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主观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在脑中的反映,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没有情感的支持,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我们要培养“四好”少年,就必须重视加强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就情感教育的方法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情感教育要有鲜明的形象性
儿童是按照形象、颜色、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
”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形象能进入人的意识,能够打动儿童心灵,给他们以感染,因此,提供和创造鲜明、生动的各种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我注意了情感教育的形象性。
创造形象,以情感人,俗话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景能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情景中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布置、音乐声响、表情动作、语音声调等,对情感的激发往往有综合作用,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景,使孩子迅速进入“角色”激发情感。
如六一儿童节到了,教室里布置得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同学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优美的旋律在教室回荡,同学们在这样的情景中开展活动,心情格外舒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给他们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重视榜样,以人感人,榜样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往往能够把一种优良品质从动机、情感、意志和行为上有机地、完整地体现出来,使他们更具体地理解道德要求和了解前进的方向,共产主义道德如能以激动人心的形象展现出来,易为孩子们所接受,一个好的榜样,往往能给孩子们一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会常再现于他们的脑海,以情为支柱,给他督促,给他激励,给他导航。
在教育中,应把典型的人物形象有计划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注意情感的催化,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引导他们学习邱少云、刘文学、张海迪等模范人物,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光辉事迹,受到崇高的思想、献身精神的感染,并导之行,与孩子们的进步结合起来。
如天下雨,天气很冷,同学们能够坚持到校,不怕严寒,表扬他们学习边防军叔叔学得好,同学们守纪律,专心听讲,不受外界干扰就表扬他们学邱少云同学得好,同学们积极争取做好事,就表扬他们学雷锋学得好。
这样,把孩子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与英雄形象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学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
情感的连结加强,榜样就在心中树起来了,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激起了学习的志向,加深了道德认识,促进了道德行为的行成。
二、情感教育要有积极的启发性
为了培养学生对某件事物的情感,就应当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懂得有关道理,知之越多,爱之越切,情之越深,讲道理,并不是搞空洞说教,那样会事与愿违。
正确的方法是采取
积极的启发,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步提高,把情感逐步深化。
如儿童对祖国的认识比较模糊,就应从儿童熟悉、了解自己的家乡做起,因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让儿童收集家乡的可喜成绩,名胜古迹以及家乡的著名人物。
开展“我们的家乡真可爱”的主题队会,大家积极踊跃发言,以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到家乡确实可爱,由此产生热爱之情。
进一步激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利用品德课给同学们介绍祖国壮丽河山,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杰出的科学家等,使儿童知道我们生长在这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有灿烂文化、丰富自然资源辽阔疆城里的伟大祖国,无比荣幸。
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把她建设得更加富强,这样,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孩子们的激情调动起来了,情感得到了升华。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系列的了解妈妈——祖国的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收集祖国之最,进行图片展览。
争当祖国好儿童等活动,孩子们得到了启发,逐渐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开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想产生了飞跃,精神得到了充实,“祖国——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您”。
这个信念开始在孩子们心坎上扎下了根。
我认为,情感教育只有具有积极的启发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情感的闸门,沟通情感的渠道,使情通、理达,以情育情。
三、情感教育要有强烈的实践性
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陶冶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集体活动中,儿童的情绪相互感染,容易形成情感的共鸣,丰富多样,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对学生多方面的情感的培养起了很好的作用,有的强烈直接,有的潜移默化,效果显著。
如“送温暖”“扫红领巾一条街”等活动,激发了儿童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情感。
加强日常行为为习惯的训练,儿童的情感大量是通过日常生活,平凡小事逐渐培养起来的,儿童不善于隐藏造作,他们的思想感情很容易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来。
因此,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是培养美好情感的有效途径。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了对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训练,如早上到校见了老师“向早、向好”,放学回家向老师说“再见”坚持打扫公地卫生、排队,课前准备做到“快、静、齐”,鼓励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情感表现是好的,班风受到老师们的好评。
重视个别学生的实践指导,“从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
有的孤僻,有的粗暴,有的勤奋,有的懒惰,有的诚实,有的撒谎,有的谦虚,有的骄傲等。
即使是一个学生,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反映,不能只凭集体实践活动来解决的一个孩子的所有问题。
当然,集体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孩子们的情感的重要的主要途径,但是,离开了个别的实践指导,也是难以完成情感培养任务的。
这就需要教师接触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根据各自的情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如有的学生适应表扬,教师发现其闪光点,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其得到老师的信任。
有的儿童胆小,应多提问多安排一些工作让他独立完成,使其得到锻炼,在集体里,情感得到了陶冶,学习成绩进步很快。
总之,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美好的感情。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意义,把握方法,就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小学)
浅谈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 刘兴胜
教育论坛
2011.NO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