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即墨市院上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青岛即墨市院上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方案推导
用地选择——保护生态资源
对现状用地坡度、坡向、高程等进行分析,识别出 可建设用地。 适宜建设用地(16.23ha) 以现状村庄为主; 一般建设用地(4ha) 加以改造可用于建设,为远期村庄发展拓展用地; 限制建设用地(55.06ha) 主要为花卉苗木种植区(耕地、园地); 严格保护用地(132.57ha) 为周边山体植被(豹山、鹤山)。
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借力、
衔接、错位。发展以花 产业提升空间分析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卉苗木和乡村旅游产业 为依托美丽乡村
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乡村活力之美
生活宜居之美 田园环境之美
基础奠定
打造项目认知度
打造认同度
传统农业 四个转变 现代农业
村庄集聚
产村相融 景村
实行农村社区股份制,使村集体资产增值 制定有效促进村民参与村庄管理手段
明晰村民责任包干区,建立奖惩机制; 考虑村民意愿,鼓励村民全过程参与; 了解村民生活习惯,设计符合村民实际使用需求。
社会动力
村民全过程 参与
经济动力
明晰产权界 定
村庄 管理
环境动力
经济实用原 则
26
PART Ⅳ
第四部分
4 规划与布局
33
分区项目策划
乡村生活区
以院上中心路为脉络向周边山麓延伸的居住空间,遵循原有的建筑肌理,保留传 统的生活方式,增加活动空间,激发活力。 核心项目:
院上村
9
现状建设
1、自然生长的“原生态”乡村总体面貌
2、需进一步补全完善的服务设施
3、道路系统性需加强,沿路景观需提升 4、自然的山体景观和典型的自然村庄 老的、自然的旧宅需要保护与改善 新的、现代的村宅需要控制与协调
活动广场 村委会、老年活动室 活动广场
供水房 污水管
配电室
产业合作社
垃圾收集点
10
以点带面,规划试点可作为青岛市远郊村庄整体发展的有益探索
PART Ⅱ
第二部分
2 现状解读
现状产业
良好的产业基础——以花卉苗木种植为主导
产业模式——实行“协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 理模式。 产业分布——土质属酸性沙壤土,现状花卉苗木产业 主要分布于南部,北部山体梯田有部分种植。主要产 品:耐冬、桂花、药用木瓜,特色产品:对节白蜡。 产业规模——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300余亩;并租赁 周边村庄650亩,年收入超过六千万。 种植技术——桂花“两头嫁接法”国家专利。
乡村生活
主题文化展演 文化主题度假 生态休闲度假 户外休闲运动 ……
休闲度假
22
四大策略——美丽院上策略
1、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品质,强化“院上”品牌
四大策略——美丽院上策略 2、提倡低成本、本土化的美丽乡村建设
尊重民意,局部搬迁
顺应村民意愿,愿意搬迁,由政府主导植入旅 游业态;不愿搬迁,由村民主导,政府引导发 展农家乐产品。
高程 坡度 坡向
28
功能结构
以院上为核心形成四大社区板块
整合周边村庄土地,发展以院上品牌为特色的大社区; 大龙嘴村、西上庄村、东上庄村以规模种植为产业支撑; 院上村以高端种植、种植观光、乡村旅游为品牌打造。
T型骨架、核心引领、绿脉渗透、四区协同
T型骨架 依托珠江二路、院上中心路及水系的T字型骨架,构建村 庄空间格局 核心引领 以展销中心、集散中心、梯田花海、传统风貌建筑群、茶 花谷等项目为核心,带动村庄发展 绿脉渗透 预留绿化景观通廊,将山体、水系、种植绿化楔入村庄 四区协同 村域共分为入口服务区、观光种植区、乡村生活区、高端 旅游度假区四大分区
32
分区项目策划
入口服务区
核心项目: 院上新社区(占地1.62ha) 融入院上传统建筑元素,结合山地地形,建设景观绝佳的新型乡村社区; 提供小区型的居住空间,给予村民多元化的居住选择; 村口公园(占地0.71ha) 结合村口空地及种植用地,设置一个以休闲游憩、形象展示为主的公园; 以大面积的自然景观塑造村庄入口; 公园绿化选用本地树种,强化归属感与可识别度。
29
土地使用规划
村域面积229.60公顷,其中建设用地39.76公顷,占总用地 面积的17.32%,园地(果林)4.47公顷,园地(花木) 47.38公顷,种植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22.58%。
用地限定,保护生态 分区明确,完善配套 预留廊道,塑造空间
用地代号 R 其中 其中 其中 S 其中 G 其中
以解决民生为基础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改善村民人居环境;以产业 发展为推手,富裕村民;建立村规民约、奖罚机制, 为长效管理铺路,实现村庄可持续发展。
以农民为主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村民监督职能及决策权,从“政府主导”向“农 民主导”转变,开展四大工程:环境提升工程、服务 提升工程、素质提升工程、经营提升工程。
31
分区项目策划
入口服务区
核心项目: 展销中心(占地2.98ha) 紧邻城市主要干道,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保证花木交易的物流优势; 强化沿街界面塑造,与周边地块进行联系; 花园式的空间布局,增加步行乐趣; 交易中心与精品商业街相结合,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布局信息中心,建设花木交易电子商务平台。 集散中心(占地0.61ha) 院上乡村旅游的集散地,设置客运中心、公共停车场、商业服务、及自驾俱乐 部等功能。
18
四大策略——区域对接策略
3、与周边村庄联动发展,形成“大院上”花卉苗木及新型社区组团
通过技术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与周边村庄组团化发展,形成以院上为 龙头的 “大院上”花卉苗木产业基地; 并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集中配套完 善服务。
19
四大策略——产业先行策略 坚持以“花卉苗木”与“乡村旅游” 双核驱动,做大做强院上乡村经济
A
A1
B
B1 B14 B3
水域
园地(果林) 园地(花木) 林地 规划区总面积
总计
30
项目布局
通过策划近期重点项目,作为村庄建设美丽乡村的动力引擎, 加强规划的可实施性。 入口服务区 展销中心 集散中心 新社区 村口公园 乡村生活区 传统风貌建筑群
观光种植区 茶花谷 梯田花海 高档花木基地
高端旅游度假区 主题农庄 度假别墅
3、即墨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即墨自2011年起连续3年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城乡同
治、全域共美”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即墨市级财
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用于美丽村庄建设的“奖补”。订 立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检查、 考核标准。
试点意义
院上村具备区域内普通 村庄的典型特征
产业业态:以花卉苗木产业为主导 组织方式:专业合作社 发展基础:原生态的乡村风貌
充分尊重村庄风貌肌理、生活方式
摒弃 “涂脂抹粉”的村庄整治方式,制定村庄风貌 范围,保持原生态的特色乡村风貌。
村庄整治与项目开发结合,活化闲置资产
对拆迁并点及人口流出型村庄,政府流转空置房屋, 并以土地出让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介入开发洋家乐、 高山养老等高端旅游度假项目,确保空置资源的维护 与利用,同时经由外部引入资本及技术,引领村庄产 业发展。
24
四大策略——优化组织策略 1、优化组织模式,鼓励全民参与,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四大策略——优化组织策略
2、优化产业组织模式,打造乡村联合经济
从“合作社”向“联合社”转变 建立“专业合作社+品牌+龙头企业”模式
龙头企业
联合社
院上花卉苗 木专业合作 社
“院上”花 卉苗木品牌
专业种植户
3、推动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村民自治模式
整体保护,重点修缮
民居改造坚持保护优先,杜绝大拆大建,结合 建筑现状特性进行就地改造。
因地制宜,体现乡土特色
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本地材料、 本地树种,一方面体现节约,另一方面能激发 村民对环境的感情。
尊重农户的日常生活习惯
村庄整治改造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户的日常生 活习惯,满足其各类使用要求。
PART Ⅰ
第一部分
1 项目背景
项目区位与规划范围
院上村——青岛市郊美丽、宁静的世外桃源
区域位置: 院上村坐落于崂山北麓的太 子山脚下,紧邻鳌山湾畔的 鹤山风景区,依山傍海。 规划范围: 院上村村域面积2.30平方公里。
院上村
滨海公路
鹤山风景区
院上村
4
三大发展背景 1、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四大策略——区域对接策略
1、协调周边发展,成为区域生态景观、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
海洋温泉 度假区

院上村
即墨中心 城区 鳌山湾森 林公园

蓝色硅谷 智核区

崂山风景 区

17
四大策略——区域对接策略
2、连接两条东西向主要交通干道,形成良好对外交通组织
即墨总规确定的两条东西向主要交通 干道长江二路和珠江二路分别从院上 南北两端穿过,规划延伸院上村中心 路,衔接长江二路和珠江二路,提高 院上对外通达率。
传统城镇化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就业; 村庄逐步衰败和空心化, 留守村民边缘化。
新型城镇化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城乡 互动; 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 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
2、青岛市聚焦美丽乡村的建设
2013年青岛市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出台了《青岛 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意见》,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特 色鲜明和带动作用明显的村庄开展试点。
良好的现状基础 优质的自然条件
花卉苗木产业
以现状花卉苗木种植为依托,延伸产 品内容,延展产业链条,形成花卉苗 木产业集群。
乡村旅游产业
发挥现状生态本底优势,结合花卉苗 木、村庄建设,打造原生态的乡村旅 游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