光作为能源,以CO 2为基本碳源,还原二氧化碳的氢供体是还原态无机化合物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源,以二氧化碳为碳源生长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能源,能源,碳源和氢供体也是有机碳化合物培养基:人工配制的,提供微生物以合适营养条件的基质基本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基本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配制而成的营养更为丰富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通过加入不妨碍目的微生物生长,而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已达到选择的目的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化学物质而将目的菌落与其他微生物菌落区别开来的培养基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同步生长:指一种在培养物中所有微生物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都能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新陈代谢: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总和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无氧呼吸:以氧以外的其他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发酵:有机物脱下的氢不经过电子传递链的传递,而是直接交给另一个内源有机物,同时获得少量能量,这个过程叫做发酵生物氧化: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切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光合磷酸化: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成为光合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一些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并且这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高能磷酸键键能可以直接偶联ATP合成。
氧化磷酸化:又称电子传递磷酸化,指将呼吸链在传递氢(电子)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与ADP磷酸化相偶联产生ATP的过程生长曲线: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一般用菌数的对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防腐剂:能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但对人及动物的体表组织无毒性或毒性低,可作为外用抗微生物药物。
抗生素: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影响某些生物的生命活动巴氏消毒法:采用温和加热处理,以降低牛奶和其他对热特别敏感的食品中微生物群体数量而不损坏食品的营养和风味的方法基因突变:只涉及DNA分子中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突变感受态细胞:具有摄取外源DNA能力的细胞。
生长限制因子:凡是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的营养物成分,就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固氮作用:指固氮微生物催化大气中的分子氮还原形成氮的过程氨化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产生氨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微生物将NH3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和NO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巴斯德效应:有氧条件下,发酵作用受抑制的现象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噬菌斑: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使细菌细胞破裂死亡,在细菌菌台上会出现一个个圆形,局部透明区域烈性噬菌体:大部分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这类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一些噬菌体除能以裂解循环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外,还可将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而与细菌共存,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DNA 而又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叫溶源性细菌。
原噬菌体: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这类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原噬菌体噬菌体增殖五个阶段为吸附,侵入与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三基点是指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霉菌的菌丝体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自由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因转位生物与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1.竞争两种生物同处于一个环境时相互争夺有限的营养或空间,使两种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均受到抑制2.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处于一个环境时,可以形成合作,从而形成对双方有利或者偏利于一方而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3.共生两种微生物紧密生活在一起,彼此依赖,彼此分离各自就不能很好的生活4.颉颃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某种特殊的代谢废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5.寄生一种小型生物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6.捕食一种较大的微生物直接吞食另一种微生物细菌基因转移的三种形式1.接合供体菌和受菌体的完整细胞互相直接接触而进行较大片段的DNA传递2.转化受体细胞从外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与其染色体同源片段进行遗传物质交换,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3.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胞的DNA片段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并使后者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病毒特点1.无细胞结构,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形态结构2.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细胞外以大分子状态存在,不显示生命现象3.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酵母菌其无性繁殖形式是芽殖和裂殖生物氧化必须经历脱氢、递氢和受氢3 个阶段,并按其最终氢受体的性质分为呼吸、无氧呼吸或发酵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细菌计数所得细菌数中包含了死菌和活菌两部分.证明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几种?举例说明。
营养类型能源氢的供体基本碳源微生物举例光能无机营养(光能自养型)光无机物二氧化碳蓝细菌绿色硫细菌藻类光能有机营养(光能异养型)光有机物二氧化碳及简单有机物紫色非硫细菌化能无机营养(化能自养型)无机物无机物二氧化碳硝化细菌氢细菌化能有机营养(化能异养型)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已知细菌和全部真核微生物诱变育种:通过人工方法处理微生物,使之发生突变,并运用合理的筛选程序和方法,把适合人类需要的优良菌株选育出来的过程简述诱变育种过程中的几个原则诱变育种的原则使用简便有效的诱变剂;选用优良的出发菌株;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浮液;使用最佳诱变剂量;利用协同效应;寻找和利用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设计高效率筛选方案;简述微生物常规分类法和遗传特征分类法常规分类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根据微生物形态,生理等表型特征进行分类遗传特征分类法是根据核酸分析得到的遗传相关性所做的分类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主要步骤细胞涂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观察原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主要与其细胞壁的结构有关,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的含量与交联程度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基本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壁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的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蓝紫色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含量与交联程度较低,其壁较薄,壁上的孔隙较大,再加上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洗脱后,细胞壁因脂质被溶解而孔隙更大,所以结晶紫—碘复合物极易被洗脱出细胞壁,乙醇脱色后细胞呈无色,经过番红复染,结果就呈现红色革兰氏染色的意义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细菌芽孢的特点1.整个生物界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2.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为营养态细胞3.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球菌——芽孢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4.芽孢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被观察伴胞晶体的特点和应用?特点:不溶于水,对蛋白酶类不敏感;容易溶于碱性溶剂。
应用:制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物农药——细菌杀虫剂原核微生物的其他总结:细菌的芽孢为休眠体,放线菌的孢子为繁殖体。
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微生物:衣原体,病毒和支原体。
像病毒一样,必须寄居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的原核微生物: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支原体是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缺少细胞壁)。
原核微生物是无性生殖。
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微生物,简述其特点。
1.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细胞壁多含有几丁质;3.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以产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形式进行繁殖;真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多糖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DNA)的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部位;细胞质和细胞器——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液泡酵母菌的特点?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多数营出芽繁殖;3.能发酵糖类产能;酵母菌的生活史和主要特点?(1)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一般情况下都以营养体状态进行出芽繁殖;(2)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营养细胞为单倍体;无性繁殖为裂殖;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此期极短(3)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营养体为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此阶段较长;酵母菌和霉菌菌落的特征分别是什么?酵母菌:菌落大且厚;外观不太透明,多成乳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