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场地分析解析

02场地分析解析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高程越来越小,为山脊。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高程越来越大,为山谷。
第二节 场地的气候条件
风向
日照
1、风向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8个或16个方位来表示。 可以根据风玫瑰图来了解。
风向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所有观察 次数的百分比。根据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以相应的比例 长度,按风向从外向中心吹,描在用8个或16个方位所表 示的图上,然后将各相邻方向的端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绘 成一个形式宛如玫瑰的闭合折线,就是风玫瑰图。 图中线段最长者,即外面到中心的距离越大,表示风频越 大,其为当地主导风向,外面到中心的距离越小,表示风 频越小,其为当地最小风频。
法规条件主要是:规划退界、防护距离(管线、噪声、卫生、 古建与名木、视线)和防火间距等。
知识要点:
1. 建筑退界-----用地红线、道路红线、蓝线、城市绿线、城市紫线
2. 防护距离-----古树名木、地下工程、高压线、卫生隔离 3. 防火间距照间距系数
5. 日照分析-----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 6. 防噪间距-----建筑物和噪声源之间 7. 建筑高度控制 8. 通视要求-----停车场(库)出入口 9. 现有地形-----标高、地形高差、坡度分类、坡度分析 10. 边坡或挡土墙退让-----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的上缘、下缘的距离

尽管人们可以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对地形进行调整和改 造,但从经济方面考虑,设计中往往选择用地条件良好的 地段。从生态和环境方面来看,应对原有的绿化植被、林 木等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以展现该地段的空间特色和环 境风貌。

等高线是实际不存在的线,是人为的一种
描述大地起伏的工具。于是它的存在就有 完整的规则,正确的表达和理解等高线规 则,可以减少在场地设计中对原地形和设 计地形理解上的困难。
场地高程(海拔高度)
高程是指某一点相对于基 准面的高度。 我国的高程系统使用黄海 平均海水面的平均值为零 点起算作为中国国家高程 系统。 等高线上的高程注记数值 字头朝上坡方向,字体颜 色同等高线颜色。
等高线间距
等高线间距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等高距
等高距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即高差)。

对于某张地形图来说,该图纸中的等高距是固定的 数值;而等高线间距一般是变化不定的,除非地形是个斜 平面或者非常有规律的起伏面,才会出现相等的等高距。

因为同一张地形图内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等高线间距的大小 直接与地面坡度有关。等高线间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等高 线间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坡度相同,等高线间距相等。因此, 可以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 等高距越小,显示地貌就越详细;等高距越大,显示地貌就越 简略。
第一章 场地分析
本章内容:
分析被各种条件界定下的场地最大可建范围(含平面、 剖面)
场地分析是根据给出的环境和法规条件,对场地平面进行 分析,绘出该场地开发的最大范围,有时还加绘分项开发 的范围(如高层和多层住宅的用地范围等)。
依据的环境条件主要是:现有的地形、地质、地貌、地物、风 向及日照等。
建筑师必须对场地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明确的 概念,如建筑密度(建筑覆盖率)、容积率、绿地率、用 地面积等。因此,场地分析中对上述建设条件和概念必须 完全掌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一节 场地的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的依据是地形图(或现状图)。 地形指地表面起伏的状态(地貌)和位于地表面 的所有固定性物体(地物)的总体。
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 群布置与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 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 置,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 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 一般不适于作建筑用地
悬崖坡 地
2、等高线
一个地面的等高线的形成 ,就犹如切面包片一样。 从认定的一个水平面开始,以相同的间隔切开起伏的地面 为一个个片,把每一个片的边缘线取出来,叠落在水平面 上,就形成了表达三维的等高线图。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某一地区不同季节的主 导风向,还可分别绘制出全年(实线围合的图形)、冬季 (12月-2月)(细实线围合的图形)或夏季 (6月-8月) (细虚线围合的图形)的风玫瑰图。
2、日照
日照标准是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 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冬至日或大寒日阳 光直接照射到室内楼、地面上的小时数。 一年之中,冬至日相对太阳高度角最低,照射范围最小,如果 冬至日能够达到1h的日照标准,那么一年中其他天数就都能够 达到1h的日照。 大多数城市由于土地使用方面的原因,无法达到冬至日1h的日 照标准,因此将日照标准定的宽一些,更符合国情。
1、地形坡度
根据坡度的大小,可以将地形分为六类。地形坡度的分级标准与 建筑的关系见表1-1
表1-1地形坡度分级标准及与建筑的关系
类型 坡度值 坡度度数 建筑区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
平坡地
缓坡地
3%以下
3%~10%
0° ~1° 43’
1° 43’~5° 43’
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 意排水

注意:每个等高线都是封闭的,在图纸上看到的往往 是等高线的一段,并不代表等高线没有封闭,只是因为取 图范围有限的缘故,而造成的错觉。
3、 地 形 图 上 的 主 要 图 例
(a)山丘 (b)凹地
(c)鞍部 (d)峭壁
(e)护坡 (f)挡土墙 (g)露岩
如何判断山脊(分水线)和山谷(汇水线)
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 建筑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
中坡地
陡坡地 急坡地
10%~25 %
25%~50 % 50%~100 % 100%以 上
5° 43’~ 14° 2’
14° 2’ ~ 26° 34’ 26° 34’ ~45° >45°
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建筑群布置受到一定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