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观后感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题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尽管时光易逝,犹如白驹过隙,可那人、那精神是不变的。
曾经历史课上,听过老师讲遵义会议,但并无强烈的情感。
可今天看了影片后,竟不知,红军当年长征是如此艰难,革命形势是如此恶劣。
其中有几幕,可谓看得我叫百感交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可如今,不怕远征难的红军们被“反革命”捆住了手脚。
相信反革命大家是明白的。
正是因为它,才让有想法、有策略的毛泽东下了指挥台,被人说成“在担架上动弹不得”。
正是因为它,才让一心向国、赤胆忠心的秋紫烟被人禁锢,想寻死自了。
给我最大触动的,便是方云霄营长的一句“多说了一句话就成了反革命,荒唐!”
当然,让我最钦佩、最煽动内心的,是毛泽东管他的敌人蒋介石客气地称为“蒋先生”,这是最出乎我意料的。
这也是作为一位领导人,最难能可贵的。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眸子间似乎略过一丝惊叹与佩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毛泽东与瞿秋白辞别的那一幕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在那西风烈的傍晚,瞿秋白手中拿着一双草鞋,对毛泽东说:“穿我的“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红军们像骑着汗血宝马一般,无畏的冲在危险前面。
即使脚下是万丈深渊,眼也不眨就大步跨过。
浪淘沙,渡过泸定桥,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
我记得他们是二十二人,却在两个小时内飞夺了泸定桥,穿过了那片黑暗的枪林弹雨。
因为他们明白,是不能让胜利的喇叭声咽然与长空的。
“喇叭声咽,情意浓浓,聚而散之。
”可幸的是,红军们冲破了乌云闪电,相聚在那光芒之路上。
但相聚中总有分离,秋紫烟与方营长在刚聚首时,便又“聚而散之”。
随着方云霄的离去,只听一声枪响回荡空中,方营长便永远倒在了那金灿灿的麦田中。
我的心不禁隐痛,那是一种揪心的痛,看着秋姑娘那泪水潸然而下,我的眼眶也无意间红了。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的胜利,更是让我们记得曾经那段艰苦的岁月,让我们铭记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
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延续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争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