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资本市场课程论文题目: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班级2012级柳州会计学研究生班学生甘智华学号yb1200201092014年1月14日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摘要:有效的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资本市场在规模结构规则等方面仍存在着制度缺陷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背景,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对资本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资本市场;发展方向;债券市场;经济发展一、国资本市场发展背景1.我国处在金融通胀的现状我们可以借助通货膨胀的概念来理解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大背景通货膨胀,按照货币派的理解是物价的不断上涨,上涨是因为货币供应过度产生的,也就是超过限度的货币追逐出现不足的商品和劳务。
我们用以上概念来理解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即为过度的货币追求相对不足的金融产品。
过度的货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在持续的贸易顺差中出现的货币增加,二是由于我国居民的储蓄结构变化导致的。
因为资本市场的兴旺,人们开始从银行转移出自己的积蓄,投向了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存在着相对不足的金融产品,即我国国内可以用来投资的金融产品,只有股票债券和期货等数量很少的金融产品,由此金融通胀出现了两个后果。
一是金融通胀导致金融产品价格不断上升,这不是一般的上升。
二是金融通胀使金融产品的价格出现了总体上涨,它不是某几个金融产品价格的上涨。
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中金融产品价格的股价的总水平还会继续上升。
2.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筹资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中小板的不断出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了那种传统的经济增长实体化转变为经济增长资本化。
在这种转化中有以下两类企业得到好处,一种是大型国企得到了一定的好处,他们同外资企业合作引进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外资企业的约束机制以及控制风险的能力。
另一种是高成长性的企业也有一定的好处,他们大量地引进了外资,自己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企业家创造了更大的财富。
然后企业不断扩大,这些成功企业又将为其他中国企业做出了榜样,对我国产业发展是有利的。
3.转变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刚刚成立时,它被认为是只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只是为国有企业筹备资金的,这些导致了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缺陷。
只有管理层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定位才能使市场功能正常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
新的资本市场功能可能在不断进行增量资产配置中发展,存量资产的调节功能得到了加强。
在证券化方式的促使下,现有的存量资产大量进行流动并对存量资产做了进一步的配置,因此资本市场转变为整个社会财富和资产的管理中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人民从这里分享了财富增长。
4.完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基础的再造,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再造由下面三个统一构成。
第一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的利益逐步统一,它是借助资本市场的股改在全流通完全实现的,基础上解决的经过了全流通以后,所有股东的利益逐渐达成一致。
沪深两市有1300多家已完成并且进入了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完成率达到了97%。
只有少数的几家没有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
第二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逐步统一。
当前这一利益的实现以股权激励改革进行实现,在2006年12月6日,国资委发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行办法》刺激了一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逐步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实施,比如中兴通讯就已经实施了这一激励办法。
第三是金融创新与市场制度进一步统一,这主要通过金融创新。
满足不同风险收益偏好投资者的金融产品被依次推出,以实现两者的统一。
比如可以通过指数期货引进权证等实现。
二、中国资本市场现状1.我国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筹资功能。
上市公司的高负债率、高利息率及资产的低回报率,使企业财务成本偏高,需要降低财务成本,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
这样,才能扩大企业的自有资本规模,缓解企业的债务负担,有力地支持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2)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创利税收入。
在经营机制方面,上市公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照公司法和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任命为改制的结果,有利于责任明确,效率与业绩得到提高。
(3)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股份经济和资本市场有利于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拟上市公司上市审批,必须考虑其主营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发展前途,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通过审批措施,能够使上市公司把筹集起来的资金投资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建设项目上,并同时利用资产重组措施。
2.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问题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是对融资者需求服务的规模数量与层次、品种上的不足。
作为虚拟经济的资本市场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
近10 年间,中国资本市场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由于中国实体经济体量非常大,层次、类型较多,因此相对经济实体客观存在多样的、巨大的融资需求来说,差距还较大。
一是服务的数量企业占比不高,服务产品不丰富。
据专业机构推测,在符合现行上市公司基本条件的企业中,目前资本市场仅覆盖了1/5 左右。
二是缺乏层次性。
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城市化、工业化仍在发展过程中。
中国的生产主体众多,大体分为 6 个层次,即约数千家大企业,主要是央企和省地级的大企业;中企业数十万;小企业约几百万,微企业近千万;生产性大、中、小、微四个层次的企业总户数是1240万。
个体工商户4000 多万,生产性农户有 2 亿。
资本市场要适应这种经济主体结构,尤其是为不同对象提供不同形式的融资服务,中国的资本市场必然也应当是分层次的。
而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的层次性很差。
“主板”覆盖的都是大企业,“中小板”服务对象主要不是真正的中企业和小企业,只能说是大企业中的“小”和中企业中的“大”,较成熟的创业企业,几乎不涉及创业初期的小企业,更未覆盖微型企业。
另外债券市场服务的层次性也比较弱。
第二个问题是重融资,轻投资。
对于投资者的整体利益和需求服务关注重视不够,或是关注了,但实际措施乏力。
对投资者的回报总体上很差。
目前我国股市投资者整体的特点是“数量多、分红少、成本高、回报低、交易频、持有短”。
一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和一些管理者过度关注交易本身而忽视了企业的赢利与分红。
交易是指上市之后IPO入市融资以后,投资者之间的股票转手交易。
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其利益应来自获得投资的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其中一部分以红利的方式回报投资者。
而在目前的微观交易活动中,许多人非常看重股市交易本身,认为钱是主要从交易中赚到的。
他们不关心或并不太关心企业分红及企业的管理状况与发展态势。
实际上,交易中一些投资者赚到的钱是另一些投资者支付的钱,而不是企业的分红,也可称为老投资者赚新投资者的钱。
老投资者出手,是让渡了股票未来的分红权,新投资者是透支股票未来可能的分红收益来买入。
例如,在2007 年股市6000 点时卖出、离开股市的老投资人,他们的“赢”除少量持股期间所获得的分红外,主要获得的是其买入时和卖出时的价差,这个价差是新投资人支付的,新投资人将未来可能得到的分红预支给买者,接过了接力棒。
投资人之间的这种交易,个体的盈亏已与企业经营无直接关系,“赚钱”、“赔钱”皆是偶然。
这一笔赚的是下一笔的钱,今年人赚的是明年人的钱。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来说,这如同金鱼池,池中水的总量是这一时段企业分红的总量,池中的鱼不断地喝水吐水,而池中的水是既定的。
鼓着肚子离开池子的鱼,其多喝的水必然是鼓着肚子进而瘪着肚子出的鱼多吐少喝的水。
二是企业分红少、市场成本高、投资回报低。
政府、企业均不大关注企业的赢利问题,股民则继续关注大盘涨跌、个股交易盈亏等问题。
因此,上市企业盈利、分红、回报股民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成本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在某个长周期中,投资者交纳的总税费大于投资者整体得到的总回报。
在某些长周期中,我们的资本市场投资者整体上是不赢利的。
最近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郭树清主席也在若干重要场合发表言论,市场投资功能及回报问题正越来越得到重视。
交易所和证券公司也开始降低证券交易费用及相关费用。
集中的热点问题是分红。
第三个问题是机制上还存在一些缺陷。
目前,证监会正在推进市场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的相关改革。
如上市问题、退出问题、成本问题、交易运行等。
核心是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及时、充分、透明。
第四个问题是市场主体建设问题。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较晚,资本市场、股市建设也较晚,整个市场的各类主体素质整体较弱,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都面临基本素质的建设和提升的问题。
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虽然有所进步,也有一定的水准,相对于它们的功能和责任要求而言,素质也有待提高。
证券交易所及政府的管理理念、视野、能力、水平和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五个问题是中国股市的综合竞争力不强。
长效竞争机制较好的是美国与德国。
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近几年不断地在进行联合重组,欧洲市场已进行了较大的重组,前不久进行的最大重组活动是纽交所与德交所的联合重组,尚未有果。
亚太地区也在重组,如新加坡和澳大利亚。
联合重组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以及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中国因缺乏国际市场而对于这样的重组活动没有任何的参与。
三、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方向1.加深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扩展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层次更为丰富。
使得资本市场成为包含丰富投资产品、多样化的交易平台,满足多层次投融资需求的市场体系。
股票市场方面,目前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规模偏小;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行业覆盖面较窄;创业板于2009 年3 月刚刚推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缺少柜台交易市场(OTC 市场)。
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2010 年,中国债券市场存量为20.17 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 的51.26%,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同时,品种结构不合理,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央行票据、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三个券种仍在发行规模中占据主要地位,三者发行量合计约占发行总量的80%。
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有待发展。
体现在市场规模较小,品种结构简单,品种创新相对不足,投资者结构尚需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实力有待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场尚未形成等方面。
2.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完善监管体系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市场内部和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有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需要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在股票发行体制方面,虽然股票发行体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现有发行体制仍然存在行政控制环节过多、审批程序复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