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浮选工培训理论试题

浮选工培训理论试题

浮选工培训理论试题姓名:单位:成绩:一、填空题(共分,每空分)1、煤泥浮选是利用煤粒与矸石之间(表面润湿性)的差异进行煤矸分离的过程。

2、煤泥可浮性一般采用灰分符合条件下的(浮选精煤可燃体回收率)作为评价指标。

3、煤泥浮选原则流程包括:(浓缩浮选)、(直接浮选)和半直接浮选。

4、浮选煤泥来源主要包括三部分:(原生煤泥)、次生煤泥、浮沉煤泥。

5、药剂制度是指煤泥浮选过程中使用的浮选药剂(种类)、(用量)、添加方式、加药地点及加药顺序的总称。

6、根据药剂在浮选过程的用途和所起的作用,可将浮选剂分为(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

7、调整剂用于调整其他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又包括(抑制剂)、(活化剂)和PH调整剂。

8、浮选过程中,颗粒(选择性)附着于气泡上的过程称为气泡矿化。

9、矿化气泡的形成有三种形式:(大泡形成的矿化气泡)、群泡形成的矿化气泡和气絮团形成的矿化气泡。

10、按充气搅拌方式可将浮选机分为机械搅拌式、(充气式)、(混合式)和空气析出式四种。

11、浮选机应具备的三个基本作用:(充气作用)、搅拌作用和(浮选产物分离)作用。

12、FCSMC型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结构主要包括(浮选段)、(旋流段)和(气泡发生器)三部分。

12、气泡发生器是浮选柱的关键部件,一般由(喷嘴)、吸气室、喉管和(扩散管)组成。

13、浮选用辅助设备包括(调浆设备)和浮选药剂添加及乳化装置。

14、矿浆浓度可以用三种方式表示:(液固比)、(固体质量百分比)及单位体积固体含量。

15、矿浆充气程度指矿浆中空气含量、(气泡弥漫程度)及(气泡在矿浆中分布的均匀性)。

16、在浮选流程内部结构中,(三产物浮选)流程适于处理难浮、极难浮煤,精、尾煤指标控制的最好。

17、油比是指(捕收剂)和(起泡剂)用量的质量比。

我国煤泥浮选的油比一般为(5:1-10:1)。

18、分段加药是指将药剂总量的(60-70%)添加到矿浆准备器,其余加到浮选机各室中矿箱内。

19、评价浮选工艺效果的依据有(浮选精煤数量效率)和(浮选完善指标)。

20、在浮选效果评价指标中,(浮选完善指标)用于同一选煤厂煤泥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浮选效果评定。

二、判断题(共分,每题分)1、煤化程度越高,煤的可浮性越好。

因此,高变质程度煤的可浮性最好(×)2、煤的接触角越大,亲水性越强,煤的可浮性越差。

(×)3、低分子量的油类药剂,容易在煤粒表面展开,并且渗透到煤的孔隙中去,使得药剂耗量增加。

(√)4、在煤泥浮选中,起泡剂提高了气泡在矿浆中的上浮速度。

(×)5、经捕收剂处理后,矿粒与气泡的附着时间大大延长。

(×)6、提高煤泥的入浮浓度,可以增加煤粒与气泡的接触机会。

因此,入浮浓度越高越好。

(×)7、在PH值处于中性或微碱性时,浮选精煤指标最佳。

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颗粒的可浮性。

(√)8、当浮选给矿量大,浮选时间不足时易造成尾煤跑煤现象。

(√)9、在XJM-4型浮选机中,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径向间距要适中,一般在15mm较合适。

(×)10、相对来讲,对于氧化程度较浅的煤,用非极性油类作捕收剂,浮选效果最佳。

(√)11、在浮选过程中,中等煤化程度的煤比煤化程度深和浅的煤用药量要大。

(×)12、浮选精煤数量效率是指浮选精煤灰分相同时,实际浮选精煤产率与理论浮选精煤产率百分比。

(√)13、浮选机充气量越大,对浮选过程越有利(×)14、在二次富集作用下,泡沫层精矿灰分由上至下逐渐降低。

(×)15、在煤泥浮选中疏水性强,可浮性好,细泥少,粒度较粗的煤粒可用小油比的浮选剂。

(√)16、由于在浮选中,粗粒级物料选择性比细粒级好。

因此粗粒级物料越多越好。

(×)17、粒度越细,颗粒浮选速率越小。

因此在浮选中,极细粒浮选速率最快。

(×)18、浮选机的液面太低泡沫不能及时刮出,致使低灰分的煤粒损失在尾煤中而导致尾煤的灰分升高。

(×)19、-325网目粒级细粒是浮选的主导粒级,是浮选精煤质量的关键。

(√)20、低变质程度的煤具有较高的表面孔隙度和较多的含氧官能团,亲水能力较强,可浮性较差。

(√)21、接触角随煤的含碳量增加而增大,在焦煤时达到最大,然后又随含碳量增加而变小。

(√)三、选择题(共分,每题分)1、煤的氧化程度越高,可浮性(A)A、变差B、不变C、变好2、选煤厂常用的捕收剂为柴油,它属于(B)化合物。

A、极性B、非极性C、杂极性3、XPM-4型喷射式浮选机是一种(B)浮选机A、机械搅拌式B、无机械搅拌式C、混合式4、入料浓度为(B)时,浮选机的效果最好。

A、30—50g/l B80--100 g/l C 120 g/l以上5、浮选药剂的添加顺序一般为(C)。

A、捕收剂、调整剂、起泡剂;B起泡剂、捕收剂、调整剂;C调整剂、捕收剂、起泡剂6、关于XJM-16浮选机各符号意义,不正确的是(A)A、X—一选矿机械B、J——机械搅拌式C、M——煤泥用D、16—单槽容积4m37、聚丙烯酰胺浓度达到(C)g/L,会导致浮选选择性降低,精煤产率下降。

A、1.5B、2.5C、58、在煤泥浮选过程中,用于消除细泥覆盖于煤粒表面的有害作用的浮选剂称作(A )A、分散剂B、絮凝剂C、捕收剂D、起泡剂9、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进气方式主要是由(A)A、叶轮的强烈搅拌作用B、利用外部压入空气C、矿浆吸入空气10、煤泥水经浓缩就后进入浮选的方式称为(C)。

A、直接浮选B、间接浮选C、浓缩浮选11、下面属于起泡剂的浮选剂是( C )A、煤油B、石灰C、醚醇油12、刮泡板与刮泡堰之间的间隙一般在(B)mm为宜。

A、<3B、3-6C、5-813、装配浮选机时,叶轮与定子之间轴承一般径向间隙( B )A、5-12mmB、5-10mmC、15-20mm14、浮选时矿浆浓度越高,则精矿品位越(C ),回收率越()。

A、高,高B、低,低C、低,高D、高,低15、为了提高浮选效果,浮选槽普遍采用浅槽,浅槽的深度和宽度比为(C )。

A、<1.5B、<1.2C、<1.016、下列关于细泥对浮选的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

A、细泥吸附大量药剂,使药耗增加;B、易覆盖于粗粒表面,影响粗粒浮选;C、易夹杂于泡沫产品,使精矿品位上升;17、使用过量的捕收剂,会使(C)。

A、精矿品位提高;B、回收率下降;C、精矿品位下降;18、在浮选过程中,为了提高精矿品位,应加大,为了提高回收率,应加强。

(A)A、精选次数,扫选次数B、扫选次数,精选次数C、矿浆浓度,精选次数19、( C )流程适用于易浮煤或中等可浮煤。

A、中煤再选B、三产品浮选C、一次浮选20、浮选气泡适宜的大小为(B)。

A、0.2mm以下;B、0.2—1mm;C、1.0mm以上四、简答题(共分,每题分)1、什么是分段加药,分段加药有什么优缺点?答:分段加药是将药剂按比例分别加到矿浆准备器和浮选机各室中。

优点: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调整浮选速度,充分地发挥药剂的作用,保证精煤质量指标,改善浮选泡沫产品的脱水效果。

缺点:增加操作管理困难,同时加药点增多,使得药剂与煤浆的搅拌、接触时间相对缩短,分散度降低,容易出现药剂浪费现象。

2、直接浮选有哪些优缺点?优点:①消除循环水中携带细泥现象,可实现清水洗煤②入料粒度组成均匀,粗粒含量少,基本杜绝超粒③入浮浓度低,可改善细粒级和细泥的选择性④煤泥在水中浸泡时间缩短,降低了泥化现象,改善可浮性。

缺点:由于入浮浓度低,生产中须严格控制清水添加量;煤浆流量大,药剂消耗量增加;设备选型时,根据矿浆通过量计算,所需设备台数增加。

3、煤用浮选剂的作用?①提高煤粒表面的疏水性和煤粒在气泡上的粘着牢固度;②在矿浆中促使形成大量气泡,防止气泡兼并和改善泡沫的稳定性,使煤粒有选择性地粘着气泡而上浮;③调节煤与矿物杂质的表面性质,提高煤泥的浮选速度和选择性。

4、简述浮选柱气泡发生器的工作原理由泵送来的矿浆从喷嘴高速喷射出时,在吸气室产生负压,吸入空气和起泡剂。

喷嘴通过吸气室与喉管相连,喷嘴喷出的矿浆与吸入的空气、起泡剂一起进入喉管,气、固、液三相强烈混合。

部分空气被搅拌粉碎成气泡,在与颗粒碰撞中形成矿化气泡,另一部分空气则溶于高速液流中。

当液流从喉管进入扩散管时,混合液流速度突然减少,压力陡然降低,使在喉管内溶入矿浆的空气重新析出,形成大量具有活性的微泡。

5、什么是二次富集作用?在煤泥浮选过程中,在矿化气泡从泡沫层的底部上升到表面的过程中,气泡之间的水化层逐渐变薄,水层中的水向下流动,使一部分因机械作用带到泡沫层中的高灰细颗粒重新被水带走,因此,泡沫层的上层精煤的灰分要比下层的低,在泡沫层中进行的这种清洗污染精煤的细矸石颗粒和集中精煤颗粒的作用称为二次富集作用。

五、论述题(共分,每题分)1、结合实际分析浮选精煤灰分超标的原因(1)入浮浓度过大(2)入浮煤浆流量过大,浮选时间太短,只有灰分高的细粒、细泥才能浮起(3)入浮流量太小,浮选时间太长,使一些高灰杂质浮起而污染精煤(4)液面太高,泡沫层薄且不稳定,刮泡时将煤浆刮出(5)药剂性能发生变化,添加量掌握不准(6)入洗原煤煤质变差,细粒及粘土类矿物质增多,未及时调整(7浮选稀释水质量差,如循环水浓度高,高灰细泥或残余絮凝剂含量过多(8)各室刮泡量比例与各室泡沫灰分变化规律不适应(9)频繁开停机或原煤改层,导致正常生产秩序被打乱(10)长时间停机后重新运转,机槽内积存的煤泥、杂质随之浮起,影响精煤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