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看电影《嗝嗝老师》观后感斯大林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地首要任务在于育人,做孩子们人生的导师,如茫茫夜空中的北极星一般。
为了提高我们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育人智慧,近日,天台岗小学南湖校区全体教师在上海城华谊兄弟影院观看了一部近期热映的教育题材影片《嗝嗝老师》,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青春励志校园题材的影片,影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如北极星般,触动孩子们心灵的人民教师,她的坚强与智慧是我们教师学习的典范。
女主人公奈娜自小就患上了无法被治愈的图雷特氏综合症,这一罕见病让她说话时不停发出类似打嗝的怪声,这也是片名“嗝嗝老师”的由来。
她不仅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读书时还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
最终,一位校长的一句“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你”让奈娜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平等待遇,同时也在心中种下当一名好教师的梦想。
也正是由于遇到这位贤明的校长,让奈娜无悔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这就是她梦想的初心,虽然她深知自己身体的缺陷,却还是义无反顾的想要成为一名教师。
长大后的她终于成为一名中学老师,然而却被指派教授全校最顽皮的班级。
起初,日子并不顺利,学生企图利用嘲讽和恶作剧撵走她,同行也在不断挤兑她,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了下来,用
春风细雨来感化自己的学生,使得学生能够迷途知返。
最终所有学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奈娜也最终实现了对自我的挑战,并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对于被这个世界冷眼嘲笑的学生而言,奈娜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照亮每个孩子的人生。
《嗝嗝老师》除了讲述了一个励志故事之外,还有对于教育的反思。
影片中的主人公,她发出的怪叫声在她的世界里就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因此,奈娜特别能理解这些来自贫民窟的孩子们。
他们一切的问题行为,其实背后的诉求就是博得其他人(老师、其他班级学生)的关注,甚至接纳。
他们试图用这些方式(虽然行为方式不恰当)来获得关注、认同。
在受到老师、其他同学的冷落之后,行为愈演愈烈,甚至出现报复行为。
作为他们的老师奈娜首先做的是尊重他们。
没有看不起他们、没有严苛对待他们、没有用老师的角色要求他们。
而是走进他们,和他们在一起,让他们每个人看见自己的优势与学习的结合。
比如,有的学生特别擅长算术,有的特别擅长RAP、有的特别幽默等。
这让我想起康德的一句话:“人处于未成年状态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没有他人的教导就缺乏运用自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
”奈娜就是一位善于鼓励、尊重、引导的好老师。
何谓“尊重”?尊重就是实事求是的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尊重就是要努力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
己。
尊重不是口号,而是能力、是行动,哪怕在你眼前的是问题学生、是成绩很差的学生,你仍要尊重,因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只有先做到尊重,才能谈培养学生。
这句话在教育界有多种声音,我个人也不是很赞同,但我想说的是,对于特殊的学生,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努力,竭尽全力去引导。
影片中的9F班学生从没有及格过,在所有师生眼里基本是无可救药,但奈娜却依然对他们充满了信任和期待,奈娜跟校长说,9F班每个人都是有智慧的,于是立下了4月期限,让每个学生都及格的目标。
那么,奈娜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看:
首先,关注学生们的兴趣,通过关注他们兴趣了解他们,走进他们内心,为后面的交流、教学做了铺垫。
比如,会说RAP的学生利用马图尔的怪叫声变成了一段说唱,而奈娜没有生气反而跟着他们一起说唱;比如赌博的学生算术速度超快,拿出一副扑克让学生做一次老师给大家上算数课;比如,爱打篮球的,便通过篮球教大家物理学知识。
其次,变革教学方法。
这些问题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认为能学好。
奈娜便根据实际情况,不教条的按既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而是创造性的变革教学方式。
比如,把课堂搬到教室外,比如用鸡蛋引出抛物线的概念,比如用篮球运动的方式教物理;比如,用放纸飞机的方
式让学生放飞恐惧。
奈娜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并且寓教于乐,让学生有参与感、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努力与坚持,也正是因为她的坚守才铸就了她的成功。
伟大的老师一定是带着爱的。
影片中有一段话印象深刻:普通的老师是教书,优秀的老师是教做人,而伟大的老师是让学生明白教育的真谛。
我认为教师的使命就是育人,通过尊重、鼓励、爱,让每个学生能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自己,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有用之人。
而这样的使命感,需要做到几点:尊重、影响、传承。
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传承好的文化、好的精神,以身作则,带着使命感去工作,才能成就教师有价值的人生。
教师塑造学生的灵魂,肩负人类的未来。
捧一颗爱心,献一份真情,在教育之路上坚守初心,肩负使命,为人类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