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协调功能训练

协调功能训练

小脑脑干型:桥小脑橄榄萎缩症、Marie氏共济失调 脑干型:Waiienberg综合症、Benedict综合症
C.前庭、迷路型共济失调
末梢型(内耳型):迷路炎、前庭炎、美尼尔氏症 中枢型:听神经鞘瘤、 Waiienberg综合症
D.小脑性共济失调
额叶型:穹隆部脑膜瘤、正常颅压脑积水 顶叶型:肿瘤、血管障碍 丘脑型:丘脑综合症
症状特征
深感觉性 小脑性
前庭、迷路性
躯干失调
++
++
++
四肢失调
+(下肢重) ++

直立障碍(睁眼) +
++
+
Bomberg氏症 ++(闭眼后 —∼∓
++(闭眼后渐重)
立刻)
步行障碍
看地面走路 宽步幅蹒跚步态 东倒西歪、偏斜
眼震

+(水平)
++(旋转水平)
语言障碍

++

其他
位置觉震动 绝减退腱反 射地下,感 觉异常,假 性手足徐动 症
注意事项
运动要在正常运动范围以内 防止跌倒 支具:负重时应尽量应用关节紧束带
卧位训练(初级)
基本姿势
卧位训练(初级)
卧位训练(中级)
卧位训练(中级)
卧位训练(中级)
卧位训练(中级)
卧位训练(中级)
坐位训练
坐位训练
坐位训练
立位训练
运动训练
横向走 前进
运动训练
后退 原地转
运动 补充运动区
感觉传入对运动控制的反馈
本体感觉、视觉-运动调节 触觉:手的精细运动 前庭觉:运动调节作用
运动的协调性
概念: 构成因素:时间的分配
空间的分配 强度的分配
运动控制功能障碍
运动瘫痪 肌紧张异常 过度运动症 协调运动障碍
运动瘫痪
脊髓前脚细胞病变 —痉挛性瘫痪 皮质病变—对侧上下肢瘫痪(单肢) 内囊病变—半侧肢体 脊髓病变—四肢瘫或截瘫 脑干病变—同侧脑神经瘫和对侧肢体瘫
其他的运动机能检查
1.静态姿势保持力 2.被打破平衡后的身体应答
物理外力 操作感觉情报 3.随意运动
协调性训练
利用视觉的代偿: FRENKEL训练法
增加固有感觉情报 重锤负荷和装紧绷带 PNF训练法 使用不稳定器械
感觉运动在教育:
FRENKEL训练法
背景: 18世纪末叶瑞士Freinof疗养院主任 H.S.FRENKEL 1902年在伦敦出版了一本书,80 年代日本专家服部一郎根据这本书编写了一套 训练法。
协调功能训练
概念
协调功能是人体自我调节,完成 平滑、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 的一种能力。
椅座位举起上肢
椅座位抬起双足
所谓协调
各级肉的组合 强度、时机、感觉(位置觉、运动觉、
视觉) 很恰当的运动
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反射 上位中枢的调节 大脑基底节 小脑对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感觉传入对运动控制的反馈
训练法基础是:利用代偿障碍部位残存部分的感 觉系统,特别是利用视觉、听觉、触觉来随意 的管理运动其实质在于注意力集中、反复正确 练习。
训练种类
上肢对下肢的训练 躯干、下肢:卧位的训练
坐位的训练 立位的训练 步行时的训练 附加负重的步行训练
训练的顺序
系统的有顺序的进行 从容易动作开始 运动的范围和速度 先睁眼后闭眼 从轻的一侧开始 次数:一次运动连续做3—4次 休息:一个运动完了要休息
反射
受到刺激后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形 式比较简单固定的,无意识的运 动。
反馈抑制 前馈抑制
上位中枢的调节
锥体系—随意运动 椎体外系—脊髓、脑干
大脑基底核 红核 前庭核 网状结构 小脑 大脑皮质
上位中枢的调节
脑干运动调节系统 前庭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大脑基底节
迷路性翻正反应 躯干性翻正反应 头翻正反应 视觉翻正反应
痪(交叉性瘫) 神经接触点病变—重症肌无力
肌紧张异常
维持姿势的基本因素—牵张反射 肌紧张异常增加—痉挛、挛缩、强直
过度运动症
舞蹈病 手足徐动症 投掷样运动 震颤:静止性、运动性 其他运动障碍:肌张力障碍症、抽搐面
肌痉挛、痉挛性斜颈、书 写痉挛
协调运动障碍
运动失调 :前庭迷路性 深感觉性(脊髓损伤、末梢性神经障碍) 大脑性 小脑性
帕金森氏综合症 不自主运动 偏瘫的中枢神经疾患
按症状分

指鼻指试验
旋前旋后试验
种类及代表疾病 A.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脊髓(后索)型:脊髓痨Friedreich失调 末梢神经型:糖尿病性神经炎、酒精中毒性神经炎
B.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性:实质型:晚发皮质性小脑萎缩、亚急性小脑变性 齿状核型:
上肢运动
指物 抓捏
重锤负荷
生理机制:
1.由于种锤负荷增加了运动肢的运动量,使拮 抗肌增加了紧张度,继而拮抗肌收缩变得容 易。
2.重锤负荷可增高患者对残疾部的认识,增加 患者的集中力。
3.由于重锤负荷,肌和伸肌活动比例可发生变 化。
4.以上各种原因相互关联
负重训练
躯干协调机能检查
躯干协调机能级别 1级:无失调症 2级:轻度动摇 3级:中度失调或椅坐位轻
度失调 4级:椅坐位中度失调
四肢协调机能检查
指鼻指试验
四肢协调机能检查
旋前旋后试验
四肢协调机能检查
打膝试验
上肢运动协调性检查
下肢运动协调性检查
跟膝试验
胫骨叩击试验
运动分解检查
躯干平衡检查
1.基底面不同的检查 2.视觉条件不同的检查 3.足底感觉不同的检查
旋转性眩晕,耳鸣、 难听、头位性眼震
协调运动障碍的现象
效率低下 精确性低下 稳定性低下
评价前的检查
肌力低下:小脑性协调障碍,由于肌力 不均衡,常表现为伸肌强, 屈肌弱。
不随意运动(过度运动症) 感觉检查:关节位置觉、运动觉、关节
定位觉、振动觉、足底觉
关节定位觉检查
协调机能检查
小脑对运动的调节
旧小脑:抑制抗重力肌的紧张性 新小脑:控制随意运动及精细运动 普肯耶氏细胞-抑制小脑皮质发出的传
出神经冲动 稳定器的作用-即平衡作用
大脑皮层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中央前回-支配随意运动 锥体束-随意运动的指令性传导系统 刺激第四区-对侧肢体末梢产生运动 刺激第六区-四肢肌群及上下肢带肌广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