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温州的商业
我来自温州,我的爸爸妈妈是个商人,在家办厂和做房地产生意偶尔也去投资,包工程等。
最近“温州”两个字可以说是热门名词,但这次热门并非像以往那样有多金。
就连百度搜索框里输入“温州”,马上自动跳出“温州老板逃跑”等反面新闻。
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家办了个工厂,虽然不大但收入也够我们的基本生活。
记得当时只有两家纸箱厂,竞争不大。
不知道当时是因为工资低还是因为本地人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去给熟人打工,或者是当时的温州企业的潮流都是招外地的人来打工吧。
当时基本那些厂里干活的都是外地的年轻人。
爸爸妈妈要给他们找房子住,开始的时候是安排他们男的住一间,女的住一间。
后来他们在厂里的工作慢慢稳定了,觉得待遇也不错,就向爸爸推荐了他们的家人,比如家里的老公,老婆或兄弟姐妹,来温州打工希望爸爸能介绍他们去一些厂里工作。
久了便拖家带口,老人接来温州照顾孩子。
妈妈经常拿我们的衣服送给他们。
(这也可是说是外来务工者发展的普遍现象吧。
)那时候厂里基本都有几个固定的客户,年底才能收到钱,所以几乎每年年底爸爸总是要去催一些不能如实交付钱的客户。
其实几乎当地办厂的都这样,因为那时候做生意的人几乎都是周边的人,都认识,而且当时生意都不好做,流动资金少。
你欠他他欠你只能等年底收了钱还。
因为在城镇都是一些小企业,这些外地打工人拖家带口在此居住,加上孩子要上学,夫妻的这些基本工资已经不够开销。
所以干了几年,很多人都不干了。
但大部分人还是继续留在温州,有的自己做起了小买卖,只有少数人觉得回老家发展好。
通过这些事也可以反映出,温州的发展。
温州消费高,外地打工人员如果想在温州长住根本吃不消。
令一方面外来人的招入同时带动了消费,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温州经济的增长。
我们小城镇里的企业本身利润不高,不能提供更高的工资给他们。
所以当地的厂里员工的变动很大。
像一些手工业的活,则是一些当地的老妇人去做,像一些制作需要机器,体力的则往往是请一些年轻的外地人。
仔细想想我觉得这可能和我们温州人的性格有关。
想必大家都知道温州当地人有四处闯荡、投资的传统,温州人有不服输的性格,温州人不怕苦,敢闯。
年轻的人都出去做生意了,劳动力少。
温州常年有上百万人在国内外经商,另外,温州本地的企业近十多年来出现了大量向外迁移的现象。
我妈妈那边的家人基本都在石家庄做美容美发生意,做了十几年了,并且在那边开了公司和分店,买了房子。
貌似石家庄那一圈做生意的几乎也都是我们温州人。
后来爸爸做了村长,做村长那几年,爸爸基本没什么时间管厂里的事,厂就这么不愠不火的开着,多多少少也算一种收入吧。
其实我觉得厂里一直不愠不火是因为当时没有大胆的走出去,来往的也都是些小单子,也因为没什么人脉,与之做生意的来来往往就这些人。
当时也缺乏像现在广州交流会,温州商会这样的交流平台。
通过做村长的那几年,爸爸认识的人多了,人脉广了,门路也多了。
后来不做村长了,就继续经商,他开始投标包工程,去投资其他生意,也做房地产生意。
爸爸说现在就凭这小小的厂的收入是不够的,同时我也问了其他做生意的叔叔阿姨们,他们说真正赚钱不是靠这些小企业,而是在外面的其他投资。
就拿我爸爸的一个朋友来说吧,他经营着一家制作编织袋的公司(公司规模算大的),但是他说一年也赚不了多少,他致富的是靠那些地皮,然后让他钱生钱的。
爸爸说生意人人脉很重要。
据我调查了解,温州大部分商人都不是安分保守守着
一份产业,而是利用手头上的金钱想办法让他钱,去投资。
世界各地高档或不高档的礼品大部分都是从我们平阳的礼品街里出去的。
从大体上讲不通的发展区生产的不同产品形成了温州这个大商品城,如柳市的家电、龙湾的制革、蒲忻的笔业、瓯北的阀门、桥头的纽扣、龙港的印刷、瑞安的汽摩配件、平阳的礼品、水头的宠物食品、乐清的造船、灵溪的家具等等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其实我们的这种赚钱方式离不开温州的大背景。
因为我们温州多山环绕,人多地少,人们居住集中,高中地理课上学过,这样的地理特征决定了温州的城镇化水平非常高,城乡一体化水平自然高。
所以温州具有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先天条件。
而且那时候的温州远离政治中心、几乎全部是山区、靠海洋而且内部河流众多。
这种地理特征对于创造商人的品格并形成商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多地少而且远离政治中心,使得这里的人无法靠土地为生,无法靠政治为生,不得不出外经商;山区、靠海洋而且内部河流众多,不但为这里的的人从事商品经营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而且有利于形成厚道、稳重、低调、灵活、开拓、团结、吃苦耐劳的商人品格。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世界各地基本上都有温州人在做生意。
温州的环境和资源对企业发展的承受是有限的,所以温州企业在本地发展的规模也是非常有限的。
温州人不得不经常走南闯北,以获取市场、信息和各种生产要素。
据我调查了解温州人除了主要投资一些实业外,还投资房地产、煤矿、新疆油田等,温州人的投资产业非常广泛。
开头我提到最近温州的负面新闻,“温州老板逃跑”“温州楼市崩盘”或多或少影响了温州经济的发展。
不过做生意就是存在风险的。
有赚就有赔。
其实在温州像我们这样在小城镇办厂的影响并不大。
逃跑的老板也陆续回温州,在政府的协调下解决债务。
温州这么多欠员工工资的老板逃跑,员工却没有发动暴乱,应该和政府的管理有关,据说是政府播放了一定的补助才能稳住那些员工。
温州,这两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当初是因为私企的崛起,后来是炒房的火热,接着私募基金,最后就国家的动车接轨。
这个城市让多少人嫉妒,也让多少人自豪。
可现在,这里却成了中国人却起眼的吐槽地。
但是我想说不管怎么样温州的私企就是牛,温州人用自己的汗水铸造了他们将来的辉煌。
国家不给我们钱,我们就自己出钱造飞机场,的确富二代开豪车的很多,在动车出轨的时候,医院门口同样停了很多豪车,那些富二排队去献血,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认为他们如今炒房炒的赔了,相比之前赚的那么多,想必现在赔一点,温州经济应该也是经得起的吧。
犯了了错误吸取教训就好,换种思维想也许可以用错误和挫折教训他们,使他们的错误更聪明起来,这样以后错误也就会少犯一点了。
温州人的经商头脑非常聪明,在股市上,在楼盘上创下多少的辉煌。
温州在以前国家认为是山区,交通不便,到处都是山。
不给投资的。
温州人是靠自己才富起来的,温州人就是有团结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去尝试新事物,还有就是比较勤劳。
我认为现在只是碰到一点点经营不善,因为一个大的集体不肯能一直是上坡的趋势,总有起有落。
倒是媒体捕风捉影夸张了。
就像这几天网络疯传的:温州2手车里像奔驰、劳斯莱斯、法拉利等原本几百万的现在因为温州老板继续套现只要几十万,也是媒体的夸大。
既然老板都跑路了,怎么卖呢,交易不是要本人签字的么,就这么买不就是变黑车了么?
其实温州的生意人压力很大的,投资就有风险,而外人看到的怎是温州商人的光鲜亮丽。
温州豪车是很多,。
但又有多少人在意那车的背后,还是需要交每
个月10万的?车好起来了,只能说明你贷的款多了。
比如你贷一个亿,银行最低的期限是10年。
那么说明,你把你未来的10年里的一个亿都提前用了。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钱虽然拿到手,在外面人眼里这就是钱。
在借款人眼里,这是炸弹。
一年要叫三分的税。
算算吧。
一年要300万当利息。
十年就是3000万啊。
同时也说明了最近网上讨论很火的温州老板因为还不起高利贷而跳楼。
也暗示着温州人喜欢炫富,大方的心态。
目前是温州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资金过度投资房地产,造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导致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高利贷,而且民间很多资金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
所以很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
不过温州经济总体还是好的,健康的,温州毕竟存在大量良性发展的实体经济,这些实体经济才是温州经济的柱石,只要经济基础还在,温州商人的本还在,而且还有温州商会,广州交流会等各种交流沟通的渠道在,所以温州还是会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