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小学教师的素养现状

当前小学教师的素养现状

小学教师素质现状一、总体素质现状(一)教育观念陈旧 农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主动学习和接受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与时俱进。

上课满堂灌、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片面追求分数等现象比比皆是。

如陈至立同志所说:“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二)教学手段滞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存在气氛沉闷、方法呆板、手段落后、组织松散、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等现状,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或不善于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还是沿袭“一幅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便有些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形同虚设。

(三)科研能力薄弱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量违背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仍在流行,教法改革实验往往“一窝蜂”、“一阵风”。

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教师科研能力差,对教学规律缺乏理性思考,缺乏研究,对引进的教法只取其形,难得其神,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四)心理素质不容乐观由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条件待遇相对较差,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农村教师的身心负担。

随着社会对教育及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学校管理中的严格考核和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深入,上岗、评优、晋级、提职等方面的公开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会给教师带来新的压力,造成激烈的冲突,教师的心理问题不断凸现,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二、中小学素质现状分析一、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一般情况(一)中小学教师供求情况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队伍的规模和素质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据统计,我国在1949年时有小学教师84.9万人,普通中学教师10.4万人。

而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中小学教师数量达到了1000多万名,成为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并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

全国有小学专任教师586万人,其中,大学专、本科以上学历者约有95万人,约占16.2%;中专、高中毕业的约有467万,约占79.7%;高中以下学历者24万人,占4.10%。

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5.9%。

在全体小学专任教师中,有290.97万人是女性,约占49.65%。

初级中学教师总数接近315万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39万余人,约占12.4%,大学专科学历者230万人,约占73.1%;学历合格率为85.5%。

高中专任教师69万余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者近46万人,学历合格率为65.9%。

普通中学女专任教师总计155万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0.4%。

另据教育部发布的《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0年,我国有小学民办专任教师27.72万人,比上年减少了21.94万人;民办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重为4.73%,比上年下降3.74个百分点;有初中专任民办教师2.49万人。

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6.9%;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87%;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68.43%。

截至2005年底,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5%、83.5%,其中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到56.3%,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师达到35.3%,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达到1.2%,本专科学历的教师成为新增教师的主体。

可见,我国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二)中小学教师性别、年龄、职务结构分 1.性别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特别是在心理倾向性方面。

在女教师占小学教师总数的绝大部分情况下,男孩子们会缺少性别角色榜样,而女孩子们也无从认识和体会正常的性别关系。

所以,在构筑教师群体素质结构时,应该考虑到教师性别的合理搭配。

目前,从我国中小学教师总体看,不存在性别的明显偏差。

女性在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中分别占40.4%和49.05%。

但在局部地区出现了女性教师数量明显高于男性的局面,而且这种性别结构的偏差在初等教育阶段表现最为突出。

2.年龄在我国586万小学教师中,年龄在35岁以下者280万人,约占总数的47.8%;36~50岁的教师232万人,约占总数的39.6%;初中35岁以下的教师有近253万人,占384万初中教师总数的65.8%,36~50岁的教师约98万人,占初中教师总数的25.5%;高中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43万多人,约占69万高中教师的62.8%,36~50岁者近18万,占高中教师总数的25.9%。

可见,我国中小学35岁以下教师的比例平均超过50% 3.职称在约占47.8%的35岁以下小学青年教师中,获得小教高级职称的仅占该级职称总数的7.2%,拥有小教一级职称的也仅占9.2%;而仅占教师总数12.6%的50岁以上小学教师却占小教高级职称总数的50%以上。

普通中学的情形也基本相同:初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获得高级职称的仅占2.2%,高中青年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也只有4.4%。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高级职称在教师群体各年龄阶段呈偏态分布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职业成熟的一般规律。

据“面向21世纪中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特级教师成长过程调查研究”课题组对全国500多位特级教师问卷调查分析,一名教师从入门到胜任工作要3年左右时间,到单独承担任务和尝试创新约需4~8年;从成熟到进入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需要8~15年,到出科研成果阶段则需15~30年。

这种现象说明,我国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任务相当艰巨与紧迫。

二、中小学教师素质方面的主要问题人们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估计可以概括为:数量不足,待遇太差,地位低下,素质不高,队伍不稳,民办教师数量庞大。

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其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师德问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真正天国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杜威)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也出现了问题,“最后一片净土”也不再干净。

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注意修养自身师德,崇尚“利益至上”,放弃自我道德约束,以致使自身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要求出现较大反差。

某些教师或无视本职工作,热衷于“有偿家教”,搞第二职业;或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一己之私;或以罚代教,违法乱纪,触犯刑律等等。

教师的种种类似行为都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损于人民教师的形象,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人才会发出“谁来拯救灵魂工程师的灵魂”这样的呼声。

近年来,常常有某教师殴打、体罚学生,某教师侮辱学生人格,某教师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无视教师职业道德等类似的新闻见诸报端。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中小学教育的关注,另一方面说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问题的。

(二)专业素养问题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教师已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学历水平,中学教师中的大部分也已学历达标,但是,由于我国教师队伍基础薄弱,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教师法》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偏低,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就不高。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还相当突出。

且看1999年10月的一则报导《考老师》:改错:震耳欲聋、阴谋鬼计、以身作则……“七千零三万五千三百四十”的阿拉伯数字写法是什么?就是这样的题目,在广东阳山县的教师基础知识测验,竟有349人不合格,最低分3分,这着实让世人吃了一惊。

基础教学知识的缺乏还只是一个方面,不少教师还有一个封建的头脑,残留着很多封建迷信的意识,缺乏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

某中学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因为一个学生闹着玩,突然踢开宿舍门,室内一位14岁的住校女生受到惊吓,当晚发烧,无法入睡。

按迷信的说法,这是丢了魂,所以那位学生的父亲——正好也是学校的教师,在除了给这位女生打针吃药以外,还特地找来了一名阴阳先生,给她“收魂”,作了一通莫名其妙的法,画了一堆奇形怪状的符;大张旗鼓地在晚上烧掉了。

(三)民办教师问题三、教师专业性及其问题(一)1.专业性职业的标准2.教师专业性现状(二)我国教师专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1.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我国现任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比例失调,学科专业知识相当较好,但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案例:案例2.1:一位老师上语文课,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朝”字,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看黑板上有什么?”学生答:“有字”。

老师问:“这是什么字?”有学生举手答:“这是朝鲜的朝字”。

老师说:“不对!”又有学生站起来答:“这是朝气蓬勃的朝”。

老师又说不对。

这时候学生开始挖空心思地回答,有学生说是中国字,有学生说是汉字。

老师都说不对。

最后,老师恼火地指责:“都是傻瓜,这是多音字”!分析老师的提问语言表述不明确,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提问的用意2、专业道德危机潜伏,师德建设仍需加强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形势,教师职业道德潜伏着危机。

根据有关调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②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

③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

④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3.教师学历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 4.在职进修形势紧迫,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5.专业自主受到限制,专业权力名不副实 1993年10月通过的《教师法》和1995年3月通过的《教育法》,规定教师现阶段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①教育教学权。

②科学研究权。

③管理学生权。

④获取报酬待遇权。

⑤民主管理权。

⑥进修培训权6、教师组织力量薄弱,活动时空余地有限三、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现状的提高策略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内强师德,外塑形象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一位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文化知识,作风仪表对学生都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使教师胜任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因此,要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内强师德,外塑形象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

(二)学习课程标准理念,丰富理论,更新观念基础教育的改革与振兴,需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组织者和实践者,率先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