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创中期检查申报书

大创中期检查申报书

项目编号:暨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表项目名称当代大学生情绪的媒介呈现与引导策略研究项目负责人院系专业入学年份联系电话电子邮件指导教师填表日期2014-10-24暨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公室制填表说明一、《暨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表》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并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二、项目负责人填写完中期检查表后,必须请指导教师审核,并填写意见和签名。

三、《暨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表》将作为项目结题和评优的主要材料之一。

附录一:《关于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媒介呈现与引导策略分析的调查报告》目录一、前言 (3)二、调查目的 (3)1.扩充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情绪表达与社交媒体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3)2.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传媒机制 (3)三、调查对象 (4)调查方式 (4)1、文献调查法 (4)2、问卷调查法 (4)3、深度访谈调查法与观察法 (4)四、调查内容及分析 (5)1、大学生群体对社交媒体基本使用情况的调查 (5)2、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介的主要动机调查 (7)3、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类型调查 (8)4、社交媒体情绪表达的情绪与情景分析 (9)5、大学生社交媒体情绪表达的因素调查 (11)6、社交媒介对大学生个人情绪的影响调查 (16)7、社交媒介使用上的开放程度及对社交媒体情绪表达的看法调查 (18)六、结论 (20)1、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基本使用状况 (20)2、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动机 (20)3、影响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表达情绪的情感因素及其作用 (20)4、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发布及关注的内容情况 (20)5、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 (21)6、封闭情绪的C类人群 (21)七、附录 (22)一、前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大批新型社交媒体的迅速兴起和发展,引起了学界对于社交媒体功能应用和影响的广泛关注。

社交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人们在微博、博客、论坛、网络社区等社交媒体上分享信息、讨论事件、撰写评论、表达观点,社交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是社交媒体使用最为活跃、最为广泛的群体,大学生习惯用社交媒介获得信息、分享心情并进行人际交往,社交媒体的应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反映着大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情绪的波动变化。

基于社交媒体情绪表达的特殊功能,同时大学生作为与社交网络密切相关的一个群体,对于社交媒体广泛使用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呈现及引导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本小组透过社交媒介所呈现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以及所经历的情绪产生和变化等方面,采用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同时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文献研究法与观察法、专家咨询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大数据分析法、跟踪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大学生情绪表达与社交媒介呈现及引导策略的研究。

二、调查目的1.扩充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情绪表达与社交媒体等方面的研究内容目前学界关于社交媒介的市场营销、危机管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颇为深入,对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因素和其他社会功能与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关系也有详细研究,而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需求、以及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正成为热点。

而深入研究社交媒体普及背景下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媒介呈现与引导策略,顺应了发展趋势,能够扩充和丰富此类研究内容。

2.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传媒机制研究当代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社交媒体使用规律,通过细致考察当代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情绪表达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情绪表达所反映出的生活状态,探索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在关注何种问题、有何思想动向、心理状况如何。

通过细致考察日常生活中促使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因素和后续影响,探索社交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情绪产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情绪输导的积极作用。

了解社交媒介的广泛使背景下的大学生的情绪表达、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社交媒介情绪调节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案。

三、调查对象广州在校大学生(以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为主)调查方式1、文献调查法本组成员在研究的第一阶段广泛查阅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和数据,对大学生情绪表达和社交媒介的机制有关现象和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国内外相关方面的已有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对我们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媒介机制有一个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后续的深入探究提供方向和基础。

2、问卷调查法采用有代表性的大样本,针对大学生情绪表达和社交媒体使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估计总体大学生群体的特征。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大学生使用何种社交媒介,使用社交媒介的时间和频率,通过社交媒介进行情绪表达的情景、表达的内容,通过社交媒介进行情绪表达的因素和源起,社交媒介对个人情绪的影响方面,如何看待社交媒介对个人的情绪影响和社会情绪的反响等等。

首先在小部分样本中进行了预调查,再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所反映的问题对我们的问卷设置进行了进一步修改补充。

在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发放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共293份。

3、深度访谈调查法与观察法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大学任课教师、心理研究学者等相关人士进行了深入采访了解。

同时辅以观察法,接触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深度直接地了解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及其内心世界的媒介反映是如何产生的,产生过程有哪些影响因素,产生之后的结果有哪些影响,是否有合适的媒介机制来对大学生情绪进行调节等等,并对其周围人群的态度及可能有关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综合调查。

四、调查内容及分析1、大学生群体对社交媒体基本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图1),广州高校大学生群体最常使用的前三名社交媒介依次为微信、QQ、新浪微博。

受访者中使用微信的人所占比例高达95.56%,使用QQ的人所占比例也达到90.1%。

使用率排名第三的新浪微博所占比例为56.66%,但与微信、QQ使用所占比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图1)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介柱状图由图2可见,接近一半(47.1%)的人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长为0-2小时,32.08%的受访者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长为3-4小时,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长为5-6小时及6小时以上的受访者较少。

(图2)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介时长饼状图而在使用社交媒体上发布状态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想法的平均频率上,频率为一周一次或更少的所占比例最大,为44.37%;频率为2~3天一次的所占比例为21.83%;频率为4~5天一次的和1天一次及以上的所占比例接近(详见图3)。

可见超四成的人不常使用社交媒体发布状态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想法。

而男女生在使用社交媒体上发布状态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想法的平均频率也不同,以性别为自变量与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想法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由图4可见,女生使用社交媒体上发布状态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想法的平均频率稍高于高于男生的平均频率。

(图3)大学生在社交媒介上发布状态表达情绪频率柱状图(图4)性别变量与情绪表达频率交叉分析柱状图2、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介的主要动机调查(1)受访者使用社交媒介主要动机所占比例最大的为社会联系综合需求,随后几项依次为个人综合需求(包含其他需求44.03%)、认知需求(30.72%)、情感需求(27.99%)、逃避释放压力和消遣需求(26.62%)。

大部分的受访者使用社交媒介的主要动机为情感需求和逃避释放压力和消遣等情绪宣泄的需要。

而如果将性别作为自变量,将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介的主要动机作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由此图6数据分析可得,在使用社交媒体主要动机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对比的结果与(1)的结论基本一致,即男生与女生使用媒介的最主要动机是社会联系综合需求,其次为个人综合需求和认知需求。

在以学校为变量和以年级为变量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也与以上趋于一致。

(图5)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介的主要动机柱状图(图6)性别与使用媒介主要动机交叉分析柱状图3、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类型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图7)显示,仅有12.63%的受访者一般不会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达个人情绪。

这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会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情绪表达,这与使用媒提主要动机调查中的结论相一致。

发布内容类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记录生活类(53.24%),其后依次为生活感悟类(50.85%)、日常吐槽类(50.17%)、分享链接类(46.42%)、与朋友互动类(26.96%)、热门时事类(22.53%)、转发抽奖类(8.87%)。

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使用过社交媒介公开表达个人情绪,且内容多为自身日常生活的纪录、感悟等。

将年级作为自变量,将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类型作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从图8可以看到,不同年级受访者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以性别为变量和以年级为变量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也与以上趋于一致。

(图7)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类型条形图(图8)大学生年级与使用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类型条形图4、社交媒体情绪表达的情绪与情景分析(1)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学生在正向情感(愉快)和负向情感(伤心、无聊)的情况下都会通过社交媒介表达情绪。

其中大学生在感到愉快的情形下,更加易于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情绪,此外,在伤心、无聊的情形下,大学生也较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情绪。

图9显示,在受访者中,有高达68.26%的部分通常会在感到愉快的时候进行情绪表达,有38.91和%34.81%的大学生分别会在无聊和伤心的时候进行情绪表达。

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17.14%)一般不会在社交媒介上进行情绪表达。

(图9)大学生情绪表达情形饼状图(2)对性别变量与社交媒体情绪表达性交叉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图10):在社交媒体正、负向情感,情绪表达性上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对比的结果与(1)的结论基本一致,即男生与女生都在感到愉快的情况下更偏向与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情绪表达,其次为伤心和无聊的情绪。

在(图11)以学校为变量和(图12)以年级为变量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也与以上趋于一致。

但在感到愉快和伤心这两个维度上,女生总的比例要显著高于男生。

研究生在伤心、生气、愤怒、无聊以及其他情形上分布较为平均。

(图10)性别变量与情绪表达情景交叉分析柱状图(图11)学校变量与情绪表达情景交叉分析柱状图(图12)年级变量与情绪表达情景交叉分析柱状图5、大学生社交媒体情绪表达的因素调查本问卷中涉及社交媒介情绪表达因素的题目为第十题,原文如下:10.您通过社交媒介进行情绪表达的因素是A.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情绪,并获得认同/支持B.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情绪,并获得关心/安慰C.完全是个人情绪的表达、宣泄,不在乎别人看法D.为了进行自我心情的记录,并与他人互动调查结果如下:(图13)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介进行情绪表达的因素分布饼状图超过一半的人(52.22%)认为他通过社交媒介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为了进行自我心情的记录,并与他人互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