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世界看中国》导学案

《从世界看中国》导学案

第17课时从世界看中国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

学会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和领土四端点。

记住我国三级基本行政区划以及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说出我国人口数量,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运用民族分布图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及风土民情。

4.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保卫国土的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1.课前依据《知识体系梳理》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重点;完成《预习效果检测》。

2.读东、西半球图,从所在半球、所在温度带、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读中国政区图,指出我国濒临的四个海域和与我国相邻的国家,认识我国领土组成并记住海、陆领土面积,大陆海岸线、陆疆长度,说出我国领土四个端点的位置,说明我国最北点和最南点的纬度差异,计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和最西点到最东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按照东北、北部边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等方位顺序在图中指出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图,说出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产生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特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2.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象力;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人口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1.引导学生按照《学法指导》进行预习。

2.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完成《互动探究》。

3.对学生探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讲授过程中出示中国的行政区划图、人口分布图、民族分布图、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帮助学生理解。

4.对省级行政区划的记忆,可教会学生借助下列方法,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同时把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一同记忆。

(1)口诀法: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南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港澳重庆好河山。

(2)位置记忆法:多看图,记清某个省级行政区在中国政区图上的位置,以及与相邻省区的相对位置,与河流、山脉、海洋等的相对位置。

(3)分区记忆法:将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几个区域记忆,如东北三省。

(4)形状记忆法:根据各省区轮廓形状加以想象来帮助记忆。

如云南像孔雀,黑龙江像天鹅,等。

(5)典型地理事物记忆法:根据某个省级行政区内的典型地理事物来记忆,如根据青海湖来记忆青海省,根据杭州湾记忆浙江,等。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中国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中国的疆域轮廓、故宫、天安门等。

一、辽阔的疆域1.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①;从南、北半球看,位于②。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③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④。

(3)海陆位置:位于⑤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位置优越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对外交往与合作,海洋事业,等。

2.国土辽阔(1)领陆面积大: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⑥和⑦,居世界第三位。

疆界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190多千米。

邻国多:陆上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领土四至点:东西跨经度62°多;南北跨纬度近50°。

东为⑧的汇合处:135° E。

西为新疆⑨:73° E。

北为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 N。

南为南沙群岛的⑩:4° N。

(2)领海东临四海(北南):渤海、、东海、(属于太平洋)。

海域管辖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

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1800多千米。

岛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有6500多个,主要岛屿有、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

(3)34个省级行政区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二、众多的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数量:2019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19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达到13亿。

(2)人口特点:,增长快。

(3)人口国策:。

(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担。

2.人口东多西少(1)界线:一线。

(2)密度:东密西疏。

(3)东部: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94%。

(4)西部: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6%。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1.56个民族(1)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2)人口大于400万的少数民族(共9个),按人口由多到少依次是壮族、满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

(3)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2.民族的分布(1)特点:具有的特点。

(2)分布地区:汉族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地区。

(3)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设立,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发展并促进文化交流。

【答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北温④寒带⑤亚欧大陆⑥俄罗斯⑦加拿大⑧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⑨帕米尔高原⑩曾母暗沙黄海南海台湾岛23京、津、沪、渝基数大实行计划生育黑河至腾冲回族藏族大杂居、小聚居西南、西北和东北区域自治自治机关1.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B.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西半球C.位于北温带和寒带,没有热带D.位于太平洋东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的东部。

【答案】 A2.读某省区略图,该省区濒临的海洋①②分别是()。

A.东海、黄海B.渤海、东海C.渤海、黄海D.北海、东海【解析】本题的突破点在于从轮廓图中辨认该省的名称。

该省是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

北临渤海,东临黄海。

【答案】 C1935年,胡焕庸先生提出以黑河—腾冲线作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读图,回答3~4题。

3.黑河—腾冲线()。

A.与我国季风区界线基本一致B.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基本一致C.附近集中了我国多数大城市D.附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解析】黑河—腾冲线接近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线,地势起伏较大,多地质灾害。

【答案】 D4.该线两侧人口密度出现差异的原因有()。

①西侧生态环境脆弱②西侧人口迁出数量多③东侧自然条件优越,自然灾害较少④东侧经济较发达,促使人口集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该线东南部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该线西北部地形崎岖,气候干旱,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答案】 C探究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域[互动探究] 1.我国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同时又有哪些不利影响?【答案】(1)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条件。

②海陆兼备。

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了丰沛雨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及欧洲来往。

(2)不利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等地质灾害。

②季风气候具有不稳定性,气象灾害多发。

③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较大。

④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影响农业生产。

2.我国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点拨】中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对农业、气候、海洋事业和国际交往意义重大。

但是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季风气候不稳定,是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

[归纳总结]我国领土四至点及位置的优越性探究二中国的人口[互动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华商报》王志安的一篇文章《气候贫困人口的中国挑战》中谈道:“我国的贫困带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孤岛贫困带,包括东北边境,山东、河南一带的革命老区;第二个是黑河—腾冲线贫困带,这条中间线的两侧,多数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就是西部沙漠和高原酷寒地区。

”(1)分析黑河—腾冲线贫困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说明上图所反映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该地带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大部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偏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

(2)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或东部)人口稠密,西北部(或西部)人口稀少。

(3)东部耕地多,气候好,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因此人口稠密。

西部多沙漠、山地、草原,耕地少,工农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因此人口稀疏。

【点拨】 1.黑河—腾冲线地处我国地形、气候、农业活动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

2.受地形、气候、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黑河—腾冲线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疏。

[归纳总结] 1.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及原因2.中国的民族分布(1)分布分布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青藏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广西)、彝族、苗族(贵州)、土家族、布依族(贵州)、侗族、瑶族、白族(云南)、哈尼族(云南)、傣族(云南)、黎族(海南)藏族、蒙古族农业特征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种植业高寒牧业、河谷农业(2)我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2019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

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

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读图,回答1~2题。

1.三沙市隶属()。

A.台湾省B.海南省C.广东省D.广西壮族自治区【解析】结合我国行政区的划分可知,三沙市位于海南岛南部,属于我国海南省。

【答案】 B2.三沙市的成立,其主要意义或职能是()。

A.观察南海周边形势变化B.促进海南省城市化进程C.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D.开发南海资源【解析】三沙市虽然岛屿面积不大,但海域面积广阔,对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意义重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