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南京市栖霞区二模语文试卷

2017年南京市栖霞区二模语文试卷

栖霞2017年中考模拟试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 26分)1.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诗句。

(4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2) 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3)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7) 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论语》)(8)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 毕业前夕,你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来表达对同学的美好祝福。

3.阅读下面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中新网南京4月22日电南京海底世界推出以北极熊为原型的吉祥物“仔仔”。

“仔仔”22日在景区美人鱼互动区正式亮相,引得游人纷纷zhù足。

南京海底世界是融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工程。

据介绍,3月份,南京海底世界邀请诸多设计大咖们,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描绘每个人心中海底世界的吉祥物,开启了一场“海洋造物”行动。

本次行动创意无限,精彩纷呈。

通过评选,郭肇宁以北极熊为原型创作的吉祥物——仔仔最终脱颖而出。

活动现场,伴随着动感的旋律,一群憨态可掬的北极熊玩偶集体登场,它们使出浑身解.数表演各种节目,引起了游客的围观和拍照,不少网红主播也是纷纷拿起手中的直播工具,和粉丝们分享精彩shùn间。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zhù足▲娱.乐▲浑身解.数▲精彩shùn间▲(2)给这则新闻添加标题。

(不超过20个字)(2分)▲4.对下列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高老庄变成高小姐的模样戏弄招亲的猪妖,后来得知他原来是天蓬元帅。

B.《水浒》中的鲁达重情重义、扶危救困,弱女子金翠莲、落难的林冲、被困华州的武松都被他救过。

C.《格列佛游记》中因为小人国的宫中女官不小心,导致皇后的寝宫失火,格列佛用一泡尿灭了大火。

D.《童年》的阿廖沙在外婆家和他的朋友小茨冈有一段纯真的友谊,这让他在艰难的岁月里得到温暖。

5.猜谜是一种智力游戏,通过给定的提示性文字或者图像等(谜面),猜出指定范围内的某事物或者文字等内容(谜底)。

请根据下面示例猜谜并做解读。

(3分)示例谜面:别说话(猜一中国作家名)谜底:莫言解读:“别”有“不要”的意思,扣“莫”;“说话”有“言说”的意思,扣“言”。

猜谜谜面:朱阁一枕黄粱(猜一中国古典小说名)谜底:▲解读:▲二(40分)(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6—9题。

(11分)【古文阅读】菜①〔清〕李渔菜为至贱之物,其花亦卑卑不数②之花,无如③不足道。

积至贱至卑者而至盈千累万,则贱者贵而卑者尊矣。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者,非民之果贵,民至多至盛为可贵也。

园圃种植之花,自数朵以至数十百朵而止矣,有至盈阡溢亩,令人一望无际者哉?曰无之。

无则当推菜花为盛矣。

一气初盈⑤,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不诚洋洋大观也哉!当是时也,呼朋拉友,散步芳塍,香风导酒客寻帘,锦蝶与游人争路,郊畦之乐,什佰园亭⑥,惟菜花之开,是其候也。

【注释】①选自《闲情偶寄》,题为“菜”,实指油菜花。

②卑卑不数:卑微不足道。

③无如:无奈。

④“民为贵”句:语出《孟子》。

⑤一气初盈:指春日阳气初升。

⑥什佰园亭:十倍百倍于园亭。

6.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其花/亦卑卑不数之花B.积至贱至卑者/而至盈千累万C.当/是时也D.香风导/酒客寻帘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无如不足.道(▲) (2)有至盈.阡溢亩(▲)(3)万花齐发.(▲) (4)悉.变黄金(▲)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不诚洋洋大观也哉!▲9.这篇散文借油菜花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文中写其他园圃种植之花的目的是什么?(3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0—13题。

(14分)筏子袁鹰黄河滚滚。

即使这儿只是上游,还没有具有一泻千里的规模,但它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概,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

大水车在河边缓缓地转动着,从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黄水,倾注进木槽,流到渠道里去。

这是兰州特有的大水车,也只有这种比二层楼房还高的大水车,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

哪,请你再定睛瞧一瞧吧,那上面还有人哩。

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浮。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

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

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据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

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上,紧贴着脚就是深不见底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睛也不敢睁一睁的。

但是,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

兰州的同志说,多坐坐羊皮筏子,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和细心。

可惜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这种锻炼的机会已经不十分多了。

眼前这只筏子,大约是雁滩公社的,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箭.向雁滩。

然而,羊皮筏上的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

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

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

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一九六一年九月,兰州10.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2分)A.只有这种比二层楼房还高的大水车,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B.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C.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D.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

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

11.文中为什么多处描写黄河?(4分)▲12.赏析文中画线句。

(5分)(1)像一支箭似的直箭.向雁滩。

(“箭”好在哪里,为什么?)(2分)▲(2)然而,羊皮筏上的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

(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字“更”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13.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说说作者写此文有哪些目的。

(3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15分)咬文嚼字朱光潜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②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③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④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叶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⑤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①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⑥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

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