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魏晋南北朝诗歌》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诗歌》PPT课件
曹操《苦寒行》赏析
• 。《苦寒行》反映了行军作战中,将士 们艰难奋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广大 士兵的同情之心。诗人能将战争之苦体 会得这样深刻而且与普通士兵产生共鸣, 真是难能可贵。诗中表现出的对人民和 士兵的同情,本是诗人真情的流露,人 性的表达,再加上诗风的慷慨悲凉,更 凸显震撼人心的力量。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 蔡琰(生卒不详,其父生卒年为132—192, 琰当大致与曹操同时代)。
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文学
一、曹操 1、曹操的生平。 史称: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 雄。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 一、政治家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魏蜀吴 三国君主之中能力最强 ,创立屯田制 ,解决了粮 食危机问题。
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一220),共25年。 文学史上的“建安”,实际上包括汉末到魏初的一 段时期(到曹植死为止),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 和蔡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 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 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 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 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 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 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 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附:毛泽东《浪淘沙》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 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 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二、军事家: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 三、文学家:
• 1、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2、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3、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 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 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 健沉郁。
2、曹操的诗歌创作。
• 形式上:主要用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 抒写全新的时代感受。
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 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建安作家及其生卒年代
• “三曹”:
曹操(155—220)、曹丕(187—226)、 曹 植(192—232)。
• “七子”:
孔融(153—208)、陈琳(?—217)、王粲 (177—217)、徐干(170—217)、阮瑀 (?—212)、应瑒(?—217)、刘桢 (?—217)。
评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 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 画面。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 真诗史也。”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 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 为之摧。 •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 夹路啼。 •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 多所怀。 •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 正徘徊。 •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 同时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 悠悠令我哀。
魏晋南北朝诗歌
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北齐
汉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
↓
(196)………(约400年)……………………(589)
返回
• 魏晋南北朝又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 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各种 学说同时并兴,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兴盛, 道教的风行,使汉代定于独尊的儒学相对 衰微,
• 内容上:主要有二:一是用乐府记时事, 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 风格上:苍劲有力,慷慨悲凉,文学 史上称之为“建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乃至园林 建筑尤其是诗歌,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
• 鲁迅称“曹丕的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 代”
• 这一时期文学繁荣的另一标志是文学集团 的空前活跃。
• 先后出现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集 团”,
•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 以陆机、左思为代表的“二十四友”,
返回
• 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 ,带来了诗歌的变化 .
• 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 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 开创的山水诗等;
• 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 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 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 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
《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
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以沈约、谢朓为代表的“竟陵八友”等。
• 这些文学集团的出现促进了文学的兴盛, 造成一些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促进了文 学风格的多样化。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 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 史。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西晋太康文学
东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
• 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 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 这一时期的文学除文人诗外,还有南北朝 乐府民歌,辞赋,小说、文论等 .
• 儒学丧失独尊的地位,玄学、佛教、道教 从兴起走向兴盛 ,对人们的思想和文学观 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文学创作逐渐摆脱 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重视作家情感的自 由抒发,一改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 通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