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阿片类药物药理学特点和临床选择讲义
阿片类药物药理学特点和临床选择讲义
R+D → RD
100
50
0
药物浓度
激动药 部分激动药
下调
(down regulation)
R
弱的部分激动药 激动-拮抗药
拮抗药
上调
(up regulation)
D: Drug or endogenous ligand R: Receptor DR: Drug-Receptor Complex
(七)阿片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和激动拮抗剂
阿片类药物 药理学特点 和临床选择
阿片类药物药理学特点及临床选择
•金 毅
南京总医院疼痛医学中心
• 2018年1月13日 中国.郑州
目录
1 阿片类药物的特性概述 2 阿片受体与阿片类药物 3 阿片类药物的体内代谢 4 阿片类药物的临床选择
一、影响阿片类药物特性的主要因素
1. 受体的选择和亲和力 2. 药物代谢
丁丙诺啡 Buprenorphine
μ受体 +++ +++(μ1R) ++ +++ ++++ ++ ++++
κ受体
+/+/+++ + + + +
δ受体 + +
+ +++
OFQ受体 -
NMDAR
(九)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药物
吗啡 morphine
氢吗啡酮 HydromorMethadone
(一)阿片类药物的分布
2. 常用阿片类药物的分布特性
(癌症病人AAG浓度差3倍)
药物
吗啡 羟考酮 氢吗啡酮 美沙酮 芬太尼(TDS) 芬太尼 舒芬太尼
蛋白结合力
生物利用度(%)
脂溶性
血浆白蛋白 结合率(%)
a1-酸性蛋白 结合率(%)
(辛醇/水比率,%)
表观分布容积 (L/Kg)
<40
30~40
-
κ 受体激动剂可能对内脏痛有较好作用, 也可能有较好的抗惊厥效应,同时能有效 缓解瘙痒
δ 受体激动剂与μ 受体形成复杂的二聚体 等多种形式,在镇痛中发挥作用
孤啡肽在机体痛反应、针刺镇痛和机体对 吗啡产生耐受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作用 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六)药物-受体的生物学效应
生物学效应(% )
(κ
κ受体 1、κ 2、κ
3)
脊髓镇痛,呼吸抑制,镇静,致幻
δ 受体 (δ 1、δ 2)
OFQ受体 (ORL1)
脊髓镇痛,平滑肌效应,缩瞳,调控 μ受体活性
参与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 统、听觉系统、生殖内分泌系统等多 系统及痛觉的调节
μ受体激动药大量应用时呼吸抑制常在止 痛的天花板效应以前即达到,故临床上常 认为“μ受体激动剂无天花板效应”
4. 可逆性:配体和受体结合物可以解离,解离后得到原配体而非代谢产物 5. 多样性:同一受体可有多种亚型 6. 区域分布性:受体结构与功能处于动态变化中,同一受体可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细
胞而产生不同效应
(三)受体的分类
离子通道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酶联受体
胞内受体
如:GABA受体、 如:阿片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 如:胰岛素受体、 如:甾体样受体
丁丙诺啡 Buprenorphine
镇痛 ++ ++ ++ ++ ++ ++
镇静 ++ ++ ++ ++ + +
镇咳 +++ ++ +++ + ++ +
便秘 ++ ++ ++ + ++ ++
呼吸抑制 呕吐
++
++
+
+
++
++
++
++
++
+
+
+
躯体依赖 ++ ++ ++ + + +
三、阿片类药物的代谢
(一)阿片类药物的分布
1. 概述:药物理化性质决定
• 非离子化百分比 • 阿片类药物呈弱碱性,溶于溶液时解离为质子化和游离碱(非离子)成分,其 相对比例取决于pH和pKa,游离碱的脂溶性较高
• 脂溶性 • 高脂溶性有利于阿片类药物转运
• 蛋白结合力 • 非离子化、未结合的药物易向组织弥散
脂溶性和蛋白结合力影响阿片类药物起效速度
拮抗剂
与受体亲和力高,对四种阿片受体均有拮抗作用, 对μ受体的拮抗作用是δ 受体的2倍,是κ受体的15 纳洛酮,纳曲酮,甲基纳曲酮 倍
(八)阿片类药物的受体亲和力
药物
吗啡 morphine
氢吗啡酮 Hydromorphone 羟考酮 Oxycodone 芬太尼 fentanyl 舒芬太尼 Sufentanil 美沙酮 Methadone
二、阿片受体与阿片类药物
(一)受体的定义
• 在药理学中“受体”(Receptor)被用来表示一类细胞大分子,它们与细胞内 和细胞之间的化学信号直接相关。
•可以位于突触前膜,也可以位于突触后膜,甚至线粒体中。
• 配体(Ligard):是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
•内源性配体是指体内自有的神经递质、激素,或自体活性物 •外源性配体是指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药物)
5-HT受体
多巴胺受体,毒蕈碱样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
雌二醇受体
(四)阿片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
S. G. F. Rasmussen, et al. Nature, 2011, (477): 549.
(五)阿片受体(亚型受体)的功能
受体
作用
备注
μ受体
μ1 脊髓上镇痛、镇静、催乳素分泌
μ2
呼吸抑制、欣快,瘙痒,缩瞳,抑制 肠蠕动,恶心呕吐,依赖性
1
4
60~87
40~45
-
1.4
2.6
口服:51.3 皮下:静脉=78%
• 分布(distribution)
• 分布取决于心排出量,血浆蛋白结合力,药物的脂溶性
•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 生物转化取决于肝、血液、肾、肠、脑等功能,包括Ⅰ相反应(氧化反应)和 Ⅱ相反应(结合反应)等
• 排泄(excretion)
• 排泄取决于药物的分子量、水溶性和肾脏功能
(二)受体的特性
1. 特异性:受体与配体的识别与分子大小、形状、电荷、空间构型、光学构象等均有 关系
2. 高亲和力: 配体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常常用亲和力的高低来表示。一般来说,特异 性越高,则亲和力也越高,反之亦然。
3. 饱和性:受体数目是一定的,因而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剂量曲线理论上有饱和性,作 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间有竞争现象
受体 激动剂 μ受体激动
作用
代表药物
吗啡、氢吗啡酮、羟考酮、芬 太尼、舒芬太尼
部分激动剂
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和部分拮抗作用(高的受体亲 和力),对κ受体的作用较弱,常表现为抑制作用
丁丙诺啡
激动拮抗剂
小剂量时激动μ受体,大剂量时拮抗μ受体,同时 布托啡诺、地佐辛、喷他佐辛
兴奋κ受体(不适合癌痛的治疗)
纳尔布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