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创建人民军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三讲 创建人民军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三讲创建人民军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最艰苦的岁月.这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这个时期,党及时召开八七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正确力针。

党在各地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粉碎国民党军队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

在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抵制和克服党内“左”倾锗误的干扰,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条新道路的开辟,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毛泽东在其中作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一、革命转人低潮和党领导的武装起义随着大革命的失败,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

中国南方革命斗争曾蓬勃发展的地区,因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而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经过与其他军阀的一系列混战,逐渐取得全国范围的统治权。

这个政权对外联合帝国主义实行反苏政策,对内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运动,竭力维护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剥夺工农群众在大革命中所获得的权益。

这个政权的本质同被打倒的北洋军阀政府一样,仍然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专制政权。

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没有完成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任务。

因此,中国仍需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表明,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继续进行革命斗争,首先必须直接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

然而,党在这时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屠杀政策,党的队伍和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

据不完全统汁,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接近当时党员人数的一半。

面对极其险恶的局势,党内一些不坚定的分子离开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到l万多人。

同时,工农运动和其他群众运动也走向低沉,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

这些事实表明:中国革命的形势已进入低潮。

然而,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似乎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真正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7 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毅然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发动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的方针和政策。

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十月初,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

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湘南。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承担起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责任,也标志着党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8月7口.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议)。

这次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和纠正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新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各级党组织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转折点。

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和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色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赴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

在进攻长沙受挫后,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率领部队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寻求立足点。

随后.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定把党支部建立在部队的连一级,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岗县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l 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发动了广州起义。

在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叫挺、叶剑英等人领导下,起义军一度占领广州绝大部分市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但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起义很快遭到失败,张太雷和许多同志壮烈牺牲。

退出广州的起义军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参加革命斗争,一部分到广西左、江右-带同农民起义军会台。

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除了这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外、党还先后发动和领导了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的武装暴动。

到1928年初,党先后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

这些起义中有不少未能成功。

这表明,在中国不能盲目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即首先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直接取得革命胜利。

当时一些能够坚持下来的起义部队,大多活动在位于数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较远的偏僻农付地区。

这就为后来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党虽然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并不能扭转局面,这是因为革命形势已陷入低潮。

然向,在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的影响下,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并没有认清这一客观现实。

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制定和通过以城市为中心的全国武装暴动计划,致使“左”倾盲动错误在全党取得支配地位。

这次会议后,一些地区出现盲目暴动的倾向,很多起义遭到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保留下来的党和革命力量又一次遭到损失。

这使党中央不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思考中国革命问题。

1928 年4月,中央临时政治局发出通告,承认党内存在着“左”倾盲动错误,并表示要继续纠正这种错误。

至此,这次“左”倾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基本停止。

在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时,党内出现“左”倾盲动错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敌人的野蛮屠杀引起的满腔愤恨和复仇渴望,使许多人产生了一种近乎拼命的冲动;二是当时中共中央和许多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尚缺乏清醒的认识,把一部分先进分子的认识水平误看成是广大群众的认识水平,这就会产生革命高潮是持续不断、革命胜利为期不远的错觉。

这种情绪和看法当时在党内是很普遍的。

二、井冈山等根据地的创建和革命运动的复兴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当时所坚持的“城市中心论”不同,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如何探寻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这里后,利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的破裂的时机,采取积极发展的方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剿”,逐步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同时,全力进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为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初步基础。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

这次会师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红军的力量,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会师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

此后,红四军接连击破国民党军队的三次“会剿”,进一步加强红军中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实行部队内部的民主主义。

与此同时,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边界苏维埃政府成立,开始进行土地革命。

井冈山根据地由此得到发展和巩固。

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在湖南平江举行起义,组成红军第五军,12月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进一步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在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的时候,井冈山根据地的成功实践,鼓舞了广大革命者的信心,使他们的心中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井冈山根据地在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加强政权建设等方面提供的比较完整的经验,也为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党和红军在坚持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形成颇具特色的“井冈山精神”。

这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它是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党的建设和革命斗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的路线和革命任务,1928年6月18日至7月I I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84人。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大会在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大会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的形势是,第一个革命浪潮已经因为历次失败而过去了,而新的浪潮还没有来到,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准备起义,而不是立即举行全国性起义。

目前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

大会还要求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的各级组织,加强党的建设。

但是,这次大会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对于中间阶级的革命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估汁,对如何争取中间力量和如何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政策;依然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对民主革命的长期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还片面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工人成分的意义,强调党的指导机关要“工人化”。

党的六大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审查委员会。

会后,党的六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并选举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等3人为常委会候补委员。

工人出身的向忠发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

党的六大的召开及其各项决议的传达贯彻,对统一全党思想,推动革命运动的复兴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六大后的两年间,出现革命走向复兴的局面。

大革命失败后似乎已陷人绝境的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的斗争,又重新发展和壮大起来了。

党的六大后,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各地红军在艰苦斗争中得到壮大,农村根据地得到了发展。

各根据地的党组织抓住军阀混战的时机,发动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使红军和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开辟的赣南闽西根据地。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向赣西南出击;到1930年3月,相继建立赣西南和闽西苏维埃政府。

1930年6月,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军合编为红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共有2万余人,是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