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科普教育基地资源上海科技馆项目实施纲要科技馆项目课题组(讨论稿060419)一、科技馆资源简介上海科技馆,世纪大道2000号,面积超 20000m2。
从中小学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角度而言,上海科技馆具有丰富的展项资源、人才资源和长期从事社会科普教育的经验资源。
其中人才资源和经验资源是上海科技馆的特色之一,其经验的积淀和成熟的管理将为这次科普教育基地项目策划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而科技馆的展项资源更是居各科普教育基地之首,具有利用的广度和开发的深度,能循序渐进的不断拓展与深化。
上海科技馆围绕“自然·人·科技”的展示主题,遵循天地形成、生命诞生与演化、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设置了“天地馆”、“生命馆”、“智慧馆”、“创造馆”、“未来馆”五个馆的展示内容框架,包括主要有十二个主题展区、四个高科技影院等。
它们分别象征了混沌初开的无机世界、生命的诞生和发展、人类智慧的发展、创造的精神与力量以及我们向往的未来世界。
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精神、从发现到创造的科学思想;突出了数、理、化、天、地、生等自然科学的概念和原理,反映了信息、材料、能源、生物、环境、交通等应用领域的重要技术。
上海科技馆展区的规划采用了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规划模式,突破了传统科技馆、天文馆、自然博物馆的学科界限和陈列展示形式,努力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既坚持以科普教育为宗旨的定位,又着力寻求参观者欢迎的展示方式和手段。
展示内容全面,展示技术先进,展示形式丰富。
(一)天地馆——自然与物质由地壳探秘展区、宇航天地展区和自然瑰宝组成。
1、地壳探秘展区:以“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地球”为主题、以“从太空看地球→深入地壳探秘→返回地表看地球上的一颗明珠——上海”为展示主线展开,通过模拟场景、互动展品、标本、影视片和多媒体等综合手段,介绍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构造形式,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以及上海自然地理。
展示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磁悬浮地球厅”、“地壳探秘之旅”和“上海自然地理”。
2、宇航天地展区:以“人类飞天梦想与实践”为主题展开,共规划有规划了宇航知识区、宇航训练体验区、宇航成就陈列区和太空剧场四个区域,让参观者通过各种体验性的活动,了解和认识各类感兴趣的问题。
3、自然瑰宝区:收集了华东地区乃至中国地区的自然界和人类遗物,通过保存并展示这些自然界及人类遗物,增进人们对自然界及其演化史的了解。
现收藏藏品约25万件,隶属植物、动物、古生物地质及人类五大类。
(二)生命馆——生命与环境由生物万象展区、地球家园展区和人与健康展区组成。
1、生物万象展区: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展开。
通过仿照我国云南自然风光的景观,向人们介绍生物的多样性。
展区分为两大部分:热带雨林区和石林区,展示面积三千平方米。
雨林区里分层生长的热带雨林植物展示了物种的多样性,石林区的蝙蝠洞、两栖爬行角、微观世界、昆虫园、鸟类王国等体现了生态的多样性,傣家竹楼里揭示了基因的多样性,反映基因技术的前沿成就。
2、地球家园展区:以“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展开。
通过生态灾难、苏州河的变迁以及环境知识三部分的展示,揭示地球的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关系、生产力提高和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人类活动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以及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采取了哪些行动、对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关注哪些主要的环保知识和技术等内容。
3、人与健康展区:以“人与健康”为主题展开。
通过各种展示和参与性的活动,让游客体验和了解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科普内容。
(三)智慧馆——科学与探索由儿童科技园展区、智慧之光展区和探索之光展区组成。
1、儿童科技园展区:以“娱乐与知识,游戏与科学”为主题展开,是以1-12岁儿童为对象的梦幻儿童世界,由“一园三区”组成:供小朋友休息娱乐的街心花园;1—4岁感知外部世界的梦幻森林,如电动秋千、勇敢者道路等;5—8岁认知外部世界的游玩场所,如小小建筑师、植物学小博士等区域;9—12岁参与科技活动的实践区域,如光控飞机、可视通讯等。
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科技娱乐活动,让孩子们感知外部世界,观察自然现象,参与科技实践,获得科技启蒙教育。
2、智慧之光展区:以“探索自然科学”为主题展开,是反映19世纪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的展区。
整个展区的布展是基于“观察自然现象→整理分析典型现象→了解自然规律”的创意,分设序厅、中央活动区和互动展品区。
展区以大量的互动展品为主要展示手段,演示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典型现象,揭示其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培养参观者的动手能力,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以及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3、探索之光展区:以“20世纪人类科技的伟大成就”为主题展开,是一个反映20世纪科技光辉的展区。
主要展示包括量子论、相对论、物质结构、基因技术、核能、激光等20世纪的最重要科技成就。
(四)创造馆——科技与进步由设计师摇篮展区、视听乐园展区、信息时代展区、机器人世界展区和探索者长廊组成。
1、设计师摇篮展区: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设计,我们可以设计和制造出任何东西。
”为主题展开。
主要展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通过亲自动手参与一些简单的设计和制造活动,体验现代设计和先进制造的一些基本技术,包括(CAD/CAM)、激光刻录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
2、视听乐园展区:以“视听技术的应用与体验”为主题展开。
通过机器人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影视制作技术等八个体验型的大型展项,向大家介绍了当今音频、视频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给予我们工作和生活休闲方式带来的改变,让观众体验到高科技的音频、视频技术所带来的神奇魅力。
3、信息时代展区:以“信息技术与人类的未来”为主题展开。
通过各种实物展示,使参观者了解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差异,认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体验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以加深对信息化社会的理解。
4、机器人世界展区:“人类的助手——机器人”为主题展开。
通过八个综合性体验展项让游客在各种与机器人有关的活动中了解机器人技术是结合了多学科技术的综合性技术。
了解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技术是如何让机器人承担一些复杂工作?机器人的智能化本质又是什么?机器人技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研究中有怎样的应用等一系列问题。
5、探索者长廊:以“人类智者的足迹”为主题展开。
以潜浮雕的艺术手段表现,主要介绍20位科学家在过去的三千多年里,如何改变了我们所感知及生活的世界,以及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不朽业绩。
(五)未来馆——体验与畅想由立体巨幕影院、球幕影院和四维影院组成。
1、立体巨幕影院:超大规模的立体巨幕影院,能兼容放映立体和平面科幻影片,可容纳441个观众。
银幕高18.3米,宽24.3米。
放映立体电影时,画面呈现强烈的立体感,犹如景物就在眼前,有伸手可触的感觉。
2、球幕影院:球幕影院兼有天象仪和球幕电影双重功能。
倾斜式球幕直径23米,可容纳287个观众。
参观者在剧场内可以欣赏精彩的球幕电影和许多罕见的星空运动及天文现象。
3、四维影院:四维影院外形是一个黄色小球体,该球体直径约为18米,可容纳56人。
4D特殊效果电影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增加观众第四维的空间感受,根据情节需要使观众在剧场内体验到风、雨、雾、气味、音响以及各种自然状况下能直接感受到的特殊效果,以进一步刺激观众的感官,使其享受到普通电影无法体验的特殊效果。
二、科技馆项目建设与实施原则本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应集科技馆、市区教研室、学校的综合优势,在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和学生评价等几方面形成合力,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共同推进。
1、项目设计的原则上海科技馆中小学课程教学项目的基本结构是:学科课程和学校校本拓展型课程、研究型(探究型)课程相结合。
学科课程主要涉及小学科学与技术、中学化学和中小学美术学科,从学科课程的实施中寻找合适的展项进行嵌入式项目设计,将相关的项目活动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予以保障;而校本课程则以浦东新区的试验学校为基础,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要求出发,围绕相关的展项设计的专题课程。
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的要求,遵循“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性”原则,以短课程、微型课程为主体,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学习要求应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各学科的学习进程相适应。
应本着“校外-课内”的理念,将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带着任务到科技馆进行实地观察与研究紧密的结合,将活动充分延伸到校外,并从学校课程的管理角度对项目活动、学习进行统筹管理,以确保活动的高效、目标的达成。
各相关学科应根据选定的展项精心挑选课程中的切入点,精心设计项目的学习内容、活动要求和评价要素,要具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活动要求和作业要求。
各学校应在确定的课程目标框架内,设定主题,设计项目,做到“主题多元化、项目校本化、管理课程化、评价综合化”。
同一课程可以和科技馆的多个展项相对应,科技馆的同一展项也能和不同的课程和项目要求相对应,逐步实现基于同一展项资源的多元课程设计与实施。
学校项目设计必须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活动要求,同时规范活动过程,并将项目评价和管理落实到位。
学校课程建设中对于课程的目标定位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项目的设计应具有核心概念、反映学习过程、体现教育价值,不能简单的局限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从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拓展学生科学视野、提高学生的验证、探究、质疑、反思能力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同时要把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对科技(文化)场馆的整体认识和喜爱、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列入课程目标之中予以落实,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注意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有机结合,要精心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空间。
3、项目实施、管理和评价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坚持以学校为主、科技馆为辅的原则。
学校应根据项目活动的计划,预先和科技馆取得联系,明确活动的时间、活动的要求以及科技馆的配套支持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来,带着成果和新的问题去。
学生到科技馆活动期间应有项目负责教师的陪同,学生在科技馆活动的情况和学习、研究效果的评价应该由科技馆的项目负责人和学校老师共同完成。
待条件许可后,各校可和科技馆共同培养教师、学生志愿者,承担各项目活动时的导师工作。
要研究配套的政策,对参加志愿者的教师和学生给予进修学分和课程学习学分的认定。
三、项目范例注:学前教育阶段的项目候补三、项目活动与要求示例示例1:大气压力基本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压力。
2.参与探究“空气的力量”的活动。
3.学会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大气压力的实验。