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领导战略研究张利飞1(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79)摘要: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基于关联互补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
“平台企业+互补企业”成为系统主要组织模式。
本文通过微软、英特尔、思科、IBM等企业案例研究系统平台领导战略:基于系统标准创新模式选择、平台接口的开放和专利许可策略选择的技术标准化战略;基于合作盈利模式选择、合作伙伴等级制度制定、技术支持活动开展的创新激励战略;基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研发并购模式选择的互补技术研发战略;以及平台企业内外部冲突协调战略。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平台企业;平台领导战略;高科技企业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 AResearch on Platform Leadership Strategies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in Hi-techEnterprise sZHANG Li-fei(College of Economy and Trad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9)Abstract: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of hi-tech enterprises is a coexistence and coevolution innovation system which is made up of hi-tech enterprises based on complementary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on system platform leadership strategies through the cases of Microsoft, Intel, Cisco and IBM etc. The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strategies include the choice of system standard innovation modes, the choice of openness tactics platform interface and patent licensing tactics. The innovation stimulating strategies include the choice of reciprocal cooperation modes, the institutions of partner grade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ing activities. Complementary technology R&D strategy involves in the choice of internal R&D, cooperative R&D, and R&D acquisition. Conflict harmonization strategies include internal and external harmonization strategies.Keywords: Innovation Ecosystem; Platform Enterprise; Platform Leadership Strategy; Hi-tech Enterprise 1.引言上世纪70年代末,苹果公司创造性地以“显示器+键盘+鼠标”模式定义Mac个人电脑,然而,苹果公司关注硬件开发却忽略了配套软件技术开发,最终由于没有足够软件1本文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02020)、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805321022)资助。
作者简介:张利飞(1979-),女(汉),湖南宜章人,博士,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开发商支持而被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所击败。
早期英特尔也面临同样的系统问题,其投资的核心产品(微处理器)不断升级,但由于配套软硬件技术没有同步升级,致使整个产品系统在功能上并没有随着核心产品升级而升级。
与此相反,近年来专注中间件发展的IBM大力协助应用件企业创新活动,为其提供大量免费资源以及相关技术支持,应用件销售的越多,IBM通过应用件捆绑的硬件、中间件和服务销售的就越多[1]。
随着高科技产品互补性、功能多样性及兼容互通性不断增强,高科技企业必须重视与之兼容互补的技术开发活动,将关联技术纳入同一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协同整合相关技术,致力于向顾客提供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2],形成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互补、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单个企业之争”演变成为“供应链之争”,进而升级为各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争。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成功往往依赖于他人,依赖于众多与之兼容互补的创新活动。
近年来,众多高科技企业巨头,微软、IBM、英特尔、思科等,均已形成以其平台产品为核心、众多企业与之兼容互补的创新生态系统,系统价值随着互补品生产企业增加而增大。
“平台生产企业(简称平台企业)+众多互补品生产企业(简称互补企业)”已成为高科技行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织模式。
系统平台企业如何制定平台领导战略,成功引领和把持各自营造的创新生态系统,成为本研究的核心问题。
2.创新生态系统平台领导战略构成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Platform),是针对系统中共同问题而设计的标准化通用技术解决方案的载体[3],由多个相互依赖的部件组成而不断发展,构成平台的每个部件都可能被独自创新[4]。
微软的Windows、IBM的SOA中间件都被视为平台产品,是各种终端应用件所依赖的共性技术,决定系统标准发展,成为系统创新的风向标。
平台企业作为系统创新的推动者和领导者,在系统创新中发挥核心和关键作用。
平台企业如何协调系统各互补企业的创新活动,即使用何种战略引领和指导系统创新,已成为系统管理中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关于平台领导战略,Gawer&Cusumano(2002)结合技术和制度因素,把平台领导者主要战略行动准则分为四方面:(1)公司业务范围界定:界定公司内部业务和外部业务;(2)产品技术决策:包括系统体系结构(模块化程度)、接口技术(平台结构开放程度)和知识产权(平台及其接口信息应该透露多少给外部公司)的决策;(3)处理与外部互补企业的关系:包括二者竞合关系、意见一致性以及利益冲突;(4)管理公司内部组织:如何组织整个公司支持以上三条准则[4]。
王生辉和张京红(2004)从纯技术的角度,根据平台技术和互补技术的变化程度,将产品平台领导战略划分为平台衍生战略、平台扩展战略、平台升级战略、平台跳跃战略[5]。
本文根据高科技企业创新的具体特性以及借鉴Gawer&Cusumano(2002)从技术和制度因素对平台企业战略行动准则的研究,将创新生态系统平台领导战略分为四大战略:技术标准化战略、创新激励战略、互补技术研发战略、冲突协调战略。
其中技术标准化战略主导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方向,创新激励战略为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互补技术研发战略有助于规范和约束系统成员行为,冲突协调战略为系统各成员长期合作提供保障。
四个战略相辅相承,不可或缺。
平台企业在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中对互补企业进行接口技术免费许可时,实际上也是创新激励战略的部分内容。
作为互补技术研发战略,当平台企业承诺不涉足互补品业务时,实际上也是创新激励战略的部分内容,同时也是解决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之间业务矛盾的重要协调战略。
3.平台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平台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是关于系统技术标准制定、许可与推广的一系列总体指导方针,旨在架构和优化系统结构、发展平台应用件、增加平台价值。
随着高科技行业技术标准专利化趋势不断增强,技术标准(专利)许可成为平台企业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的重要部分,同时系统体系结构、接口技术和知识产权决策也是平台领导战略中技术决策的重要内容[4]。
因此,平台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主要包括系统标准创新模式、平台接口的开放策略和专利(标准)许可模式。
本研究整理的表1是部分平台企业选择的技术标准化战略模式。
在系统标准创新模式方面,微软、思科、IBM、苹果独自支配和主导系统标准的确立、升级和推广,这类企业通常具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在整个行业中只有这类企业才能真正承担起系统标准架构和创新的任务,这类企业还凭借其独有垄断力把持标准大范围扩散,使其成为事实标准(De Facto Standard)。
英特尔、Google选择与部分实力较强的互补企业共同开发系统标准,可以强化互补品的兼容性,特别在技术标准推广初期可获得技术标准的先动优势。
这类企业对互补企业的依赖性较强,平台技术接口对互补企业也显得更为重要。
这种创新模式有利于增强系统整体协同创新能力,与众多互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思科、Google尽量运用现有公开的技术标准建立平台标准。
公有技术标准若包含过多私有专利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技术标准推广和扩散,不利于吸收和接纳互补企业,特别在多个技术标准进行竞争的情况下,利用公开技术标准确立平台标准有助于技术标准竞争和推广。
总之,平台企业系统标准创新模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平台企业研发能力、行业竞争结构、平台产品与互补品的相互依赖性、标准竞争阶段和竞争状态等因素。
在平台接口开放策略和专利许可方面,如表1所示,微软、英特尔、思科等多数企业实施开放不开源政策。
为丰富平台应用件,这些企业选择开放平台接口。
为通过专利许可获取研发投资回报,这些企业又宣布不开放源代码,即使部分开源也不允许更改源代码。
微软实施接口技术低价许可,英特尔实施有代价的许可机制——交叉许可和低价许可系统创新贡献者,思科实施打包许可。
也有企业在部分领域进行开源,为保证行业广泛增长,IBM 2005年10月承诺公共医疗保健和教育行业软件标准免费开放其整个专利库,2007年7月,为支持150多个软件兼容准,还宣布开放其包含4万个专利的专利库[6]。
有选择地逐步开放平台专利行为使IBM可以攫取因平台开放带来客户增长的可观利润。
还有企业选择完全开源,Google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为获得第三方应用件支持,对第三方开放源代码,实施免费许可。
与上述企业相反,为确保iPhone手机专业化精品化发展,苹果iPhone操作系统仅支持受其许可(经过严格遴选)的第三方应用件,从其销售中提取3成收益[7]。
当2010年5月26日苹果市值超过微软时iPhone手机这种许可盈利模式的成功性得到了极佳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