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设定》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绘画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学时数】总课时56学时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场景设定是动漫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是除角色以外一切对象的造型设计,是塑造角色和影片风格的关键创作环节。
是动漫专业学生必备能力之一,为今后的动画制作课程做好准备。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镜头画面中表现场景空间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动画场景设计的技巧与方法,了解动画场景设定的分类与动画场景设定的构思方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场景设计课程,使学生了解场景设计的规范与要求,掌握场景设计的设计、制作过程。
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场景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场景造型方法场景设定风格的把握。
教学难点是动画场景设定的绘制与色彩表现。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1、动画场景设计概论(2-4课时)1.1 动画场景设计概述1.2 动画场景的类型1.3 动画场景的设计流程2、透视基础(5-10课时)2.1平行透视2.2成角透视2.3三点透视3、动画场景的构成(12-16课时)3.1 自然景观3.2建筑空间3.3 意象空间4、布光原理(4-8课时)4.1 布光原理4.2 灯光设计4.3 光效5、动画场景构思(8-10课时)5.1影视动画时空5.2 场景色彩基调5.3 场景风格6、动画场景构图(4-6课时)6.1 构图原理6.2 构图规律6.3 动画场景构图特点6.4 静态构图与动态构图6.5景别6.6 镜头运动7、动画场景设计制作(8-12课时)五、教材及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孙哲《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现代出版社六、考核与评价以课堂作业与提问相结合进行考核。
考核办法:课堂提问结合阶段作业的成绩计算总成绩,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确定作业形式及作业数量,不能按时、保量完成作业者,由任课教师酌情扣分。
不完成课堂作业者,不能取得本课程成绩。
成绩计算方法: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占30%,课堂作业成绩占70%。
七、补充说明本课程注重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理论讲授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并且配合一定量的动画欣赏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动画场景设计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在原始阶段进行深化与提高,使创意更彻底的表现主题。
在设计语言与表现风格样式上,鼓励学生大胆综合利用各种风格的艺术设计语言。
场景设计授课计划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2、教学手段及组织设计场景设计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中涉及专业基础部分,专业认识部分以及设计理念部分。
在教学环节上,讲解理论与训练相结合,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训练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示范操作等形式的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认识。
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知识与操作技能。
通过短片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强化理论的实践性,直观展示、分析场景设计的不同类型,不同思路、方法,以及相关的基础技能。
通过作业分析进一步完善学生认识,指导实践与操作,通过短片的制作,强化学生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联系,建立完整的专业学习观念。
场景设计教案第一部分:场景设计基本知识(4课时)一、场景设计的基本概念场景设计是指影视片中人物以外的所有造型部分的设计,包括角色活动的各种空间环境,以及道具设计等内容。
同时场景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结合镜头创造的空间效果。
二、场景设计的基本作用场景设计对镜头画面有决定意义。
场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通过镜头的运动进行展示。
场景设计也是对影片设计风格与效果起决定作用的部分。
只有有了场景才能进一步表达角色活动的空间。
三、场景设计的内容场景设计主要解决内景、外景、内外结合景的设计。
由于动画的不同需求,场景设计主要完成色彩气氛图、平面坐标图、立体鸟瞰图、结构分解图等内容。
通过场景设计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艺术素质、审美水平与创作能力,今后可以运用到插图漫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游戏动画等工作中去。
四、场景设计的基本要求1、学习的必备条件包括文学修养、审美能力、专业技能;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合作能力与敬业精神等条件。
2、从故事出发去理解脚本,分析风格要求、时代要求等,把握整体的主体思想、情节内容、文化背景,深入理解与定位。
深入生活搜集素材进行创作。
表达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交代角色活动的环境,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情绪基调。
五、场景设计的类别场景设计的题材广泛,可以包括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现实等等,从题材上来分,可以分为生活类、科幻类、魔幻类;从表现内容上来分,可以分为自然风光类、建筑类、意象类。
(自然风光类场景)(建筑类场景)(意象类类场景)第二部分:场景设计的技能(30课时)一、透视规律场景设计离不开透视效果,尤其是写实类的场景表现,通过透视的变化结合视点创造出环境的氛围与效果。
1、镜头的视角变化很多,主要包括仰视、俯视、平视、正面、侧面、斜面等。
通过不同的视角可以创造不同的氛围及变化。
同时,视角的变化要通过透视来表现出来。
2、透视变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以及散点透视等。
我们重点学习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部分的表现规律。
3、一点透视规律:画面只有一个主灭点,在视平线上,画面用水平线、垂直线来表示横竖方向。
一点透视是常见的透视效果,画面近大远小的效果明显,层次分明,纵深感强。
有现场感。
一点透视中的杂乱效果(如桌子上的书)可以有多个灭点,但所有灭点都在同一视平线上。
4、二点透视规律:画面只有二个主灭点,在同一视平线上分左右两个方向,画面的竖线为垂直线。
二点透视具有活泼生动多样变化的视觉效果。
多表现视点变化过程以及旁观效果中。
5、三点透视规律:画面只有三个主灭点,第三个灭点在视平线上方称为天点,在视平线下方称为地点,画面没有垂直线、水平线。
三点透视多用来表现高层建筑和空间场景的俯视图或仰视图6、应用透视变化规律可以更好的塑造高、宽、深度的立体感,应用近大远小的变化创造符合审美及视觉习惯的空间效果,进一步烘托出场景的氛围。
结合虚实变化的效果可以创造出复杂多变的画面感、真实感。
7、根据视平线的位置变化可以分为平视图、仰视图、俯视图。
适用于一点、二点、三点透视效果。
平时可以产生进距离的真实感以及亲近感,符合人们正常的观察角度;仰视图可以创造高大挺拔的效果,适合表现高度感,壮观效果;俯视图适合表现全景,大场面的效果,由于俯视的视域宽阔,适合表达内容较多、有恢弘气势的场面。
8、在场景设计中往往综合运用多种透视效果表现一个场景的不同需求,影片中的场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想像、设计,以满足镜头运动的需求。
需要我们从空间的角度去设计,而不是单纯从平面的效果上去制作。
(无论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等等都是同样道理)。
二、空间想像1、场景设计中经常出现同一场景的不同视角,所以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场景设计的空间性,这是场景设计的必要部分。
在练习中就要先设计平面坐标图。
2、平面坐标图是进行设计的辅助过程,从空间位置上规划出场景组成部分的位置关系,明确不同物体的坐标位置,为下一步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也是设计的构思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镜头位置的变化。
3、根据平面坐标图设计场景的深度效果,也就是进一步设计不同对象的造型,明确出长、宽、高的比例效果,以及基本特征与结构关系。
分析组成场景的对象,归纳结构特点与视角的关系,结合设计风格创造形象。
4、分析场景中结构特点,针对建筑结构进行分解,明确空间结构效果,在进一步的制作中可以提供必要的参考。
三、场景设计的空间表现1、场景的距离表现造成物体虚实与色彩的变化,由于空气中水分、灰尘等影响,物体越远越模糊,这是自然规律造成的效果,在场景设计中,我们要把握住这一特点进行设计。
物体距离远近的变化创造了画面的层次变化,产生了场景表现的深度空间。
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分析,提炼出对场景设计有作用的规律加以利用,通过加工、取舍、变化、加强、减弱等手段,创造需要的场景空间效果。
2、景别表现是空间表现的又一手段。
景别是由视距造成的,不同的视距可以产生不同的景别效果。
在场景设计中要冲分调动景别的变化,使画面充满活力,是表现内容的重要手段。
景别主要包括五种: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不同的景别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场景设计就要结合景别进行设计,不同的景别效果需要在场景设计中展示不同的细节、特征与效果。
在设计中大场景不乱,小场景不空。
四、场景设计的构图1、一幅场景设计的构图是否符合视觉审美的要求,取决于画面场景与其他基本形态的联系,相互之间的合理穿插,使画面形成和谐的主次关系、空间关系、疏密关系。
设计场景时往往要有目地的在景物之间进行筛减、添加、处理,使景物之间协调有序、恰到好处。
在造型的时候,遵循同一的、单纯的、节奏感和均衡规律的形式法则,将造型诸要素加以同一完整化,使整体的造型要素之间产生和谐的审美效果。
2、场景构成的基本要素:物质要素,景观、建筑、道具、人物、装饰等;效果要素,外形、色调、光影等。
3、在场景设计中存在几种构图形式:⑴三角形的构图形式。
是场景设计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指在画面建立三个点,所有构成元素全部围绕在这三个点范围内,形成有规律的一个整体,突出中心,平稳画面。
⑵焦点透视构图形式。
指画面灭点只有一个的构图形式,焦点透视构图有很强的纵深感,画面层次分明,对比强烈,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⑶S型的构图形式。
S型的构图形式能够抓住观众的视觉心理,引导视线沿弧线方向发展,增强画面深远的效果,适用于表达层次丰富的画面。
⑷对称型的构图形式。
主要形体安排在画面中心,次要形体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画面被均匀分割。
画面结构表现严谨,构图完整,适宜表达静态的场景。
⑸拱形构图形式。
具有强烈的对比景深效果,画面空间对比强烈。
⑹均衡型的构图形式。
给人以宁静感和平衡感,富有活力,是构图中常见的形式之一。
关键要找好均衡点的位置。
五、场景绘制的基本方法。
1、场景设计的基本技法:⑴依据剧本内容进行设计。
创造特定的意境与情绪基调,运用电影视觉语言,创造符合不同剧本要求的场景。
⑵强化空间距离感。
拓展镜头中远景、中景、近景的层次,丰富画面效果,有利于表现画面主次、虚实、空间、气氛等。
⑶焦点透视的空间营造。
合理运用透视的视觉焦点,调动不同的画面视觉效果,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空间环境氛围,增强视觉效果。
⑷构建独特的空间环境。
有意识增强主场景中的通透感,使主场景空间产生多方位的扩张感,强化画面的运动感和三维空间,展示更加丰富、独特的动画气氛。
⑸色彩空间表现。
通过不同的色彩表现营造合理的空间效果,运用色彩理论创造画面的表现力,从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入手。
2、场景绘制步骤。
场景绘制首先要把复杂场景归纳、概括为远中近三个层次。
主要运用绘画写生的技巧:⑴从大局把握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