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绪论
(二)在文学表现形态方面—— 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实际的文学创 作的利器。
白话体新诗、小诗、散文诗、现代小说、 话剧、杂文、报告文学等一批新文体;在叙述 视角、描写手段、心理刻划、抒情方式、时空 结构等方面,也都进行了革新和创造,并沿着 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发展,日臻 成熟。
(三)在文学审美品格方面—— 从“中和之美”到“冲突之美”
“中和之美”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高的审美 理想和审美规范。总体说来,它体现了封建 的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由对于人的个性和自 由意志的压抑的禁锢。所谓“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温柔敦厚”,正从本质上 表达了封建统治阶级现实政治和审美的需要。
中国新文学在猛烈冲击古典审美规范的 基础上,建立了以崇高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 审美观念(个性解放)。
四、中国现代文学史概况
▪ 1917——1928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生长期) ▪ 1928——1937新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发展期) ▪ 1937——1949战争时期的文学(成熟期)
◆“现代文学”同时还是一个揭示这一时期文学
的“现代”性质的概念。
——钱理群
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现代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特征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期文学的特点 四、中国现代文学史概况
何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 即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它是和中国的 现代史和当代史相对应的概念。现代指民主 革命时期,当代指社会主义时期。
2
第十章 巴金《家》、《寒夜》
2
第十一章 玲《莎菲女士日记》、萧红《生死场》
2
第十三章 曹禺《雷雨》、《日出》
2
第十四章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手推 2 车》
第十五章 钱钟书《围城》
2
第十六章 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
2
第十七章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1917年——1949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1917——1949年间各个历史时期 具有代表性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讲解和 分析,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30年的 历史风貌,掌握各种文体的鉴赏技巧,从而 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而提高 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想象能 力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作品讲析为主,以课后阅读练
▪ 中国现代文学是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传统尤 其是近代白话文的成果,吸收了外国文学 的营养而发展起来的新文学。
▪ 新文学与旧文学的不同在于语言与形式、 思想与内容以及观念与品格。但其精神 又与古代文学相连。
▪ 中国现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已经成为中国 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宝贵内容。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特征
(一)在文学价值观念方面 1、文学进化的观念取代了“天不变道亦不变” 的观念。 2、“为人生”和“为艺术”的观念取代了“文 以载道”的观念。 3、纠正了以诗文为文学正宗而轻视小说、戏剧 的观念。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期文学的特点
现代文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1、(1917——1928)以五四文学为代表的20年 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革命文学、自由主义、 民主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 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 40年代文学。
习为辅。因此,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需 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把作家、作品的学习与现代文学史的 背景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2、把课堂讲解与个人的独立思考及课后 作品的阅读紧密结合起来。
三、课程内容:
章节
内容
学时
绪论 “现代文学”的含义及分期
2
第一章 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铸剑》 3
六、考核方式
考查课,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40%)、作业(30%)、 课堂表现(30%)三个部分。
绪论 “现代文学”的含义及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以1917年1月《新青年》第2 卷第5号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而 止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 大会在北京的召开。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文学” 仅是一个时间概念。
5、《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黄修己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6、《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五、学习方法
课后自学和课堂听讲相结合。我们这个 课程重在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帮助大家提高 鉴赏能力,所以阅读作品是听课的前提,没 有读作品,听课的效果就要打折扣。其次, 是读一读相关的文学史,回到历史的情境中 去理解作家作品,这一点,是学好本门课程 的关键。
(四)现代文学具有开放性—— 从“封闭自守”到“走向世界”
从总体上看,百年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过程 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从纵向看,它与 中国古代文学保持着继承、借鉴与革新的关; 从横向上看,它又不断从域外文艺思潮和文学 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壮大自己。正是纵、横 两方面的联系,使新文学成为开放性的体系, 具有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
▪ 学术界力图打通中国近、现、当代文学的概 念,因而有以下不同的称呼:20世纪中国文 学,近百年中国文学,19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等。
一、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 到1949年间的文学。即用“现代语言与文 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 心理的文学。”(王瑶)
第二章 郁达夫《沉沦》
1
第三章 《女神》、《凤凰涅槃》
2
第四章 徐志摩《再别康桥》、《沙扬娜拉》 、闻一多《发现》 2 、《死水》
第五章 周作人《乌篷船》、朱自清《荷塘月色》
1
第六章 鲁迅《野草》
1
第七章 戴望舒《雨巷》、卞之琳《断章》
2
第八章 茅盾《子夜》、《春蚕》
2
第九章 老舍《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
1
第十八章 郭沫若《屈原》、夏衍《上海屋檐下》
1
总学时
34
四、参考教材
1、《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 著 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册)》王庆 生 林志浩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 温儒 敏 吴福辉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国现代文学史》 朱栋霖 丁帆 朱 晓进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