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进生转化案例分析

后进生转化案例分析

后进生转化11数4班胡林娅11数4班蒋鑫科,开学初录取是体育特长生补录。

由于初中基础不好,自入学后上理论课要么无精打采,要么和周围同学讲悄悄话,总是不用心学习,而到体育课或者篮球训练时就精神百倍,属于头脑灵活,看到书就难受,静不下心来学习的类型。

在排班干部时,我想到他的好人缘,让他做了纪律委员,专管自修课纪律。

开始时,他对管理班级纪律很热情,工作积极性很高,但一段时间后,动力就没有了,自己也开始管不住自己,也偷偷跟别的同学讲话,作业也不再认真做了。

为了树立他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及自我约束力,我开始让他兼副班长一职。

并在他班级工作时多多夸奖他。

慢慢的他的纪律越来越好,课堂上也开始会发言,认真了很多。

但由于基础不好,学习上容易出现惰性,学不会的就不想再学下去。

期中考试后,语、数、英、机械制图、走进数控等科目成绩出来,大都不及格,更是深深的打击了蒋鑫科学习的信心。

家长会前,我和他深入的谈了他对这次考试的想法,以及这次考试哪些方面没有复习好。

他也谈了他心理的想法,怕老师看不起他,所以有不懂的地方都不敢去问老师,特别是机械制图,比较抽象,对他来说更是困难,听不懂,看不懂,不会画,慢慢的也就不愿意学了。

蒋鑫科是一个很有斗志的人,缺少的是支撑他学习的热情和适时的鼓励。

认识到这个情况后,我也跟制图老师沟通,蒋鑫科在课堂上有任何的问题不清楚的,能否在业余时间给他补补课。

制图老师很用心,多次利用自修课时间和晚自修时间给蒋鑫科补习,使他对学习制图越来越有兴趣,不仅自己认真学习制图,还帮不会的同学讲解习题。

我也在班里不时表扬他、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现在,不管是班级工作还是知识学习,他越来越有动力了。

近几次课后,不少老师表扬蒋鑫科上课纪律好,学习也越来越用心了。

特别是机械制图,一次测验不满意,还会去跟制图老师要求单独再测验一次。

每一次题目做错了,都会认真思考错误的地方,改正后再请老师检查,一直到确实会做,不会做错为止。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时,蒋鑫科的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进度,不仅语数英都考及格了,特别是机械制图考出了96分的好成绩,这也是对他这一阶段来的努力最好的回报。

多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作适时的指引,使他们不错过每一次的进步机会。

由于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

趁着良好势头班主任不断加强巩固,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他交流讨论学习生活。

通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几个月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

奇迹出现了:午休及自习课,他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

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

这个学期开学之初他主动找到班主任表示这学期将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

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信经过老师们的不断努力,他将被转化为德、智、体、美、劳均全面优良的学生。

科学归因,勤能补拙。

所谓学习归因,就是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于某种原因所致。

归因理论认为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于学生内部可挖因素,易于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反之,若归因于外部或不可挖因素则容易抑制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一般来说,后进后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头脑笨,学校教学水平与环境差、知识难等,从这些学习归因现状不难看出,后进生在分析学习归因时,常把归因指向外部因素或不可挖因素,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后进生不会因学习的失败而感到内疚;归因于内部不可挖因素的常常感到自卑对自己的学习前途失去信心和希望,因此阻碍了学习动机的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不仅不给予正确的归因指导,反而视后进生干什么都不好,把后进生的学习失败归因于笨,就会使后进生逐渐放弃进取。

所以,教师应引导后进生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如主观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当等,告诉他们数学成功的根本归因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汗水”。

通过引导差生形成科学的学习归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锻炼意志,养成习惯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一种心理活动,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有很大的关系。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练习和锻炼的过程。

教育无小事,对待后进生身上的缺点、过失,哪怕是微小的过失,也不可等闲视之。

“蝼蚁之穴,溃堤千里” [3] 这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应记取的名言;对待后进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表扬引起的情感效应比批评、惩罚更有作用。

培养情感,使后进生爱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学生表现的是肯定的情感:愉快、满意、喜爱等,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表现的是否定的情感:厌烦、嫌恶、憎恨等,学习就变得被动消极。

因此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过程中,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察颜观色积极创造肯定的情感境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注重关心爱护学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对任课教师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正如罗素所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2]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就可能产生感动、兴奋、愉悦等肯定的情感,另一方面我从认真上好第一节课着手,反复研讨教学方法在后进生面前表现出一个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踏实不马虎的形象,以身示教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使后进生从想学向爱学转变。

鼓励后进生做学习的主人差与不差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一个后进生在学习上可能差,但在其它方面就不一定差。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各自独特之处”。

[1]作为教师,就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

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首先,我从思想上不嫌弃他们,做到了既满腔热情,耐心启发诱导,又严格要求,作业因人布置,合理适当。

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引起他们主观思想的转变。

如智力较好,但由于好动贪玩,不注意听讲的后进生,就对他们进行遵守纪律爱护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一星期改正一个缺点;而对那些智力较低,基础差的学生,则进行增强自信心,要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教育。

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有了进步,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前进。

坚持思想教育的结果,使每个后进生都明确了学习目的,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上进心,从行动上表现出是学习的主人。

后进生一般指学习成绩特别低的学生。

一个班级内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以及后进生思想、学习变化情况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之一。

因此,如何引导后进生增强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始终是每个教师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回顾自己在几年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在后进生身上花功夫最多,后进生进步也很明显,后进生的变化使班级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如何转化后进生,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011年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对后进生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后进生的转化进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本学期的后进生的转化作以下的工作总结。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和谐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

掌握学困生的心态、心理障碍、思想负担、精神压力,以及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老师的得失同样成为他们脸上“阴晴变化的招牌”,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培养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由学生学习责任性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淡来决定。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变化。

”学生这个内因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发生变化。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四、加强辅导,铸就自信的天地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献给他们一片爱心外,还要替他们排扰解难。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学习信心,遇到难题自己难以解决而觉得孤立无援,陷入无可奈何之中。

我针对学困生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找准突破口。

如举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范例。

通过这些例子的启发教育,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

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使后进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创设情境,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

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

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六、耐心克制,创设进取的转化环境教师的耐心和克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自觉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消极情绪的一种意志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