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骇舆阅读答案

马骇舆阅读答案

篇一:马骇舆阅读答案
篇二:马骇舆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①;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选贤良,举笃②敬,兴孝弟③,收孤寡,补贫穷。

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选自《荀子·王制》)
注释:①舆:古代的大车,这里指拉车。

②笃:忠厚。

③弟:同“悌”,友爱。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庶人骇政()
(2)补贫穷()
(3)兴孝弟()
(4)此之谓也()
2.翻译下列句子。

(1)则莫若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君子安位。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________,它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
________。

4.文中所论述的观点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何相同之处?请你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

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害。

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
4.本文以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类比百姓和君主的关系,阐述只有君主实行“仁政”才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同孟子“人和”的观点是一致的。

例如:秦王朝实行暴政,大失民心,最终被人民推翻。

唐太宗对民实行“仁政”,呈现出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文言文译文:马惊恐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平民百姓惊恐政事,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

马惊恐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惊恐政事,就不如给他们实惠。

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

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

百姓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

书上记载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

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来源:学习周报语文中考版(适用于苏教版) 2009-2010学年第6期总第162期苏教版题型:048
文言文阅读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①,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②敬.兴孝弟③.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选自) 注释:①舆:古代的大车.这里指拉车.②笃:忠厚.③弟:同“悌 .友爱.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庶人骇政( ) (2)补贫穷( ) (3)兴孝弟( ) (4)此之谓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1)则莫若惠之. (2)然后君子安位.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它在文中的含义是: . 4.文中所论述的观点与有何相同之处?请你举例加以说明.
文言文阅读. ①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
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②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③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选文节选自名著.作者: .是家.2.第①段中“懿笑而不信 .司马懿为什么“笑 ? 答: 3.运用原文语句回答.(1)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 . (2)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 . (3)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 4.翻译“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的意思. 5.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 答:
文言文阅读. 罴①说柳宗元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罂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搏⑥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注释]: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貙: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
③寂寂:悄悄地.④罂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楸住.⑥搏:搏击.⑦挽:拿来.1.用“/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罴之状.被发人立b.为鹿鸣以感其类c.伺其至.发火而射之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意思: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篇三:马骇舆阅读答案
篇四:马骇舆阅读答案
篇五:马骇舆阅读答案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阅读答案及翻译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①
马骇舆②,则君子不安舆;庶人③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马骇舆,则莫若④静之⑤;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⑥。

选贤良,举笃敬⑦,兴孝弟⑧,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注释
①选自《苟子王制》。

②骇舆:惊车。

舆,车。

③庶人:平常的人,老百姓。

④莫若:不如,没有赶得上。

⑤静之:使之安静下来,使动用法。

⑥惠之:使动用法,使他们得到恩惠。

⑦笃(d )敬:诚实谨慎。

敬:谨慎。

⑧孝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弟,同悌(t )
阅读训练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__通__意思是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_______②水则载舟,水则覆舟_______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马骇舆,则莫若静之_______②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_______
4.怎样才能做到使庶人安政 ?(用原文回答)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弟通悌(t ) ,尊敬。

2.①那么②能3.①静使动用法,使安静下来。

②惠,使动用法,使得到恩惠。

4.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

5.作者认为老百姓是国家安定与否的关键。

只有施行仁政,厚待百姓,才能使国家安定昌盛。

(意思对即可) 译文
马受了惊不好好驾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安稳稳地坐车;老百姓不听政令,那么君王的统治地位就不稳固。

惊马不好好驾车,(最好的办法)没有比得上使它安静下来;老百姓不听政令,(最好的措施)没有比得上使他们得到好处。

贤德的人得到选用,诚实谨慎的人受到推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受到重视,孤寡无依的人能够得到照顾,贫穷的人能够得到补助,假如能做到这样,那么老百姓就能顺从政令了。

老百姓顺从政令,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

经传上说:君王是船,老百姓是水。

水能载船,水也能翻船。

就是这个意思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