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护理学简答题

老年护理学简答题

老年护理学名词解释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人口年龄不断增长的人口现象。

WHO: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以上老龄化社会:发展国家(人口老化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发展国家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口比例的10%以上。

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去除残疾和残障后所得到的人类生存曲线,即个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

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对其定义: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存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相关的生存状况的感受。

也就是指人们对生活的适应状态和主观、和主观感受,通常通过人们对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等领域的态度和满意度等主观指标来测量与评估老年保健: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t凡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ADR:是指在药物使用常规剂量的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出现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或有害的反应,它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作用,过敏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情感是个体通过社会化过程发展起来的特殊心理现象,即人们对周围事物、自身以及对自己活动态度的体验。

直立性低血压:任何一次直立时的收缩压比卧位时的降低范围大于等于20mmhg,或舒张压降低的范围大于等于10mmhg。

焦虑:个体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不愉快酌情绪状态,也就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面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重大事件,或者预示着要做出重大努力进行适应时,心理上出现的一种期待情绪抑郁:个体失去某种其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最常见的情绪反应。

其显著特征是情绪低落,典型症状为兴趣减退甚至消失,常伴有失眠、悲哀、自责、性欲减退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老年抑郁症:发病于老年期的以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方面的多种症状的综合症合理营养:指所有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及水分,得到适当的供应以满足维持机体最佳状态的需要。

老年痴呆:发生在老年期的智能障碍,基本特征近远期记忆损害并伴有抽象思维,判断力及其他高级皮质功能障碍或人格改变。

AD老年前期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不明原因的进行性不可逆神经元变性疾病。

VD:血管性痴呆,亦称多梗性痴呆,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与脑血管疾病有关,如高血压脑卒中等。

老年骨质疏松症(0P):一种以骨质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的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韵代谢性疾病临终关怀: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患者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是患者得以舒适安宁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问答题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1人口老化随着科学与经济发展而加速 2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3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4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增长速度快 5老年妇女是老年人口中的多数中国老龄化的特征 1、数量第一: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巨大。

2、速度第一:中国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老化发展迅速。

3、地区发展不平衡。

4、城乡倒置显著。

5、老年人口数量女性多于男性。

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我国人口老化的社会问题1、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2、社会保障问题突出3、困扰国家经济发展4、导致劳动力不足5、引发社会矛盾。

健康老人护理特点1、维持和延缓生理功能的减退2、保持良好的情绪3、重视老年社会问题患病老人护理特点1、健康史采集困难,老年缡起病隐匿,机体老化,功能减退2、病情观察具有专科特殊性,老年病症状不典型3、生活护理比例大,自理能力下降4、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特殊性5、护理措施多样性及复杂性,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病情复杂6、临终关怀不容忽视,关心家属的需求,尊重死者的习俗。

老年护理的道德准则:1、尊老爱老敬老 2、忠诚 3、慎独 4、技术精益求精老年人用药特点l、老年人用药剂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宣小剂量开始,用药种类依主要疾病以简单的一种用药为妥2、治疗依从性差,因记忆力下降,服药时容易漏服或过量补服 3、用药种类多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表现不典型5、对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老年人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导致二重感染的机会增多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 1、受益原则:1)明确用药适应症,2)要求用药的受益/风险>1,3)选择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2、5种药物原则: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避免过多的药物台用而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要做到:1)了解药物治疗的局限性,2)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选择一举两得的药物,3)重视非药物疗法,4)减少和控制服用补药3、小剂量原则。

“低起点,慢增量”用药从小剂量1/5~1/开始4、择时原则: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

铁剂最大吸收率位于19:00,中、晚餐后用药较合理,阿司匹林早餐后血药浓度高,疗效好5、暂停用药原则 6、及时停药原则:体温维持正常3-5天即可停药老年人常用药的不良反应:1、服用利尿剂时,由于老年人内环境稳定能力下降、代谢功能减弱.容易出现低钾血症、低血容量血症、低血压、葡萄糖耐量低减 2、服用抗高血压药时,由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损害、静脉张力降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调节减弱,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由于老年人代偿能力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长期应用利血平可能出现抑郁症的不良反应 3、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因考虑老年人对该药敏感性高 4、老年人对镇静催眠药敏感性增加,使用地西泮可出现过度倦睡、精神运动行为损害和精神错乱,使用硝西泮可出现尿失禁、营养不良、活动减少5、服用西昧替丁易引起老年人的精神症状老年人药物治疗护理:1、全面评估老年人用药现状和自我服药能力。

1)了解老年人的用药史 2)评估老年人各系统老化程度 3)评估老年人自我服药能力 4)了解老年人用药知识掌握的程度。

2、给予全面安全与合理的用药指导 3、准确合理用药 1)正确选择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方便、经济、安全,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患者。

注射给药可以准确而迅速地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特别适合于危重患者。

舌下给药,只适合少数容易穿特粘膜的药物,因吸收不不通过肝,是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

吸入法适用于挥发性或气体药物。

2)选定适当的用药时间及服药间隔。

在遵循医嘱的前提下,结合老年人各自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选定适当的时间和间隔服药,避免用法紊乱。

给药的方式尽量简单,考虑患者的用药能力和生活习惯,服药的时间应以药物发挥作用最明显时间为日常工作时间,以免影响休息,有些用药还应配合人体激素的分泌的规律,给药时间还应考虑药物的作用时间。

3)帮助患者坚持遵医嘱用药 4、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的ADR。

ADR的严重程度:1轻度:对治疗无影响而一般不需要处理。

2中度:直接影响治疗,需要对症处理。

3重度:威胁生命或引起死亡,必须立即抢救。

老年人的情感变化特点:1、老年人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喜悦、愤怒、悲伤和厌恶等情绪。

2、老年人描叙喜悦情绪用词少 3、老年人的抑郁感和过度关注健康有关 4、老年人愤怒情绪产生的原因以个人得失为主,5、老年女性有疑病倾向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要1、尊重的需要2、情感的需要。

3、社会交往的需要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焦虑,否认,猜疑,愤怒,抑郁,自我概念低下,孤独,过分依赖,退化,恐惧,遵医嘱依从性不良。

影响老年人心理的因素:l、角色适应障碍2、经济拮据3、生活规律失常4、人际关系紧张5、疾病困扰6、丧偶7、再婚老年人常见心理状态:遗产心理,年长者心理,恋旧心理,时间感,生命周期感,超越心理,平静地面对死亡。

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注意事项1,、环境安静温度适宜 2、时间充分避免劳累 3、体位舒适方法得当 4、沟通的技巧(询问和倾听、核实、家属或照顾者的帮助、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老年人饮食原则:1、遵循科学的膳食结构 2、提供均衡的营养素 3、合理分配食量 4、合理烹调 5、注意个体差异。

影响老年人饮食与营养的因素:1、机体老化 A能量消耗减少 B机体构成改变、C 咀嚼和消化功能降低 D循环功能下降2、认知障碍3、疾病的影响4、心理社会因素。

老年人进餐注意事项:1进餐时不宜观看电视2协助老年人进食的工作人员,应事先告知并取坐位协助进餐,不宜站着而使老年人产生受威胁或被迫感3进餐时无关人员不宜在老年人面前来回走动,更不应相互聊天,影响进餐的注意力和食欲。

4工作人员应避免对所提供的食物作负面的评价触摸时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l、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及尊重其社会文化背景 2、渐进地进行治疗性触摸 3、避免老年人受威胁或受刺激 4、运用一般护理活动和接触实现触摸的疗效 5、正确对待老年人给予的触摸倾听注意:适当的身体姿势目光接触良好的态度适时的反馈老年人的运动种类:日常生活活动,家务活动,娱乐运动,职业运动。

运动原则:1选择正确的方式 2循序渐进3持之以恒 4时间恰当 5场地适宜 6自我监护 7注意事项 8体力劳动不能完全取代运动锻炼 9防止跌倒。

老年人运动的自我监护运动时的最高心率可反映机体的虽大吸氧力,而吸氧力又是机体对运动负荷耐受程度的一个指标,因而可通过最高心率来掌握运动量。

l、运动的心率监测:最简单方便的监测方法是以运动后心率作为衡量标准,即运动后最高心率(次/分)=170—年龄。

身体健壮者可用180做被减数 2、运动量的监测:运动结束后在3分钟内心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明运动量较小,应加大运动量;在3~5分钟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明运动量适宜;在10分钟以上才能恢复者,表明运动量过大,应减少运动量 3、自我感觉综合判断:运动时全身有热感或微微出汗,运动后感到轻松或稍有疲劳,食欲增进,睡眠良好,精神振作表明运动量适应,效果良好。

运动时身体不发热或无汗,脉搏次数不增加或增加不多,则说明运动量小,应加大。

出现严重的胸闷,气喘,心绞痛或心率减慢,应立即停止给予治疗。

运动后疲乏,头晕,气促,心悸,食欲减退等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减少运动量。

老年人运动注意事项:1、饭后不宜立即运动2、运动之前最好做5分钟的热身运动3、应该选择不费力的运动开始,再逐渐增加运动量、时间和频率4、老年人在两种运动中间需要较长时间休息5、注意气候的变化6、年老体弱患有多种慢性病或平时有气喘胸闷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避免发生意外7、有下列情况暂停运动锻炼:患有急性疾病,近期有心绞痛或呼吸困难,严重高血压或血栓性静脉炎等,老年人精神受刺激,情绪激动或悲伤时,应该在病情或情绪稳定后再开始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